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叫我比利,我大概没有名字

 THY7655 2016-09-09

2016年1月14日,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陪跑四年的“小李”(李奥纳多)今年又入围了,由他主演的《荒野猎人》被提名为最佳影片,据说这将是小李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


说到小李,辛酸泪一大把,今天推荐一本书,也与小李有关哦——《24个比利》。


1979年8月4日,阿森斯医院的电梯坏了,一个正在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小女孩被困在了电梯里,尖声哭叫。门外的配电器冒出了火花,伴着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场面一片混乱。


这时候另一个在医院接受精神治疗的病人,人们一般叫他比利,突然沿着缆绳滑到下面,打开通风口跳进电梯,一边检查电梯内部,一边站在小女孩的身边安慰她,“你读过诗吗?”比利问那个小女孩。“我读过《圣经》”。“能给我背诵里面的章节吗?”比利和她说话,一直等到维修人员到来,半个小时以后,在比利的陪伴下,小女孩终于安全离开了电梯。


这一幕发生在阿森斯医院,它通常又被称做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是俄亥俄洲著名的精神疾病治疗中心。


这一幕的主人公,比利,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不断处在美国舆论漩涡的,三宗强奸抢劫案的嫌疑犯,威廉·米利根。


从他犯下罪案被拘捕之后的全部余生,他都没有逃脱过公众的视线、媒体的追踪、政客的争论。终其一生,他也辗转于不同的精神医疗中心,企图找寻自己的命运。原因不止是因为他犯下的罪案,更多的是因为,他被诊断为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一种至今在精神医学界尚无定论的精神疾病。


他有24个不同的人格,每个人格都能够掌管一部分时间。对于其他的人格来说,也就是在沉睡中不断失落时间。


他会突然变成南斯拉夫口音,骁勇善斗,也会变成持重的英国绅士,高傲又有智慧。他有时候会突然精通电路修理,就像在刚才发生在危险电梯中的那一幕那样。还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只能够承受痛苦不断哭泣的小孩。


这些离奇的情节听上去足够荒谬,能够吸引任何一个陌生人的好奇心,“这真的不是杜撰的吗?还是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演员?”可是威廉·米利根的确不是小说中虚拟出的多重人格症患者,他是一个不断出现在1980年代报纸杂志头版的真实人物。在那张流传最广的照片里,他一头红色卷曲的头发,轮廓分明的脸型,眼神迷茫戒备,明显含有恐惧。

在《24个比利》里,丹尼尔·凯斯要用全书做出一个忠实的说明,这是真的,是一个人所遭遇到的人格分裂的极限。他来自一个混沌模糊的世界,但并非不可理解。


根据丹尼尔·凯斯的讲述,比利来自于一个分裂的家庭,他的母亲经历过几次的离婚与再婚,他的生父在他年幼的时候自杀,他最严重的童年虐待来自于他的继父,一个用性侵、暴力和不断的恐吓对待幼年比利的恶人。“只要闭上眼睛,我所遭遇的痛苦就由另一个我创造出的人格来承担。”这是比利人格分裂的开始,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他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格,分担他年轻的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痛苦与孤独。这里面有纯洁的孩子、孱弱的少年、邪恶的罪犯、渴望性爱的女同性恋者。在他被指认为强奸抢劫案嫌疑人的时候,年仅23岁,此前他被身边人当做莫名其妙的骗子,行为怪异的怪人。


他总共为自己创造出24种人格,用来应付不断出现的突发状况,他们彼此甚至不能互相知觉。


比利的24个人格

  1. 威廉'密里根〈比利〉─26岁,最初的人格

  2. 阿瑟-22岁,英国人,戴眼镜,第一位发现有其它人格存在的人

  3. 里根-22岁,南斯拉夫人,体重201磅,虎背熊腰,黑发,八字胡,色盲,他负责保护其它人格,当危险出现,他会出来解决。

  4. 亚伦-18岁,体重165磅,会打小鼓,是人格中,唯一的右撇子以及唯一会吸烟的人格。多半由他负责和别人交谈。

  5. 汤姆-16岁,有一头乱遭遭的金发,是一位电子专家,会吹萨克斯风。和亚伦的人格很接近。

  6. 丹尼-14岁,容易受到惊吓,害怕陌生人,尤其是男人,身材矮小。

  7. 戴维-8岁,充满痛苦的人格,由他来承受其它人格的痛苦。

  8. 克丽丝汀-3岁,聪明的英国小女孩。

  9. 克里斯朵夫-13岁,克丽丝汀的哥哥,会吹口琴。

  10. 阿达娜-19岁,一个女孩,负责帮忙作家事,会写诗,是个同性恋者

接下来的人格,都带有反社会情节,因此被阿瑟判为〝惹人厌的人格〞,被阿瑟抑制,不让他们出现。

  1. 菲利普-20岁,纽约人,言语粗暴。

  2. 凯文-20岁,曾参与抢案。

  3. 华特-22岁,澳洲人,性情古怪,自以为是狩猎专家。

  4. 爱浦方-19岁,女流氓,一直再计划如何报复比利的继父,被其它人格认为她是疯子.

  5. 赛缪斯-18岁,犹太人,唯一相信神的人格。

  6. 马克-16岁,工作狂,若无其它人格命令,就甚么事也不会做。

  7. 史蒂夫-21岁,经常骗人,是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的诊断结果,自己才是真的人格,其它人格都是他创造的。

  8. 李-20岁,喜剧演员,爱捉弄别人,让其它人格困扰。

  9. 杰森-13岁,歇斯底里,暴躁。

  10. 罗勃-17岁,梦想家,喜欢幻想。

  11. 萧恩-4岁,天生的聋子,反应迟钝。 

  12. 马丁-19岁,纽约客,势利鬼。

  13. 提摩西-15岁,在花店工作,却愈上同性恋老板,因此害怕,退回到自己的世界。

  14. 老师-26岁,23个自我人格的融合体,并教导其它人格知识。

因此当鲁莽的里根出门抢劫,女同性恋者强奸了受害人之后,其余的人格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么如果他并不能知觉自己犯下的罪行,他应该作为罪犯被审判吗?在法庭做出裁决之前,公众舆论已经一片哗然。


“他们不是不同的人格,他们是不同的人”。坐在精神医疗中心,比利反复和作家强调这一点。



如果你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在你身边交谈、争吵,睡觉和行动,你显然不能允许别人只把他们当做一种幻想的人格。


比利创造了一支队伍,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个人”才能做出实际行动,和真实世界里的人交谈。就像所有的队伍一样,这个队伍里也有首领,将军,被禁止不准出现的人,还有窃取了别人的时间,偷偷溜出来满足自己欲望的人。24个人拥挤在比利的脑中,成为比利对极端的痛苦与孤独的回应。而最被大众质疑,也是最神奇的一点是,被称做“比利”的那个人,真的能够在现实世界里使用多种语言,掌握逃脱术,懂得生物学知识,并且还有一手好枪法。比利集24个人的技能与弱点为一身,某种程度上,他就像上帝一样,重新发明了自己。


比利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天才,他除了自学种种人格身上的技能,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画家。当他是孱弱少年丹尼的时候,他画静物,是精通电器的汤姆的时候,他画风景。他发明出了种种与世界相处的办法,而画画却一直是统一又安静的对话,成了比利重新回到“比利”的可能。

这是里根的画作《克里斯汀的碎布娃娃》


但他显然也在这种重新发明中弄错了什么,所以才不断遭受命运的诅咒。


在四名权威的精神病医学专家和一名心理学医生鉴定为“多重人格分裂症”之后,他被法院判决为无罪,却因为成为舆论风暴中心的靶子,遭遇人身威胁、持枪伏击、中断治疗、转往根本不相信他所患病症的监狱型医院。在阿森斯医院,他曾经有希望成为真正的“比利”,医生第一次将他的大多数人格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的他不仅能够记得所有发生的不幸,还能绘声绘色的描述自己的那些可笑的冒险行为。比利此前的分裂有多荒谬,这样短暂的时刻就有多么值得珍惜。然而最终,大多数为了比利奔走努力的人失败了。比利仍然被转往严酷的监狱型医院,饱受虐待和歧视,面临着再次分裂,终于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当作家再次询问他是谁的时候,他茫然无措,“我不知道,我大概没有名字。”


比利的案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比利所造成影响至今仍然在持续发酵。


早在1990年代,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曾经试图将比利的故事搬上银幕,最终未能成功。被比利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吸引了20多年的李奥纳多,终于开始动用自己的公司制作这部电影。


为什么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被一个多重人格分裂患者的故事所吸引?


在《24个比利》中,有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这样的,虽然我们从未进入过疯狂的世界,然而我们和那些被禁锢在疯狂世界的人们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我们承受着共同的痛苦与孤独,只不过,有些人遭遇了奇特的命运,比我们走的更远了一些。


更多书讯,点击图片下载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