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七情能致病,难怪长寿老人都是情绪稳定、体态安详

 369蓝田书院 2016-09-10
健康长寿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据调查,95%的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稳定,社会适应能强。为什么情绪越稳定的人容易长寿呢?
中医有七情之说,即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中悲和忧性质相似,恐与惊相似,中医又把七情归纳合并形成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变化,称之为“五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五志”对应“五脏”,五脏精气的运动变化长生了喜、怒、忧、思、恐等情志变化,那么情志的变化也必然消耗五脏的精气。正常的情志活动中,对于五脏精气的消耗,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和补养加以恢复。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致病,常表现为各种情志相关脏腑的气机失调,即所谓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
气上,即气机上逆。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大怒或季度生气时,人会有头胀头昏、面红目赤、胸胁气满、呼吸急促、头重脚轻的感觉。甚至有很多因发怒导致脑溢血而死亡的实例。
喜则气缓
气缓,有涣散之意。正常情况之下,喜悦是一种良性刺激,能缓和紧张情绪,使气血调和,营卫通利,对身体友益。但暴喜过度,会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至神气消亡而死亡。
典型的有“范进中举”,喜致失神发狂。在《说岳全传》中,牛皋因生擒了金兀术而过度兴奋,最后大笑而亡,正是暴喜过度导致心气耗竭的悲剧。
悲则气消
气消,指肺气消耗。悲哀可以使人的精气耗散,所以在悲哀情绪过后,人往往会觉得软弱乏力、精神疲惫。
恐则气下
气下,即气机下陷。过度恐惧则伤肾,致使气陷于下而不升,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平时说的吓得尿裤子,就是因为害怕,肾气不固,所以尿失禁。
思则气结
郁结,则气机郁结。思虑过度,劳神伤脾,使脾气郁结,中焦不畅,脾气健运,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大便溏泻、倦怠乏力等症状。
惊则气乱
气乱,指气机紊乱。在受到惊吓时,我们会出现心悸心慌、心神不定、惊慌失措等反应。

情志波动影响病情,良性的情志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或恢复;
不良的情志变化,则会加重病情,剧烈的情绪波动,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使人猝死。
所以,中医常说喜怒要有度,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责任编辑:
图文排版:
红五星

微信:gzsnct
微博: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神农草堂是全国首家
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
中医药博物馆

关注可私聊小编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