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五大强国,在40年的博弈中,德国为何最后会满盘皆输?

 临烟阁 2016-09-09

1914年6月,随着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的遇刺,点燃了巴尔干这个巨大的火药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作为塞尔维亚的后台,沙俄对奥匈帝国宣战。再然后就是各大国一连串的宣战,德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德国计划利用速战速决的方式结束战争。但是德国的计划最终破产,德国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尴尬局面。对于德国来说,这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偏偏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呢?

一、德国本来握着一把好牌,但威廉二世毁了一切

在威廉一世在位时期,首相俾斯麦负责这个帝国的日常事务。俾斯麦的外交策略非常的原话,他将欧洲其他主要强国耍的团团转。首相是巩固和奥匈帝国的关系,这是为了防止后院起火。随后德国与沙俄的关系也很好,沙俄的皇后就是德国的公主。不过奥匈帝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地区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因此德国只能与两国分别签署同盟条约。无论怎样,德国稳定了自己的东线,这一毋庸置疑的事实。法国是德国潜在的对手,不过俾斯麦并没有明目张胆的与法国进行竞争。在非洲殖民地的问题上,德国甚至还是支持法国的。至于最强的英国,这个问题最好办。英国与沙俄存在矛盾,德国因此成为了两国之间的调解者。德国的策略就是这么圆滑,既不说自己的朋友是谁,更不说自己的敌人是谁。

但是在威廉二世继位之后一切都变了,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不喜欢什么阴谋诡计。他认为德国非常强大,即便是公开竞争也足以打败任何对手。德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调整,这与俾斯麦产生了很深的矛盾。最终俾斯麦选择了辞职,而威廉二世没有察觉这意味着什么。德国首先激化了与法国的矛盾,法国开始正式成为德国的敌人。换句话说,德国一点也不忌讳公开与法国对抗。还有就是与英国关系的改变,德国快速的扩充海军搞得英国很紧张。虽然两国不完全是敌人,但英国已经把德国视为潜在的对手。对于英国来说,需要根据德国的下一步策略来调整英国的态度。即便如此,德国也并不是没有胜算。法国即使与英国联盟,也很难是德国的对手。

二、威廉二世激化了与俄国的矛盾,导致了两线作战

威廉二世干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激化了与沙俄的矛盾,德国的战争资源有限,因此原来的德军参谋长施里芬计划利用主要兵力迅速击败法国,至于东线仅仅留下来一些必要的警备部队。但威廉二世毁了这一切,威廉二世认为奥匈帝国与沙俄存在矛盾,德国根本无法处在中间,德国必须在两国中选择一个,由于同为德语民族的原因,德国选择了奥匈帝国。1898年,德国方面终止了与俄国的同盟条约,这导致俄国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为俄国自己的安全,俄国不得不与法国结盟。至此德国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东线那么点就对绝对不够应对庞大的沙俄,德国开始从西线抽调部队增援到东线,对法作战部队的实力遭到了削弱,这对德国影响很大。

英国的态度使德国完全陷入了被动,本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光荣孤立和大陆均衡政策。英国不屑于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但英国必须保证自己欧洲老大的位置。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英国也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最后,英国调整了与俄国的关系,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形成。德国方面的反应不算慢,问题是德国已经没有盟友可以选择,最后只有不靠谱的意大利。问题是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阵营,仅仅是因为意大利与法国存在矛盾。在加入之初,意大利就明确表示绝不与英国为敌。换句话说,意大利这个盟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奥地利军队打仗一般,老皇帝约瑟夫已经垂垂老矣,这个国家究竟能帮助德国多少,这个问题只能去问上帝了。

三、塞尔维亚绝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访问时,被一个塞尔维亚极端组织成员刺杀。在传统的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塞尔维亚是一个受害者,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个国家虽然小,但是确实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国家。它依靠沙俄的支持,先后发动了针对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战争。这个国家一心要统一巴尔干半岛,不惜直接挑战奥匈帝国。认真地说,奥匈帝国庞大但并不强大。而塞尔维亚却一心要扩张,两国的冲突是必然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以后,奥匈帝国本来不愿意发动战争。但架不住德国的一再怂恿和保证,德国明显过度自信了。德皇威廉二世告诉即将出征的将士们:“树叶枯黄之前,你们就可以返回家乡。”在战争真正开打之后,德国却陷入了消耗战的死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