分享

东征赋

 步入云霄 2016-09-09

东征赋 

东征赋》由东汉才女班昭于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创作。班昭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在本赋中抒写沿途的所见所感,写了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并缅怀先贤,体察民难,最后教导人们洁身自好、坚持正道,敬业慎行。另外,还有东晋袁宏所写的《东征赋》。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东征赋

  • 创作年代

    东汉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 作品出处

    《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

  • 作者

    班昭

折叠 编辑本段 班昭《东征赋》

折叠 班昭《东征赋》原文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酌鞰[]{文选}[][说文]:|"酒器本作尊,后加缶,加木,加土者随俗所见。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叹]{文选}[叹]说文:{吟也}!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衰]{文选}[襄]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昏]{文选}[昬],唐避李世民[民]改[氏]。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衰]:{文选}[襄]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庶灵只之鉴照兮,佑[佑]{文选}[佑]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凶兮。敬慎无怠,思嗛约兮。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折叠 班昭《东征赋》译文

在汉安帝永初七年的这一年,我随赴任的儿子一起从京师迁往东边的陈留。时值孟春的阳春季节,选择了良辰吉日启程。早晨匆匆登车上路,傍晚时在偃师夜宿。告别了久居的京城,寄身于陌生的新地。

心里充满了悲伤的情怀,天亮时仍然无法入睡。情知是内心徘徊不前,又无法与命运抗争。手捧着酒杯思绪万千啊!感叹压抑的心情无法排遣。实在是没出生在巢居击蠡的上古时代啊!只怕是再没有机会贡献自己的才力。姑且顺其自然、随同大流的趋势吧,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归宿。遵循崎岖的治国之道吧,想寻求捷径又能够听从于谁呢?就这样悄悄的从京师消逝吧,暂且让高傲的魂灵四处漫游。

一路上历经七个城邑,又遭遇了巩县的道路艰险。眺望了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景象,见识了成皋县著名的旋门壮观。翻越了一座座险峻的山岗,跨越了赫赫有名的荥阳城。在原武县匆匆歇脚用过午餐,当晚露宿在阳武县的桑林之间。渡过了封丘河水马不停蹄的赶路,暗自感叹着思恋的故乡越走越远。地位低下的人难免思念故土啊,自书的叙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沿路前进走不了多久,就到了平丘县的北城边。进入名胜的匡郭之地忍不住思绪遥远,当年孔夫子遭受围困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是个怎样衰乱的世道啊!难怪会有圣人被围困的事件。我久久地在站在那里惆怅徘徊,直到暮色降临而忘记回返。到了长桓县的地界,顺道察访居住在郊外的农民。目睹了蒲城县的古迹废墟,那里早已是荆棘丛生、灌木迷漫。我忧伤的向身边的人请教再三,思慕着子路当年的威望和神灵。卫国人都传颂他的勇敢和义气,到如今还无不称道颂赞。蒲城东南是贤能的蘧瑗的家乡,那里的老百姓也尊重他的坟地。

人世间只有美德永垂不朽啊!身躯埋葬了还有名望长存。典范的著作里赞美不绝啊,人们敬重的是美德和仁贤。吴国公子季扎说过:"卫国君子多而无患",他的话不但可信而且还很灵验。后来的衰落导致了患难不断,于是那里衰败,再也没有兴盛。我懂得上天主宰着人的命运,从此就身体力行接近仁贤。勉励自己实行高尚的言行,对人应尽忠孝、善于宽恕。亲善正直而无怨无悔,让神明知道我的精诚。愿神灵审查并监察我的言行,保佑我真诚善良的辅佐之心。

下面是乱说:君子思考的问题,必定是称道的礼制;为何不各言其志,追慕古人呢?先父所到之处就会有佳作产生,虽然我才思不够敏捷,怎能不效法笔端?人世间的贫贱富贵是不能强求的啊!洁身自好、坚持正道,以此等待时来运转。长寿和短命在于天道,愚钝和聪慧来源相同。安心等待命运的安排,不管它是吉还是凶。敬业慎行不敢懈怠,牢记谦虚时刻反省。清心寡欲于平静,效仿孟公绰为楷模。

折叠 班昭《东征赋》简析

这篇征行赋作于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斯年班昭随儿子曹成(字子谷)去陈留赴任。本赋主要是抒写沿途的所见所感,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写离开京城的悲伤之情;当"去故就新"时,想到身寄异地,悲伤不已,彻夜难眠。随着行程的推进,离京城越来越远,而"怀土"念故之情越发沉重,由此表达了身不由已的悲情。

二是写长途跋涉的劳苦之情。班昭历经七邑,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之劳,在所难免。赋文直言其事,既有巩县多艰,又有河洛险阻,更有桑间露宿。由此不能不追怀上古安居乐业的时代生活。

三是写缅怀先贤之情。过匡地而同情孔子受困的厄运,过卫地赞美子路的勇义精神,过蘧乡时追怀伯玉的美德不朽。这些怀古之情,既是表明自己的情感志趣的高尚,也是借古人"衰徴遭患"的命运来宽慰自我,聊以解忧。

四是写体察民难之情。这方面的文字虽然只有四句,而从蒲城丘墟荆棘丛生的荒凉景象的描写,表明了东汉末年的时乱所带来的灾难。作者有意识的"察农野之居民",可见班昭对灾难深重的农民是寄予同情的。

时隔十六年后,蔡邕由陈留赴京,正好与班昭的行程逆向而动,但同样呼出"民露处而寝湿"的共同心声,这不能否认此赋所产生的影响。

赋末"乱辞"直抒其情,强化了赋文的抒情主题,将个人富贵难求、俟时难得的命运,与东汉末年愚智不分、吉凶莫测的社会命运相联系在一起,其深刻性就在于,在交待自身遭受厄运的同时,透露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

本赋的语言简明畅达,一气呵成,读来感人至深。

此外,其乱辞称:" 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这表明班昭的《东征赋》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赋》而作。赋中记叙自洛阳至陈留的经历,对于孔子、子路、 蘧伯玉等先哲前贤多有称颂,都是触景生情,发为感慨。和班彪的《北征赋》相比,《东征赋》的感情描写更为细腻,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曲折而真实地反映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低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

折叠 关于班昭《东征赋》的讨论

斑昭之子曹成,曾为长垣长(县长)。永初7年(公元113年)正月,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他们乘车从都城洛阳出发,经过偃师、巩义、荥阳等地进入了今天的新乡地界。他们先是到了卷城县(今原阳县),在原武(今原阳县原武镇)稍事停留,又往前行,夜间在阳武(今原阳县城)的桑间住了下来。第二天经平丘(今封丘县黄陵镇),进入匡城县(今长垣县西)。进入长垣以后,她想起了历史先贤们在这里的故事:孔子当年路经匡地,被误认为是阳虎而遭围困;子路是孔子的高足,治蒲有功后来却被冤杀;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因德行高尚而被尊为卫地的形象代表。田园,农舍、村夫、城墟使班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她将这一路上的见闻与感受,仿照她父亲班彪写的《北征赋》写成了《东征赋》。上文是对作品的创作年代和写作缘由的一种说法。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金璐璐在《学术论坛》2010年6期发表文章称:"经梳理相关文献,对班昭《东征赋》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证明《东征赋》作于永元七年;《东征赋》的主旨不是班昭随子东征经历的记述,而是欲以此赋诫子曹成为官应具之德、应做之事,以不负朝廷重托。《东征赋》在创作题材、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汉代女性文学的陈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上文对本作品的创作年代和创作意图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班昭所作《东征赋》一篇,被昭明太子萧统编入《文选》,保存了下来。李善注引《大家集》说,"子谷,为陈留长,大家随至宫,作《东征赋》。"又引《流别论》说:"发落至陈留,述所经历也。"

折叠 作者班昭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班昭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这部书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班昭的父亲班彪在世时,《汉书》开始写作,班彪死后,班昭的哥哥班固继续这一工作。《汉书》快完成时,班固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由于哥哥活着时,班昭早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在班昭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折叠 编辑本段 晋·袁宏《东征赋》

折叠 袁宏《东征赋》原文

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顾微躯之眇眇,若绝响之遗音。壮公瑾之明达,吐不世之奇策,挫百胜于崇朝,靡云旗于赤壁。三光一举而参分,四海指麾而中隔。过武昌以消摇,登樊山以流眄。访遗老以证往,乃西鄂之旧县。曩有吴之初基,升员丘而豹变。尔乃出桑洛,会通川,背彭泽,面长泉。洲渚迢遰,?几岫虚悬,即云似岭,望水若天。日月出乎波中,云霓生于浪间,嗟我行之弥留,跨晦朔之倏忽。风褰林而萧瑟,云出山而逢勃。惊澜?急嶙而岳转,颓波?畏{山?}以岭没。若鱼舟之小狭,冲奔湍以?杌。擢弱楫之弗施,投洪流以纤骨。向孙氏之南面,钻灵龟以相土。横酆镐之制度,穷河洛之规矩。经始郛郭,筑室葺宇,金城万雉崇墉百堵。君臣有章,上下获叙。所以能三分天下,而有其文武。刘吴都以停舟,览阖闾之馀尘。建修城以营郭,引通流而发津。远矣吴德,旧邦维新,泰伯被?,仲雍文身。言偃以文学遗风,季札以让国称仁。高节显于华夏,端委行乎海滨。(《艺文类聚》二十七)

折叠 作者袁宏

宏字彦伯,小字虎,瑰弟猷之孙。永和初为谢尚安西参军,累迁桓温大司马记室,入为吏部郎,除东阳太守。

折叠 编辑本段 曹植《东征赋》

折叠 曹植《东征赋》原文

建安十九年,王师东征吴寇,余典禁兵,卫宫省。然神武一举,东夷必克。想见振旅之盛,故作赋一篇。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异兮,舟揖动而伤情。顾身微而任显兮,愧任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悬旌。师旅凭皇穹之灵佑兮,亮元勋之必举。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橹于清流兮,汜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兮,振灵威于东野。

折叠 作者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