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李灏 2016-09-10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你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我最近心情低落,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我洗手一定要洗三遍,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啊?

其实呢,心理学上的“变态”和口语中的“变态”指的可不是一件事情,而你常说自己有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等这些其实才是变态心理学关心的内容之一哦。

如果想进一步一探究竟,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在下文中一一得到解答。

接下来,我将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的诊断、常见的变态类型以及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四个方面来扒一扒这门学科的有趣有料之处。

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此“变态”非彼“变态”

首先看一下“变态”的涵义:

维基百科对“变态”的解释是:变态指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还指人的心理的一种有别于常人的不正常状态,有时专指性变态。

简单地说,变态是相对于常态的概念,也就是不正常状态。

心理学领域将研究心理的不正常状态的学科命名为变态心理学,所以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而非人们自定义的“变态”。

那么心理学上是如何定义“心理异常”的呢?又是如何对“不正常”的人做出诊断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变态”的诊断标准

---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干的活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对“变态”做初步诊断,是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涉及的工作,但动机和目的不同。前者主要为了鉴别,后者主要为了治疗。

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异常的心理活动状态称之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为了和大众口语的“变态”作区分,下文会用“精神障碍”来描述变态即心理异常的人。

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学上有三个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是否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是否有自知力(对自身精神状态的判断能力)。

2、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原则。即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否协调。例如,一个人遇到开心的事情反而阴郁,遇到痛苦的事情反而做出快乐的反应,这就是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例如在没有明显外因的情况下,一个待人接物非常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有可能是人格稳定性出现了问题。

如果出现了上文中的异常心理表现就可以诊断为精神障碍了吗?当然不是,对精神障碍做诊断,还需要其他信息。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医院看病,和医生说嗓子痛,医生不会直接诊断出感冒,他还会问:发烧吗?头痛吗?多长时间了?等,综合这些回答后医生才会开出单子,写上你是否感冒了。

和普通疾病的诊断过程类似,对精神障碍做诊断还有以下三个标准:

1、症状标准:多种症状表现,精神障碍有很多种症状表现,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最典型的症状是出现幻觉、妄想、情绪的极端不稳定。

2、严重程度:体现在个人有多痛苦,个人的社会功能(生活自理、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受到的影响。

3、病程:持续时间。

所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是在判别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这三个标准得出的。

看到这里,你还要说自己是强迫症患者或抑郁症患者吗?别忘了只有某个或某些症状是构不成精神障碍的,精神障碍是一个程度和频度的问题。

除了强迫症和抑郁症,还有那些常见的精神障碍?也许看过下面这段介绍后,你就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症状了。

三、常见的变态类型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 医学上的命名和分类

参考《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这里介绍四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

1、神经症:俗称神经病。表现在有持久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心理或社会功能受到损伤;无器质性病变。

常见的神经症有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怖症)、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神经衰弱和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不是抑郁症,前者属于神经症,后者属于情绪障碍,从严重程度上来说后者更甚。

是不是都很熟悉呢,所以如果我们正常人有个小焦虑,顶多算得上焦虑性心理问题,严重者最多是可疑性焦虑症,还够不上焦虑症。

2、情绪障碍:主要有四种:躁狂症:情绪高涨、思维迅速、语言和动作增多;抑郁症: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和动作减少;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低落交错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时间长、反复、程度轻。

防止对号入座,再次提醒一下,症状不等于疾病,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看的是程度和病程。

3、人格障碍:表现在早年起病;人格的某一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反社会人格障碍:高攻击性,社会适应不良;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固执、超价观念;表演型人格障碍:夸张、无常、吸引他人注意;冲动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缺乏冲动控制等。

4、精神分裂症:俗称精神病。表现在心理活动与客观现实分离,出现幻觉和妄想,无自知力。

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不是同一种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还有自知力和求助行为,后者已经失去自知力也没有求助行为。

以上了解了常见的精神障碍,你也许还会问,精神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身边遇到了精神障碍患者,如何处置更加合适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四、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

--- 取决于如何看待精神障碍


首先来看精神障碍是如何产生的:

1、神学观点:认为鬼怪或神灵是引发异常行为的原因,治疗异常行为就要“驱魔”。

2、医学观点:18世纪后半叶开始,将精神障碍划分到医学范围,认为精神障碍是脑部出现病变所致,需要特定医学治疗。

3、心理学观点:认为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你如何帮助精神障碍取决于你怎么看精神障碍。例如今天我们不再利用驱魔仪式,因为我们早就不相信异常行为是魔鬼附身引起的。

1、如果你认为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那么多半会建议求医,也就是采用医学治疗。医学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脑内化学条件来治疗精神问题,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还有脑外科手术治疗和脑刺激治疗。

这种治疗的好处在于短期内可能见效;弊病是病人会形成对医生和药物的依赖,变成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者。

2、如果你认为精神障碍不仅仅是疾病,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但是,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如果心理咨询师的诊断结果是精神障碍,就会转诊给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

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心理咨询师会在转诊材料中对病人心理情况进行评估,这是给医生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有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个人觉得心理治疗是必选项,即使选择了药物治疗也要配合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治标治本。

例如,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在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进食障碍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和经济性都优于药物治疗,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治疗也要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五、总结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要这里,回过头总结一下本文解决了哪些问题:

1、明确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而非人们自定义的“变态”。

2、给出了“变态”的诊断标准:综合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

3、介绍了常见的“变态”类型:神经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4、提供了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的建议:心理治疗是必选项,最好是医学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最后,你当然可以继续使用口语中“变态”的定义,丢给那些你讨厌的人,还可以是你喜欢的人,嘻嘻。不同的是你了解了什么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变态”,并且掌握了如何初步诊断,也能够给他们一些科学的建议。你学会了吗?

转载自公众号高高爱心理

本文原创且首发于公众号:高高爱心理(ID:ggaxl001)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