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栁楚随笔之二 一言兴邦

 道2和 2016-09-09

范晔在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后发表议论曰:


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顯;謀幾初者,以理隱難昭。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若迺議者欲因二郡之衆,建入關之策,委成業,臨不測,而世主〔疑爲祖字〕未悟,謀夫景同,邳彤之廷對,其爲幾乎!語曰“一言可以興邦”,斯近之矣。


范晔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但凡说到成就功业的人,以功勋卓著而容易显声扬名,而那些谋略具有先见之明的人,反而难以彰显。如果进行比较,探寻其中的缘由,还是很容易找到原因的。如果当时听从讨论的人的意见,利用二郡(指信都、和成二郡)的军队,提出返回关中的策略,这是要放弃成功的基业,去临不测之深渊,然而世祖(指刘秀)却没能领悟这个道理,其他的谋臣策士也随声附和返回关中。邳彤当廷反对,并建言献策,其对当时的形势具有先见之明。论语说“一言可以兴邦”,邳彤所说的话大概就接近吧。


“一言可以兴邦”出自论语子路篇鲁定公与孔子的对话。在中国历史上,近似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事例也不少,而且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转折的作用。但正如范晔所说,我们只是记住了历史上很多功勋卓著的人物,却没能记住因一言而兴邦或丧邦的人物。一句话可以使一个国家兴盛或灭亡,这固然夸大了这句话的作用,但往往这句话可以扭转当时的历史走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是这样,对于一件事、一个人亦是这样。


上面范晔所说的邳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位很不起眼的人物,可以说,如果不是研究中国历史或者对两汉之交的历史感兴趣的人,就没有听说过邳彤这个人。但邳彤确是在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时期的一位转折性人物,正是有了邳彤的建言,刘秀才能在河北立足,进而一统天下,复兴汉室。


邳彤字伟君,信都人。王莽时,为和成卒正(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光武帝刘秀徇河北,邳彤归降。东汉建立,邳彤被封为灵寿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七位。在范晔后汉书当中,记载邳彤征战的事迹较少,并未见邳彤有什么过人的军功。在征战方面,邳彤不如吴汉、冯异、贾复等人,在亲近方面,又不如邓禹、李通、马援等人,在吏治方面,亦未见邳彤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说,邳彤如果不遭遇际会,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郡太守而已,然而,他命运的转折就在光武帝北徇河北之后,光武帝因邳彤一言而再造汉室,鼎定帝业,而邳彤正是这一次的建言献策而青史留名、垂名竹帛。


范晔在后汉书邳彤传中,只记载了邳彤人生当中的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光武帝北徇河北的途中,忽然接到邯郸的王郎自立为帝,更为可恨的是,河北州郡大部分都反属王郎。身在蓟县的光武帝急忙率领官属向南逃窜,以至于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最终逃到了还为刘秀坚守的信都郡。经过一个多月的南奔,虽然到信都可以稍微喘口气,但毕竟光武帝一行已经是人心惶惶了。此时河北没有归附王郎的只有信都、和成二郡而已,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光武帝召集大家商议。经过商量,谋臣策士都认为依靠信都、和成二郡的军队不可能打败王郎,建议光武帝依靠二郡军队的护送返回长安(当时更始帝在长安,光武帝徇河北为更始帝所任命),当时只有邳彤力排众议,认为二郡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本地,不可能愿意放弃自己的家族去追随光武帝返回长安的。况且现在吏民都歌吟思念汉朝,只要光武帝利用二郡的军队,就一定能打败王郎的。光武帝当时就听从了邳彤的建议,随后,渔阳彭宠、上谷耿况派遣军队帮助光武帝诛杀王郎、平定河北,进而又以河北为根据地一统天下、再造汉室。另一件事是在向光武帝建言之后,邳彤就亲自率军居前去征伐。未几,信都郡反叛,归附王郎,当时邳彤的父亲、弟弟和妻子、孩子都被陷入城中。王郎派去使者,告诉邳彤,“投降封爵,不降族灭”。然而邳彤却全然不顾,泣涕回复说:“事君者不得顾家。”从中也可看出邳彤为国不顾私情的人格特征。好在,邳彤的家属最后还是幸免于难。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封邳彤为灵寿侯,代理大司空。后来,邳彤又先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府、左曹侍中等官职。并且经常跟随光武帝征伐。然而,在邳彤信都建策之后,再也没有给光武帝提出更多更好的策略,也没有看到邳彤在征伐四方时的将略之材,但,我想,邳彤就其当时的建策来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实则关乎其人生轨迹和光武帝重建汉朝的转折。建武六年,邳彤回到自己的封国,未几死去。汉明帝永平初年,思念跟随光武帝创业的功勋卓著的大将,邳彤位列其中,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云台二十八将。邳彤的事迹虽然不多,但他“一言兴邦”的先见之明必将流传后世,千古扬名。


我们平时在读小说或者看书的时候,书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桥段,就是一位智者去为书中的主人公指点迷津。而主人公在听过智者的分析建言之后,总会有一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而书中总会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时,我们仔细想想,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不会有那么传神,但是其效果或结果却极为相似。


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或灾难,或者处在一个迷茫彷徨的阶段,以至于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我们身边的父母、朋友、老师、同学、抑或是刚好遇到一位不认识的人,在不经意间聊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深深的体悟和感触。而有些建议会影响我们一辈子,改变我们人生的走向。更有甚者,这个建议会是我们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其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人生处在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在自己越想去挣脱的时候,反而越是挣脱不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已经被某些固定思维给禁锢住了,如果我们换一个方面去想、去思考,也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最后引用一首苏轼的《题西林壁》与大家分享:

横看成岭侧成峯,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