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才女,早年守寡,还提出了“三从四德”

 半城湖之缘 2023-09-17
图片
作者:教授 来源:国馆

班昭,字惠班,又号“曹大家”,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其人博学多才,14岁嫁曹世叔为妻,早年成为寡妇。兄长班固死后,接替他续写《汉书》,补完了八表。邓太后掌权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去世后,邓太后亲自素服举哀。另有《女诫》《北征赋》等代表作。其中《女诫》鼓吹“三从四德”,成为民国之前受教育女性的起蒙书。 


01

“唯令德为不朽兮,

身既殁而名存”

班固死了,但《汉书》还剩下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多少称羡班固文采的文人学者,对此遗憾不已。甚至连汉和帝本人都十分震惊,赶忙下旨谴责种兢公报私仇。但种兢这个罪魁祸首,既没有被免官,也没有被要求抵命,朝廷只是处死了害死班固的狱吏,算是给班家人一个交待。

然而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难题摆在了世人面前:谁来接手班固的修史事业?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接手这项事业,不是班固的儿孙,而是他的妹妹班昭。班昭比班固小十七岁,同样受父亲班彪的熏陶,虽为女流却博学多识,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十四岁嫁给曹世叔,很早就成为寡妇,但始终谨守妇德、专心抚养幼子,为时人所称赞。如今幼子曹成已长成自立,班昭再无家事操累,得享清闲,自然便成为续写《汉书》的最佳人选。

图片

图:班昭画像|图源网络

于是,汉和帝亲自下诏,命班昭来东观藏书阁报到,在班固书稿基础上补完全书。在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帝制时代,班昭作为女性,竟然得以参与修编国史这项国家级的文化大工程,两千年来绝无仅有。

班昭也不辱使命,呕心沥血整理父兄遗稿,并利用东观中大量藏书史籍,补写了《异姓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百官公卿表》等八表。但是,班昭仍然没有补完《汉书》,后来又由班昭弟子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的工作,又耗费不少心血才告彻底完成。此时距离班彪开始续写《史记》,差不多已过去了快一个世纪。

此外,班昭深受汉和帝赏识,多次被召入宫中,教授皇后和诸多妃嫔诵读经史,相当于在后宫开了个皇家文化补习班。后宫对班昭十分崇敬,尊称其为“曹大家”。

图片

图:班昭画像|图源网络

汉和帝病逝后,其幼子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汉殇帝出生刚满白天,还是个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因此只得由邓太后临朝听政。汉殇帝夭折后,汉和帝之侄汉安帝继位,同样也是邓太后大权在握。

邓太后前后执政十六年,对内轻徭薄赋、压制外戚世家,对外北破鲜卑,向南开疆拓土,其文治武功历史上少有帝王可比。就是这样的一代女杰,同样十分赏识班昭,甚至特许班昭参与政事。

班昭晚年还写过一部《女诫》。在书中,她主张女子要“三从四德”,强调女性要对男性绝对服从。这本书问世之后,风行当时,为人争相传抄。此后两千年内,凡要读书的女子,大多以此书作为启蒙。在中国后世近两千年的的封建时代,《女戒》也是禁锢女性思想和自由的教科书。

在今人看来,大部分人难以接受,一个比如此优秀的才女,竟然会提倡男尊女卑。今人多以此责备班昭,甚至把古代所有女性的不幸,全部归结于她身上。班超的见识、思想都有其时代局限性,她虽然有才,但也并非超越时代的先知。我们没必要完全用今天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古人的一言一行,对班昭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和宽容。

晚年的班昭,其子曹成被任命为长垣令,因此她随同儿子赶往长垣就职。一路上她将所见所闻记下,又感怀历史,模仿其父的《北征赋》,写下一篇《东征赋》。赋中提及孔子的弟子、曾于长垣为官的子路,夸赞他说: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
——《东征赋》

“身既殁而名存”说的是子路,但冥冥之中,似乎又和班彪班固这一对父子史家暗合。班氏一门接力完成的巨著《汉书》,足以让他们声名不朽。

图片

图:班昭画像|图源@国学网

约公元120年,汉安帝永宁元年,班昭因病去世。死后,邓太后十分悲痛,素服举哀,为班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班氏一门修著汉史的传奇,在这里划上了休止符。但历史本身,却永远不曾终结。

1990年,蒙古国的两位牧民,在杭爱山南麓避雨时,偶然发现一处汉字摩崖石刻。

2017年,中蒙两国的联合考察队最终确认,该摩崖石刻就是班固所写的《封燕然山铭》。

只可惜经过两千年的风吹雨打,字迹已然模糊不清。经过考古专家的努力,成功释读出了其中二百二十字。然而就是这二百二十字,就足以让人震惊。因为它和我们流传下来的历史文本,几乎大致不差。

它证明了在东汉时,的确有窦宪大军出征北匈奴,燕然勒功这一历史事实,班固也确实当过随军参谋,见证过这一史诗大捷。两千年前的考古文物,竟和历史记载如此高度吻合。纵观寰球,能做到如此的文明屈指可数。

班彪、班固、班昭,他们记录下过往的传奇历史;而他们的人生故事,到今天也同样已经变成了历史传奇。正如今天,我们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终将变成一段历史,只不过有人会被史家大书特书,有人被合称为平头百姓,集体一笔带过。

历史的长河终究流向何方,我们身为当局者,永远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正因为有了无数史家接续著史,中华文明将会生生不息、永不断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