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就得什么样的病!情绪健康对照图如下

 zmdzls 2021-06-30

“张胜兵中医”

中医认为人生病的病因有三条(三类):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还有一个不内外因。外因包括六淫和疠气,六淫是风、寒、暑、湿、躁、火,疠气是传染病。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和劳逸。再一个就是不内外因,跌仆损伤,金刃、虫兽所伤。这就是中医归纳的三条病因。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人会有丰富的情绪变化,如果人没有了情绪变化,要么他是个圣人,要么他就是个死人。情绪是直接连着人的精神,精神影响着人身气血的运行,所以说情绪是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七情的常与变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也就是说:七情是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怒、是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的体验。

忧、是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头绪,心情低沉并伴有自卑的复合情绪状态。

思、是对所思问题不解,事情未决,思虑担忧的复合情绪状态,通常称之为忧思。

悲、是指人失去所爱之人或物,及所追求的愿望破灭时的情绪体验。

恐、是遇到危险而又无力应付而引发的惧怕不安的情绪体验。

惊、是指突然遭受意料之外的事件而引发的紧张惊骇的情绪体验。

不同的情绪带动不同的气机变化,《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作为一个大夫我们看病,一定要问一问患者有没有情绪的波动,有没有什么不如意。

为什么要问?因为这些情绪直接伤你的精气。正常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不会产生疾病。正常的情绪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正常的反应,对客观事物一个正常的应答。但是当这种情绪变为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强烈的刺激的时候,七情就会变成致病的一个因素了。我们在中学课本里面学过一篇《范进中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这个状态之下,范老先生就欢喜疯了。特别高兴的一件事情也会让人生病,《儒林外史》就说“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的神气一下子就敛藏不住了,所以人一下子就产生了病。中医是这样分析的,你看十年寒窗啊(我们现在读书不只是十年寒窗),一个压力的蓄积,长期贫苦无人问津的状态,突然有一天金榜题名,压力一下子就膨大了,得志了,气机往上生发,社会地位重大变迁。他老丈人平常都指责他,说他,现在都不敢了。他的社会地位有一个重大的变化,这时候人的七情在这三重压力之下就会变成情绪内伤,人的精神就要被摧毁了。

《黄帝内经》说,“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以前很有社会地位,一下落魄了,叫做脱营。以前很富有变成贫穷了,叫做失精。“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虽然没有感受任何外邪,但是你从以前一个很好的社会地位一下子变成一个底层人,故贵脱势,你的势力没有了,人就会生很重的病。还有就是“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我们做大夫的要知道,有这个状态,人才会生病。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应答而产生,脏腑精气是产生各种情志活动的内在生理学基础。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故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精气的盛衰及其藏泄运动的协调,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及变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若五脏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比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失常,气血运行失调。比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在情志活动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故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畅达,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运行,因而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应,所以七情具有两重性,适度的情绪反应,为人之常性,属生理范畴,七情过度,及过度的强度和时间超过机体生理条件范围,则成为病因,可使人致病,由于七情致病,先知脏腑郁发,外行于肢体,故成为七情内伤,情志过度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由于七情致病的条件需要一定的外界不良刺激,当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超过人体心里承受和条件能力时,才能形成七情内伤,而承受能力又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承受的压力不一样,时间持续也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不足以产生疾病,而有的人,有一点压力就出现失眠、焦虑等,容易诱发一些身心疾病,这就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心理承受和调控能力与个体脏腑气血阴阳、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及功能的活动,在精神方面的外在表现,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又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比如:在临床上,肝气郁结的病人,常表现为抑郁不乐。而肝郁化火、则常心烦易怒,所以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可影响人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容易出现情志过激或不良情志过激持续过久而致病。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与情志致病有很大关系。比如:“勇者和怯者”,性格开朗,型体状实的勇者,对外界刺激因素的承受和条件比较强,不容易发生情志异常而生病。而性格内向型体瘦弱的怯者,对外界刺激因素的承受和调节能力比较差,容易发生情志异常而生病。也就是说心理素质不够。

本文部分节选自张胜兵作品《医门推敲·肆》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情志活动是由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引起。因此外界不良刺激,以及机体内脏精气虚衰,气血失和,均可引起七情失常,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影响病情的变化。

(一)直接伤及内脏

直接伤及内脏分四个方面:损伤相应之脏,影响心神,易伤心肝脾,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1.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与五脏分别相关,是五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七情反应太过反过来又损伤相应之脏。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2.影响心神

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故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安,甚至精神失常。

3.易伤心肝脾

由于情志变化的复杂性,交织性,多变性,故七情伤脏,即可单一情志伤人,又可两种以上的情志交织伤人。单一情志伤人,除易伤心神和反伤本脏之外,也可伤及它脏。比方说:郁怒不解则伤肝,肝气郁结、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咽中如有物阻、月经延后等症,甚则可见痛经、闭经、癥瘕,并可累及脾胃,出现食欲不振等症。忧思不解易伤脾,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若累及心肺,可见悲伤欲哭,心情漠然、心悸气短等症。由于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和情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比如:郁怒不解伤肝,肝气郁结,见两胁胀痛、善太息。如果仅仅是肝本脏肝气郁结,没有涉及它脏的话,我们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咽中如有物阻的这种,已经伤及到脾,这个是肝郁脾共同出现的结果,可以用半夏厚朴汤。那么怒伤了肝,月经延后,这个大部分都有肝郁脾虚,可以用逍遥丸等。如果出现痛经、闭经、癥瘕,这已经到了肝郁气结、气滞血瘀了,用少腹逐瘀汤和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等。郁怒累及脾胃的食欲不振,这个已经肝郁脾虚了。《黄帝内经》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个是脾虚的情况,逍遥丸疏肝解郁健脾,里面用到了茯苓、白术。忧思不解伤脾,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完全是脾脏功能失调,这个可以单独健脾,从脾上下药,适当加一点疏肝的,因为临床表现主要以脾虚为主,我们可以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等。如果累及到心肺,悲伤欲哭的这种情况,就已经到了脏躁了,可以用甘麦大枣汤。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是指已经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潜病之脏腑因其正气已虚,即是情志易伤之所,故七情内伤易于损伤潜病之脏腑。比如:曾经患有胸痹、头痛等病证的患者,如果遭遇情志刺激,最易导致潜病发作或反复发作。

比如,有肝气郁结,或者说本身就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患者,容易出现头痛,那么,此人因为易怒伤肝,就更容易损伤,一遇到刺激头痛就又开始了,导致这个头痛迁延难愈。

(二)影响脏腑气机

脏腑之气的运动变化,在情志活动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情志内伤脏腑而致病,首先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指大怒致使肝气上逆,甚则血随气逆的病机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这种情况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有的还可以用龙胆泻肝汤。血随气逆而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肝气横逆犯脾,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肝气犯脾,出现腹痛腹泻,如果是痛泻可以用痛泻要方。《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个薄厥就是中风偏瘫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急性脑溢血或脑血栓。《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怒则气逆呕血,也就是说:肝气上逆,然后引动胃气吐血了,肝气犯胃的吐血,用的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

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致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的病机变化。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喜伤阳”。《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这种由于喜则气缓,所见之惊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可以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经方)。如果严重了,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这种,可以用参附汤。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的病机变化。临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这种气消证、轻症可以用补中益气汤,重症的可以用张锡纯的升陷汤。

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遗精、滑精、骨痿等。《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有人说:谁谁谁吓得尿裤子,这是由于恐致使肾气失固,二便失禁,所以就出现了吓得尿裤子这种情况。这个恐则气下,如果是一过性的,可以安抚情志,这种临床症状就会消失。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恐吓状态之下,肾气失固,那我们就要补肾气,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合缩泉丸等,遗精的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合金锁固精丸等。

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一种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惊悸不安,特别是会影响睡眠,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安神定志丸。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这种思则气结导致的心脾两虚,代表方剂归脾汤。

情志内伤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机能失常,进而可以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继发多种病证。如气郁日久,可化热化火,这种气郁日久的化热化火,我们的代表方剂是丹栀逍遥丸。气机逆上,亢奋有余,也可化热化火(这个可以用龙胆泻肝汤),以致火热内生。气郁还可以引起血瘀、痰饮、湿郁、食郁等病变,而痰饮与瘀血互结,则又可致癥枳、肿瘤等。所以说:这个气郁、郁闷是肿瘤体质。当然、血瘀、痰饮、湿郁、食郁、我们有越鞠丸,专门解这几种郁症(苍术、神曲、川芎、香附、梔子)。因此情志内伤引起的病理变化相当复杂,多种疾病的发生或诱发,大都与此有关。

(三)情志内伤多发为情志病

情志内伤致病多发为情志病。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或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病名首见于明朝张介宾的《类经》。情志病包括:1.因情志刺激而发生病证,如郁证、癫、狂等;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胃脘疼痛等;3.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比方说: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因情志因素引起诱发的病证郁证,我们有柴胡疏肝散,逍遥丸、越鞠丸等等。癫狂,可以用癫狂梦醒汤、涤痰汤等等,情志因素诱发的胸痹、真心痛,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和半夏瓜蒌枳实汤之类。情志因素引起胃脘痛,我们用的是柴胡疏肝散化裁。其他原因引起但是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比如说:糖尿病消渴,有很多消渴病证属阴虚,阴虚则火旺,有的会五心烦热、盗汗,有的会急躁,这个需要养阴。那么恶性肿瘤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病人知道得了癌症,各种情绪立马就来了,他的情绪更为复杂,主要是以沮丧、绝望为主,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估计到这方面的情绪。这个慢性肝胆疾病,影响到肝胆的疏泄,肯定会继发而影响到情志,比如:有人是郁闷、有人是急躁易恕等等,不尽相同。

(四)影响病情变化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良性的或积极乐视的情绪,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消极悲观的情绪,或七情强烈的波动,可诱发疾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恶化。了解七情活动对病情的不同影响,对把握病情发展变化,釆取合理的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淘宝京东有售!挂号张老师,可获取签名书以及与张老师合影留念!

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灵枢·本脏》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古人曾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是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如果不良情绪是暂时的,机体很快就可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不良情绪过分强烈或持续的时间太长,就可能造成脏腑功能失绸,引起疾病,持久的不良情绪,格外是表现为烦恼、忧郁悲伤的消极情绪,还可经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反抗力下降。

如何排解不良情绪?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泄的方式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例如一个人悲肩欲绝或委曲万分时,痛愉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觉得舒适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现代研究发觉,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所以痛哭一场比眼泪往肚子里咽要好得多。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心理爱护措施,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哭做为一种发泄方式,虽然不“雅”,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有些人的方法是摔打家具、打人骂人等,这种攻击件的发泄方式一害别人,二害自己,是不可取的。

二、宣泄的方式

情绪压抑,有时不宜一下子发泄出来,可采取宣散疏导,逐渐发泄的形式。一个人碰到不顺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首先可冷静下来,操控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找自己真诚、乐观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或以书信的方式诉说苦闷、烦恼。俗话说:“旁观者清”,从亲友的开导、劝说、同情和安抚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消极的苦闷、忧愁或者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所以,广交知心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医治心理不良情绪的良药。另外,在情绪不佳时,可写日记等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疏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升华的方式

排除不良情绪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维持良好的心境。在生活中碰到烦恼,自解自劝,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为行为的动力,无论是愉快满足的情感,还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励人去工作和学习。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种表现。《黄帝内经·灵枢》说:“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就是说,有理智,意志坚定者,可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志坚强者可避免不良刺激,增强抗病能力;意志脆弱者,多神怯气虚,易遭受刺激而发病,事实证实,胸有大志,毅力坚强的人,能够有意识操控和调剂自己的情绪,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说明意志的锻炼是维持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环。

四、移动的方式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避免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有时是必要的,但最好是学会积极移动情绪,即经过自我疏导,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例如,一旦碰到烦恼、郁闷不结时,如果你爱好文艺,不妨去听听音乐,跳跳舞;如果怀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打打球、游一游泳等,借以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或者欣赏一场幽默的相声、哑剧、滑稽电影;如果你天生好静,那也可以读一读内容轻松愉快、饶有风趣的小说和刊物。总之,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爱好,分别采取自己喜爱的活动。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可以舒体宽怀,消忧排愁,怡养心声,有益于人之身心健康。

五、超脱的方式

当你心情不决、痛苦不解时,你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上或视野广阔的海滨边,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五光十色的自然美景之中,沉醉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花香鸟语的自然怀抱里,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会使你产生豁达明民的心境,一切忧愁和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流利气机,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饮食不当有害于健康,实际上,情绪不良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据有关学者统计,健康和长寿有20%来源于遗传因素,25%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5%来自医疗条件,其余的50%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选择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若能用积极的行为方式自我调剂,摆脱不良心境的影响,就可使你的生活幸福。

中医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要安住恬淡的状态,真气才会充盈,精神才会集中。当你生气的时候,你的精神在别人身上,精神就守不住了,精神是你最宝贵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