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的DJ们,还懂得这些黑胶唱盘调整基本功吗?

 红豆居士 2016-09-09

       黑胶唱盘虽不像CDJ或数字器材一样那么多的功能,但是为了要让唱针读取讯号稳定和达到最好的声音质量,其实也有不少调整的学问在!



 

DJ朋友们,常在外表演时,会用到不是属于自己的唱盘,这时候可就要在表演前先把唱盘各部位调到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家就先把调整功练起来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有哪些调整的工作吧!

 

唱盘要调整的部份包括有唱盘的水平,唱头的方位角….等等几个工作。

但我们今天不全做说明,我们只针对我们在外时,比较常做的一些实时调整工作来做说明!

 



调整之前我想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唱盘的基本知识:

 

唱臂的种类:


依照循轨的方式可以分为直切臂和曲臂,而曲臂一般为支轴固定于唱盘的一边,有分S型(Technics ),J型和直臂(直臂非直切臂)。


 

 

物理特性:


直切臂:

因为刻片刀在刻片时是以正切方式工作,而直切臂的唱片在循轨时和唱片也是呈正切拾取讯号,所以理论上较能完整读取信号,以不失真的情况呈现声音。


 

 

曲臂:

曲臂因为支轴固定于唱盘一边,在唱片上是以画弧形的方式在循轨(如图),而因为这样,所以曲臂在读取唱片时可以说基乎以无正切的方式在循轨,这种因角度不正确的误差称循轨误差(tracking error)。就是因为循轨误差,会导致唱针无法完美的在V字形的音沟中行走,因而造成失真,角度误差越大,失真越大!也可能产生破音!


 

 

而因为我们使用的DJ唱盘一般都是曲臂,所以以下我们说明的调整皆以曲臂为主!

 

我们刚刚有说到曲臂会有循轨误差,因为循轨方向不是正切,所以从头到尾都在误差中拾取信号,那到底要怎么办?那我们就把误差角度变小,至少失真降低!有两个方式可以做到:

1.增长唱臂     2.设补偿角 (offsetAngle)

 

增长唱臂

我们比较一下:从图中知道,唱臂越长的划的弧越接近直线,形成的误差角度会越小。也越趋正切。


 

 

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像图中一样的长的唱臂,那我们的唱盘会变很大台,所以由于唱盘的大小,所以一般唱盘唱臂不会那么长。我们一般看到的唱臂有9吋、10吋、14…等,像Technics SL-1200 mk5的唱臂是9吋!


 

 

既然受限于唱盘体积而不能让唱臂那么长,所以厂商只能在有限制的情况下计算并设计出有效臂长,由于臂长不足而产生的误差角度会再加上补偿角度来修正进而达到误差角度减小!

 

所以你会看到有些唱臂会带有偏角(补偿角)的唱盖:如图!


 

 

增补偿角:

除了加长唱臂长度,也可以增加补偿角度来降低误差角度。

什么是补偿角,也就是为了要唱针和唱片沟槽达到正切而调整的角度。

直臂是在唱盖上做偏角(如上图),而S臂和J臂的臂管已经有补偿角度(如下图右边蓝色唱臂)

 

有没有补偿角有什么差别呢?

如图中有两个唱臂,黄色唱臂是没有补偿角,蓝色唱臂有补偿角:

 

当黄色唱针读取到红色沟槽时,在那个黄色&红色的接点正切角度是绿线。可是因为黄唱臂没有补偿角,所以出现了黄线和绿线所夹的误差角。

 

当蓝色唱针读取到红色沟槽时,在那个蓝色&红色的接点正切角度一样是绿线,可是这次蓝色唱臂有补偿角度,所以蓝色和绿色一样正切红色沟槽!形成0误差角!


 

 

 

 

臂长&补偿角关系:

说明了以上之后,我们再补充一点,当唱臂越长,唱臂的循轨路径会更趋于正切,所需要的补偿角会越小!

我们刚刚提到,由于厂商在设计唱臂长度时,受到唱盘体积影响,在有限的范围内,厂商会用几何理论计算出一个有效臂长和一个最适合的补偿角。

厂商会算有效臂长加补偿角,算到让唱臂在循轨时从外圈到内圈可以保持最低误差角度(2度以内)。到达最低误差时,会有两个正切点:在唱片66mm和121mm的地方会出现0误差角度的正切点。(正确位置是(66.04与120.9mm)


 

 

重点来了!

反过来话说:通常我们就是要调整好唱针在这两个位置能出现正切,那唱臂整个循轨路径达到低误差角度!

那要那唱针能不能在这两个位置正切,就要看我们的臂长和补偿角有没有正确啰!

 

那么我们要开始进入调整主题啰!

 

调整第一部

臂长、调整OVERHANG(超距)

厂商为了要达到最低误差角度,已用几何公式来算好一个有效臂长和补偿角。

而一般厂商计算好的有效臂长下通常会超距(overhang)。

看下图:有效臂长是指:唱臂轴心到唱针的距离。

超距等于:唱臂拉到唱盘轴心,唱针超过唱盘轴心的距离


 

 

为何臂长要overhang,而不是刚好在唱盘轴心上或短于轴心呢?

因为经过计算,有overhang的保真程度会来得比唱针刚好在唱盘轴心的好,当然也不是说唱针超过唱盘轴心太多就是好,而是要经过几何计算,在一个范围内才会最保真!

 

讲到这,我们不是要确认我们的有效臂长有没有在厂商计算的值上吗?

是阿,但我们不用量唱臂长度,我们只要确认的是overhang距离,因为厂商算好的有效臂长有包含overhang距离,所以我们只要测overhang是否在正确值上即可。

 

调整

以Technics mk5为例,原厂计算的有效臂长是230mm,在这230mm下,会overhang达15mm,

那我们怎么知道我现在overhang距离到底对不对?

原厂很贴心,在附件中有一个量测工具。

拿来将唱盖装上去,唱针和工具最前端位置对齐就可以让臂长有正确的overhang距离,也就表示唱臂支轴到唱针有230mm了。


 

 

像下图,有的人会把唱头装的比唱盖长或短或刚好都会影响overhang距离而间接影响有效长度喔。


 

 

调整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GLE)

调整水平循轨角可以说就是调整正确的补偿角度!

我们刚刚有说到,当计算好一个最好的补偿角和有效臂长时,唱针从外向内读取唱臂会有两个零误差角度的正切点:66mm和121mm。

 

那我们怎么调补偿角度?

以Technics mk5为例,他的S唱臂已经呈现了补偿角度了,所以我们只要把唱头装正,基本上就是正确的补偿角喔!


 

 

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当唱针读到了这两个位置时,整个唱头形成的角度是否有跟直切角度一样!

 

我们先用一张纸设计一个量规!只要三个步骤即可完成,很简单!

1.先用在方格纸上找个位置当圆心画一个唱盘轴心!

2.在以轴心为中心,向外算66mm处画一条正切线,旁边再画几条对齐线。

3.在以轴心为中心,向外算121mm处画一条正切线,旁边再画几条对齐线。


 

接下来把标尺套在唱盘上

 

再把唱针移到标尺的121mm上!在看看唱头有没有和正切线的对齐线平行。

下图的补偿角应该错了,所以唱头都没有和正切线平行!

 

 

那我们再把唱头角度调整一下,再放到标尺的121mm和66mm,终于和直切线平行了!

这样就表示补偿角和overhang正确了!


 

 

 

针压调整(TRACKING FORCE)

我们先来学会如何调整再来讲一些理论的东西!

1.我们先将唱针装上唱臂。

2.归零:把秤锤调整到让整个唱臂漂浮在半空中,即表示你目前给唱针的针压为0g. 既然现在是0g.我们要记得把秤锤的刻度归回0的位置。

3.找到你唱针的说明书,一般你买唱针都会附一张说明书,上面会写针压是几克!我们现在用的是m447(针压为1.5g~3g),所以我们秤锤往内加重,让刻度表到原厂提供的针压值,表示你已经给唱针一个正确针压!

 


如果你要更正确的针压,你也可以购买针压器来测也可以喔。

为何要给正确针压值?

一个正确的针压可以带来最漂亮的声音表现!

而针压的轻重是和音质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唱片沟槽中,低频会在较深的地方,针压不够的话,可能比较会读不到低频,可能造成声音较尖,

而针压过重可能会让声音听起来不够清亮。

而一般DJ们在Scratch表演时,因为要防跳针,针压可以压重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声音不会达到最漂亮而已!当然,Scratch基本是不太重音质的!

但如果是一般混音接歌,到是可以稍微注重针压的调整!

 

 

调整反作用力(ANTI-SKATING)

在Technics Mk5的S唱臂旁边,我们会看到一个Anti-Skating的调整转钮,字面意思为抗滑。也就是给予反作用力(反推力)。


 

 

因为支点固定式唱臂在循着唱片音轨往内读取时,越往内侧会越产生一股向内拉的力量,而越重或越读取到内侧可能会有重力速度的关系而让内拉力更大。或者是设补偿角的唱臂也会比没设的唱臂产生更多内拉力!

这股向内拉的力量可能会造成两个问题,一个是滑针,一个是读取声音沟槽不平横导致声音失真。

如何调整:

1.一般来说,你的针压下多少g,那么anti-skating就调到多少!(就那么简单)

2.但是:注意,但是,一般因为唱臂轴承有摩擦力可以抵消一些向心力,所以基本上我们不会遇到滑针情况,所以其实你把anti-skating调到0即可。除非,你在唱盖上加了一元硬币,太重情况下那有可能会有滑针状况!

3.关于向心力造成读取沟槽不平衡的问题,如果你有下针压,基本也会改善掉,所以到底该怎么调整,争议很多。

4.在直臂中,可能不会看到anti-skating调整,因为直臂相较于S唱臂是比较不会有滑针情况。

 

 

调整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轨角是唱针躺在唱片沟上,唱针杆和唱片所夹的角度!


 

 

垂直循轨角如何调整呢?就是利用调整唱臂高低来调整垂直循轨角!

1.先把唱针躺在唱片上!

2.在唱臂总承座下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是调整唱臂高度的,并且有刻度。


 

 

我们先不看刻度。直接微调高度让唱臂看起来和唱片呈水平即可(如下图)!


 

为何我们要调整垂直角呢?为何这么简单调到水平就好?

唱片在制作时,刻片机的刻刀刻片时会有一个垂直角度,理论上我们要让唱针到唱片沟槽的垂直角度和刻片时一样,这样声音才不会失真。


我们先举例说明一下好了:

比如,shure原厂认为刻片刀在刻制唱片时的垂直角成15度,所以他生产一支名为V-15的唱针,当你唱盖、唱臂与唱片水平时,这支针与唱片形成夹角15度也就是VTA是15度,这样的话,垂直角度是和刻片刀一样,而失真会很小。

 

可惜的是,刻片时的角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有0度、15度、20度。

就算你知道你的唱针和唱片呈现的夹角是15度。但你无法确认这张唱片到底当时刻的垂直角在几度!

所以,我们就假设唱针原厂已经将唱针角度已设计的根刻片刀的垂直角度一样,那么我们就把唱盖、唱臂调整至水平,那么就会达到原厂预设的角度啰!(目前唱针厂大多角度会在20度)

不过如果你希望声音能达到你的要求,就用耳朵听完再微调高度。

 

 

UNDERHUNG(UNDERHANG)

什么是underhung,underhung是指唱臂拉到唱盘轴心时,唱针未达唱盘轴心,而且基本不会设补偿角!

使用Vestax或Stanton的直臂就是这样的唱臂。

 

underhung唱臂因为几何原理只有一个零误差点,所以失真非常高,误差角度最大可到大约-6度~17度。

 

而你可能在看完我们刚刚说到的补偿角理论时,已经动手调整你的唱头的补偿角了(如下图)!


 

 

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没经过详细计算,请不要这么做,你就保持唱头是正的就好了!

为什么:

我们刚有说到,设了补偿角的唱臂内向力会增加!这样容易滑针!

而underhung唱臂,主要设计就是减少内拉力,循轨时会较稳定,所以很受ScratchDJ的欢迎。

这种唱臂本来就是要牺牲音质来达到循轨稳定。如果你为了要提高音质而设补偿角,那么是一种矛盾的做法!

 

而且,一般这种唱臂设了补偿角,可能唱针读取到唱片某一端的误差角度会变小,但另一端的角度又会变大的。

网络也有人实际测试Stanton STR8.150测试使用偏角,误差值比没用来的大!

所以,你只要保持一切都是直的即可!

如果真要调整:使用圆形针比较不容易眺针,而使用椭圆针因为误差角度过大,会让椭圆针容易伤到唱片沟槽!

 

总结

直臂是最早出现的唱臂,但因为角度产生的误差,所以才会出现J型和S型唱臂,这两种唱臂(请看文章最上面的图示)就是因为在臂管上设有补偿角度,所以臂管会有弯曲。

S型因为要改善失真问题而设了补偿角,却带来更多的内拉力,而内拉力也会带来拾取信号不平衡而失真的问题(虽然有anti-skating可抗内拉力)!

而直臂虽循轨误差大,但较稳定,也有不少玩家认为,S唱臂的内拉力形成的失真比直臂因误差角度过大而形成的失真更不能接受!

所以各有拥护者!



 

我们不是Hi-End的玩家,那么我们就以最贴近我们需要的特点去选择我们要的唱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