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西安大明宫外,长乐未央

 昵称535749 2016-09-09

2016-09-07 14:01 | 豆瓣:卿安

长相思,在长安。

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历经历史烽火的洗涤,在风云变幻中持存着自身独有的厚重古朴,这座与罗马、开罗、雅典(或伊斯坦布尔)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几千年的岁月里默默承担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誉,凭着那份毫不张扬的厚重与气度睥睨古今。

这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古城西安几乎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西安在几千年激荡的风云变幻中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

这里的名字几经变化,据考证有两大说法。

一说: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注“永兴”)—长安(元)—长安(明)—长安(清)—长安(中华民国)—西京(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一说: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无论哪般,唯有长安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

长长相思,亦在长安。

长安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中国人对稳定的期盼。无论乱世或治世,安稳和乐是永恒的追求。

也无怪乎人们对长安的怀念。

如今的西安,仍旧保持着那份古朴厚重,却多了些清冷。

九月上旬正逢白露时节,暑气渐消,凉意始生。《孝纬经》中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夏季的燥热逐渐消散,天气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而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到了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呈现出白色,经早晨的阳光照射后,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色大抵如此。白露有三候,正是《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先是凉风袭来,慢慢得见叶子上的白露,再闻得寒蝉凄切,秋意日渐浓郁。这时节,早晚清冷,最是惆怅,而白昼热而不燥,却又宜人。

西安,就如同节气中的白露时节。白露时白昼仍旧炎热早晚却已带凉意,而西安城历经了最辉煌的光芒后,逐渐归于沉寂,这光芒的余晖却仍旧耀眼,只是渐渐弥漫上了一层清冷的气息。

身处关中盆地,北邻渭河和黄土高原,南接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西安城占据了绝妙的地势。山地与平原的结合,“八水绕长安”的灵动,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都是上天的恩赐。这里四季分明,冷暖干湿明显。北方的秋特别准时,白露刚至,丝丝凉意就开始弥漫了。

西安盛景太多,在城里随处逛逛,不经意间就能遇到一段遥远的故事。半坡遗址、明代藏石碑、大雁塔、法门寺、黄帝陵、秦始皇陵等等不胜枚举,更有著名的“关中八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我无缘遍赏,诸多的遗址风流只能让我在想象中增添一份慨叹。

我爱西安的古城墙,完整、肃穆、宽阔、庄严、厚重,像个沉默不语的战士,年年岁岁坚定的守护着古城。每次在火车上遥遥的望见城墙时,都有种激动的感觉,渐渐地近了,硕大的红字“西安站”便跃入眼中,我仿佛看到古时的“长安城”在向我问候。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尽管这里的夜晚,城墙被装上了五颜六色的花灯,远远看去有些艳丽,但不妨碍它带给人的安定感。

我曾在西安办过签证,忘了是在哪里的二十多层的高楼上,我极目望着这座宏阔的城市。四周的修缮工程很多,城市很有秩序,或许是古老的遗迹太多,整个城市都显出一种沉稳的气质,莫名让人觉得厚重。阴沉的天空下,连空气都仿佛带有了故事。

不知为何,我在西安时,天气总是是阴沉的,厚重的天空下,城墙显得尤为古朴。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嘉峪关。那时的黑云压城、旌旗烈烈,远处的黄沙万里、渺渺人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站在城墙之上无言凝视,竟无端生出一股慷慨悲情。这个有限的自我是多么渺小,又是多么无力!历史的情绪就这样在眼前浮现,而西安的辉煌画卷开了又合合了又开,我却是找不到任何语言来描述。

西安盛景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然而西安的美食,我却是有心描述而无能为力。因为我未曾尽兴品尝,连那么著名的biangbiang面我都错过了,真真是一大遗憾。说来我也只吃过西安的肉夹馍和羊肉泡馍而已,真是惭愧。我对美食向来没什么特别大的追求,有缘遇上便品尝,无缘也不会强求,因而错过了不少美味,倒也无妨。只是了解一座城市的味道,对了解这个城市极为重要,就像想抓住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胃一样。

西安城的风流遗韵太多,细数不过来,然而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城外的终南山。那是一座神秘、孤傲充满灵性而又隔绝的山脉。因为这里,有着许多隐士。常规印象里提起终南山的隐士,总会浮现白衣飘飘或道服清雅的君子独立山巅静坐的景象。然而真正让我对这里的隐士产生兴趣而打破想象的,是多年前读到的一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著作《空谷幽兰》,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终南山寻访隐士,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用白描的手法和平实的语言记录下那些真实的形状,并展现了自己对中国隐士文化的看法与评价。他用一种美国式的幽默形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隐士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浪漫,他们的处所并不是“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他们当然更不是“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相反,他们过着最为原始的日子,忍受着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贫寒。他说“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是隐士传统的核心。”他亦说:“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如今的终南山还有很多隐士,在我看来,“隐”是一种生活方式,“士”是一种人生追求。无论是在幽寂的终南山沉思静观,还是在繁华的西安城红尘游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追求罢了。即便是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或“心远地自偏”的箴言,都无需加附于他人。保持自由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西安,我总是无言沉默。古时的长安,如今的西安,变了些什么?又留下了些什么?那些活生生的历史遗迹自是不必多言,而那些无言无形的精神品性和气质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它已深深的渗透到西安的血脉之中,骨子里自带的厚重让这里尤为古朴,庄严而又恢弘大气。

繁华的霓虹背后,大明宫外,还有长乐未央;

清寂的终南山里,高洁自明,还有空谷幽兰。

古城墙环绕的,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骄傲。

长相思,在长安。

长长相思,长乐未央。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