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三十九):细考《古玉貘》

 我的弟弟 2016-09-09

     

      貘曾广泛地出现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中,说明了它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具有何等的分量。早期的青铜器具有祭天礼地和祭祀祖先的功用,因此写意和抽象的神纹较多,而类似于貘的写实造型并不多见,同时古人将其用错金银和宝石加以装饰,可见当时人们无疑是将它作为神兽来看待的。

(战国 中山王陵 青铜貘尊)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貘(另有一寫為「」),奇蹄目貘科貘屬(学名Tapirus)动物。体型像,但略大,鼻子圆长,可自由伸缩,尾短皮厚,毛少且长,前肢四趾,后肢三趾,善于游泳。

(马来貘图片)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历史上,贵州境内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贵州省博物馆仅馆藏少量的貘化石。

    《說文》:“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爾雅·釋獸》:“貘,白豹。”郭璞注:“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節。”

(战国中期 貘尊  台北故宫)(图一)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图二)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貘以梦为生,是一种上古神兽,力量强大,已绝。《山海经》中记载,食梦的貘可以带走噩梦,还人安宁之眠,且此物性情温顺,好寂静,独居。因此也称作“寂貘”“梦貘”。它是美好、吉祥的化身,所到之处生机盎然。并且能为人类吃掉恶梦及世界的尘埃,留下美好和洁净的传说生物。

(宝鸡青铜博物馆  貘尊)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赞》(长庆三年,约公元八二三年)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

(貘尊 美国佛里尔美术馆)

12591009_11688024.jpg

  

      有人认为,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秦岭和中原一带均属于亚热带气候,大象、犀牛和貘十分常见。所以商周古人对于今天人们认为罕见的貘是很熟悉的。根据化石的发现这种动物曾经广泛生活在陕西、山西、河南、湖北一带。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地区在商周时期比较炎热潮湿,较现在高得多的气温使得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自然环境可以适合热带亚热带动物生活。

(战国时期晋国, 1972年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青铜立人擎盘铜貘。通高14.5厘米,长18厘米)

(图一)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图二)女佣所持圆盘可以旋转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在古代铜器中,动物形的铜器极为罕见,尤其是现今已经灭绝的物种,此尊貘形摆件说明了此物种在两千多年(2700左右)之前就已经在中国栖居,历史价值、文物价值都很高。

(东周 青铜貘尊 山西出土)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下图是战国时期《青铜错金镶绿松石貘尊》,高26.5厘米,长42.5厘米。此尊青铜貘铸造极为精细、生动,长吻,大耳直立,眼睛由双圈阴线纹突出,貘面部表情生动传神,体型肥硕,腿部肌肉有力量感,短尾,身体曲线写实、流畅。整体采用勾连云纹作为底纹,阴线和凹槽处当曾有镶嵌松石等装饰,工艺精湛,华美异常。范线明显,铸造工艺高超,包浆莹润,当为早期出土后经传世盘玩所致。这尊青铜貘等级较高,当为王公贵族所使用,保存完好,流传有序。于2007年3月,在荷兰马斯垂克(Maastricht)举行的欧洲古董博览会上,终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之一,为中国藏家所拍得。

(图一)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图二)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貘尊 西周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短颈,圆眼,圆形大耳,鼻稍长,短尖尾,四足粗壮,背部有盖,鸟形钮,通体饰鳞纹。这是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最有趣的一件青铜器,在被严重破坏的M3号墓中,是一件没有被盗墓贼看上的小东西。西周酒器,器体中空,背部开方口,口上还应有一盖,可惜已经遗失了。这件青铜器的定名曾一度令专家们困惑。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周早期茹家庄2号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相同形制的青铜器物,而且还保存着器盖。形状似羊非羊,似猪非猪,考古学家对定名一直把握不准,初时因观其似羊,故起名“羊尊”,并一直延续这个称谓。直到1993年,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到宝鸡考察,经过仔细观察,反复琢磨,认为还是定名为“貘尊”更为准确。

貘尊西周陕西省横水出土)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河北平山 战国中山王陵 貘型错金银青铜底托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日本东京津美美术馆 青铜错金银双貘尊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商代《后母辛青铜觥》,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兽型似以貘为原型。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东周 青铜貘  大英博物馆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汉以后 错金银铜尊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Fine Art Asia 2012年推出的元明错金银铜貘尊,局部图: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如此数量的远古时代青铜器貘尊的出土,足以证明了古代中国貘兽的存在,并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类的生活。作为礼器的艺术图腾,广泛地运用到了青铜器的制作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四字意义极为深刻,“精”已经不言而喻,“博”有“广”之意,铜、石、玉、木、漆和陶,在古人生活的艺术世界里是交融的,是互相渗透的。那么下面这组圆雕玉貘,是否就代表了这种概念的存在。

  本人曾在几年前遇到了一组古玉貘,并拍照记忆。当时对其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感觉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是少碰为妙。后来经常观图,又常感失之可惜。无论如何,借助于原图,今日编纂一个集子,还是和朋友们共享为乐: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雕琢出憨厚朴拙,惟妙惟肖的形体,单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评价,我更喜欢这类圆雕的古玉件。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斑斓的沁色,层次叠加,铜色青翠,朱砂殷红,古色盎然,确实带给人们一种上古之器的质感。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浓郁的沁色、标型的形体、细腻的纹型、打磨的光润同青白玉色交相辉映,无论真伪,皆令人动心不已。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与同时代的青铜器相比,貘兽雕琢的十分传神与规范,已被浓重的沁染和包裹。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相互对应的龙凤纹带有飘逸之感,沁色掩盖了琢痕。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绳纹和竹节纹也同样是青铜器上的常见纹型。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秀色可餐的铜沁与朱砂沁,开窗破地,交融混杂,色彩丰富。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古玉鉴(三十九): <wbr>细考《古玉貘》
    博物馆看多了,养成了怀疑一切的坏毛病。此组玉貘雕件,是否也值得怀疑一番?可能来自于宋明时期也未尝不可,因为我感到龙凤纹可能有不到代之虑。但沁色之深,工纹之繁,形体之整,风貌之酷,又让我如沐战汉古玉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