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隐觉得,久保田做无人机这步棋走错了

 笔底阡陌 2016-09-10

知谷APP原创首发


不久前农机喷曾在《大企业做无人机是瞎胡闹》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不看好大企业进入无人机行业。


近日,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称,久保田公司8月29日宣布将加入农用无人机产业。该公司计划2017年限量销售50台,到2019年目标为年均销售1000台。


报道还称,日本农用机械制造商中,洋马等企业也在准备加入这一产业,今后日本无人机行业销售竞争会日趋激烈。


看完报道,小喷马上想到一个问题。久保田为什么要开始干无人机了?


报道中给出的原因是:在农业劳动人口减少,导致人手不足的条件下,在空中喷撒农药,将能提高祛除水田害虫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工作效率。


这样的原因,农机喷很难给他个YES。


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中国区对久保田国际化战略影响很大,是久保田在整个亚洲区市场战略的核心。久保田以前没有进入无人机,现在进入,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无人机热的影响。 同时,久保田最擅长的就是先让你把市场预热,先让你培养用户,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推出质量、可靠性都高出一个level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一鸣惊人。


另外一点,大家可能都知道! 日本无人机行业不像中国,处于刚起步,鱼龙混杂的阶段,日本的无人机是雅马哈(YAMAHA)的天下,像久保田这样的后来者想要挤进去,难度很大,所以不排除久保田的无人机市场极有可能选择在中国区起步。 



YAMAHA无人机(资料图)


无论怎么说,久保田进入无人机行业这步棋,都跟中国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农机喷实在不看好久保田的这步棋。


行业本小众,怎容数巨头?


农机喷认为无论之中国、还是日本,植保无人飞机行业都是个小众市场。日本现在无人机保有量也就3500台左右,每年增长的无人机数量也就在200多台的样子。



▍日本农业无人机总保有量情况 (资料图)


中国的无人机发展虽较日本晚,但市场体量大,近几年需求也不断提升。即便如此,需求规模不会超过50亿元,2016年销售额也不会超过8个亿,这与拖拉机、收获机500亿级、插秧机100亿级等传统农机行业相比,规模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同时,在如此小众的一个行业,已经挤进了过多的大佬级的企业。国外的不说,单说中国的就有上百家,其中,上市公司就有新安股份、隆鑫通用、德奥通航、宗申动力、山河智能、通裕重工、芭田股份、现代农装、中联重科、常发农装等十家以上的企业。



▍2014年亮相北京农展馆的汉和航空植保无人机  摄影:付饶


说实话,行业太小众了,怎能容下这么多巨头?


行业泡沫大 现状甚堪忧


正常情况下,一个行业发展要历经培育、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时间长短也有差别,一般来说培育期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比如5到10年。


培育期阶段主要是要进行产品研发、试销、吸引投资、产品推广、用户培育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等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产品就正式入市销售,如果运气不错的话,销量会快速增加,顺利的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的好日子也就来了,但国内植保无人机却没有按这种正常的规律走。



▍各大农机展上,突然多了好多无人机  摄影:付饶


我们可能有种感觉,就是无人机怎么最近二三年突然就暴发了?各大农机展上至少有十几家展商是做无人机的,但是每年的市场销量也就三五百台的样子。是的,无人机行业在没有完成启蒙培育阶段就快速进入了成熟期。


如果判断正确的话,相信很快就会进入衰退期。


同质化竞争下“劣币驱逐良币”的噩梦正在整个行业肆虐,数万元的多旋翼机型已经占了绝对的市场份额,而真正有技术含量,工作效率高的固定翼的机型鲜有人问津,就算有人要,价格已经被压到无利润了,所以说无人机行业的机会已经过早透支了。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干无人机泡沫这么大,现状这么堪忧,久宝宝进来还能分到一杯羹么?


久保田的迷失 不单是无人机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曾经撰文指出,久保田目前为止,尚未推出过任何一款失败的产品,也是行业里最有可能超越约翰迪尔成为世界第一的农机企业;也有的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以久保田为代表的日企,都是战术性巨人,战略的侏儒。成得了一时霸主,但终难诞生百年品牌。


农机喷认为二者说的都有道理,但农机喷回顾了久保田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布局,也发现一些问题。就是久保田可能真的在迷失自己,可能无人机这步棋并不是其迷失的第一步。


本来久保田的定位是在中级市场,靠高质量和精细化取胜的一家公司,曾经因为准确的战略定位,与欧美约翰迪尔、爱科、克拉斯等以生产高效率大型、重型农业机械的企业形成了战略区隔,这种战略区隔也很好地保护了久保田,使其近几年来高速发展。



▍照片的近景是模糊的格兰翻转犁和久保田的M7171大轮拖,远景是以爱科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夹在中间的是久保田的传统强势机械  摄影:付饶


但在这期间,久保田却开始迷失了。主要是向欧美大型、重型等高端市场进军。久保田曾经收购了欧洲一家生产3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公司,又陆续收购了格兰、大平原,但事实上无论是格兰还是大平原都是做旱田重型农具的企业,这些公司与久保田公司的契合度极低,所以可以料想收购后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也的确如此。



▍2015年4月9日,首次在中国公开亮相的久保田大功率轮拖受到极大关注 摄影:付饶


在中国市场,久保田优势在南方水田区和中小功率段的农机,但是久保田一直在觊觎旱田型农机市场,但因其优势不在于此,所以近几年几度折戟无功。


当年久保田靠半喂入在中国赚了大钱,在农机行业时间超过10年的,都应该知道这笔“大钱”有多大。据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爆料说,久保田现在在苏州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整个工厂的建设和设备的引进,都没有接受任何日本本部的支持,完全都是在中国的利润支撑下建设的。


但是呢?久保田后来走了一步棋,跟随中国的企业推出了全喂入水稻机,其实是走了低端路线,这是战略失误,就是战略短视,自己砍了短了自己的“博尔特”大长腿。而这次进入无人机领域,应该是久保田又一次错误的业务尝试。



▍久保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摄影:付饶


因为无论选择何种无人机产品,我相信久保田一定比国内许多企业做的好,并且甚至有可能比雅马哈做的好,但就算比雅马哈卖的多,对久保田来说也没有意义,一年卖二三百台无人机,对久保田是九牛一毛。


最后说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农机喷觉得,说了这么多,宝宝他要么就是迷失了,要么就真真是要成为像约翰迪尔那样伟大的企业。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