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球藻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模拟试验

 黄帝书苑 2016-09-09

  作者: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刘梅 刘海燕/文图

  小球藻是养殖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鱼类等养殖动物的重要饵料,刘兴国等(2010)研究了小球藻在罗非鱼养殖水体中的作用,发现小球藻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比较高的吸收能力。本文比较了2种小球藻处理方式在养殖水体中对氮、磷的吸收特点,分析小球藻对养殖的影响,旨在为小球藻对养殖水体的净化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采用40L的整理箱开展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2个实验组(1组加入固定态小球藻,用纱布装袋并悬挂于水体中,1组加入游离小球藻 ,每组3个平行,每个实验组体系中藻体浓度约为60×107个/L),每个整理箱中放置5条鲤鱼,约50g/条(相当于载鱼量4000kg/亩),且各组充气量一致 ,利用加热棒控制水体温度在25℃~26℃之间,试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料。每天14:00检测水体氨氮、亚盐、溶氧、pH变化,氨氮使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亚硝酸氮使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pH和溶氧采用哈希仪器测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期间,有3天为晴天,下午14:00的光照在20000lx~30000lx之间,温度在25℃~32℃之间,其余4天均为阴天,光照在3000lx左右,温度在18℃~20℃之间,如图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不同处理条件下水体pH变化
  图2所示,试验期间,固定态组和对照组pH值相差不明显,游离态组比对照组和固定态组的pH值平均高0.3左右,特别在晴天光照较强时,游离态组pH与对照组和固定态组pH呈显著差异(F<0.05)。研究指出影响水体pH变化的主要受水体CO2含量的影响,在无底泥的水体中,CO2的主要输入源为鱼类、微生物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等;消耗CO2的主要因素为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在三个处理组中,游离态组pH最高,固定态组和对照组pH一致,这可能是游离态小球藻比固定态小球藻更能充分接触光照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使得水体pH升高引起的。该试验说明了游离态小球藻对提高水体pH具有明显的作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不同处理条件下水体DO变化
  图3所示,游离态组的DO比固定态组和对照组的DO平均高1.5mg/L,固定态组和对照组之间DO无显著差异(F>0.05)。试验期间,在各处理组充气量一致情况下,游离态组DO水平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也可能是由于游离态小球藻有更大的光接触面积,能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产氧作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不同处理条件下水体NH4+-N变化
  图4所示,固定态组和游离态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F<0.05),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氨氮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初始1.0mg/L上升到了4.4mg/L,变化幅度为3.4mg/L,而固定态组和游离态组氨氮浓度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稳定,维持在1.3 mg/L~2.3mg/L,变化幅度为1.0mg/L。这表明固定态小球藻和游离态小球藻在控制氨氮浓度上均有明显的作用,这与张向阳等(2008)研究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本实验中被固定的小球藻依然具有生理活性,可以有效发挥其对氨氮较强的吸收能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不同处理条件下水体NO2—-N变化
  图5所示,试验前5天各处理组之间亚盐变化不明显,变化幅度约为0.1mg/L,到第6天,各处理组亚盐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比固定态组和游离态组升高明显,第7天对照组亚盐达到0.5mg/L,固定态组和游离态组分别为0.38mg/L、0.3mg/L。这说明在养殖后期固定态和游离态小球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体亚盐含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讨论

  利用微藻改善养殖水环境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不少研究证明了小球藻对水体N、P等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严国安等(2010)报道小球藻的固定化增加了其生理代谢活性,对水质的净化效率要比悬浮态相对要高。本试验中固定态和游离态小球藻对氨氮的吸收效果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本试验将固定化小球藻装袋悬挂,减少了藻体于外界接触面积,从而使两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黄翔鹄等(2005)研究指出固定化微藻的生理活性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养殖水体中更为有效地发挥其生理学特性。本实验继续监测了第9天和第11天的数据,发现,游离态组中小球藻逐渐死亡,水色变为黄褐色,而固定态小球藻逐渐从藻粒中游离出来,养殖水体逐渐转化为绿色水色,且固定态组水中氨氮浓度低于游离态组的氨氮浓度(游离态为2.7mg/L,固定态组为1.7mg/L),这也说明了固定态小球藻有较长的生理活性。笔者认为,固定化小球藻除了可以应用到环境领域特别是水体的净化及环境修复方面,也可作为一种生物调控技术应用于养殖环境来改善水质。

  四、结论

  本试验得出,固定态和游离态小球藻均能较好的控制水体中氨氮变化幅度,在养殖水体中引入固定态和游离态小球藻可作为以一种生物调控技术手段来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