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识病辨证 纲举目张★辨病足以明病之类,辨证乃可求病之因;病名为纲,证候为目,病因为本。辨病、辨证相结合,则纲举目张。 ★人生天地之间,社会之中,疾病之成,因素非止一端。故于辨病、辨证之时,必参地之高下,气之温燥,禀赋厚薄,性别男女,年龄老幼,形志苦乐……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方可适中。 ★中医的实践,必须用中医的理论为指导去重复 辨证论治,乃一细察微析的过程,这里既需有“据经以洞其里”的基本功,又需有“验病而悟其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锻炼。辩证求因,据因施治,综观整体。不囿一隅。 乳房乃足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乃足厥阴肝经之所主。经云;“五七,阳明脉衰”,更加忧思恚怒,肝气失于条达,叶氏谓此为“阳明脉虚,加以愁烦……木横土衰”者也。肝失条达疏泄,则气血滞而不行;肝木乘虚侮土,则脾失健运湿郁生痰,气血痰湿胶结不化,久郁化热,致成“乳癖”。是以病名“乳癖”,因在气滞,病在肝脾。故遵”木郁达之”之法,行舒肝健脾,解郁通络之法,俾肝复条达之件,脾行健运之职,则气血通畅,痰湿郁热自可消散于无形矣!药用醋柴胡、青蒿、橘叶、丹皮、栀子、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王不留行、路路通、生甘草。前后五诊,历时月余而诸证悉平。 中医治疗,务在辨证求因,然并非中医无辨病之举,徐灵胎云:“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证。”余尝求先贤之意,更参个人之临床体会,认为辨病足以明病之类,辨证乃可求病之因;病名为纲,证候为目,病因为本。辨病、辨证相结合,则纲举目张。盖人生天地之间,社会之中,疾病之成,因素非止一端。故于辨病、辨证之时,必参地之高下,气之温燥,禀赋厚薄,性别男女,年龄老幼,形志苦乐……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方可适中。 此例病人之治,首明“乳癖”之名,谨守肝气郁结之机,“伏其所主,先其所因”,采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投之,行气不似燥烈,清凉避其凝滞,有方有守,故得治愈,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是不可废而不用的。若但囿于“炎证”从火之论,恣用寒凉,必致旧病未已,新病复起。无怪乎有云:“中医疗效不能重复。”夫中医的实践,必须用中医的理论为指导去重复,君不见一部《伤寒杂病论》,重复千余年,至今仍在有效地指才着中医的临证实践。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固属不要;削足适履,断鹤续凫,亦属可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