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办公室的人要具备四种动物的四种品质。9月8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院办主任邵浙新为你揭晓答案:狗、牛、猴子和猪。 “像狗一样忠于事业,忠于单位。像牛一样勤奋肯干。要像猴子一样敏捷,事情来了,有聪明才干。还要像猪一样,体力惊人,能吃能睡,劳逸结合。这就是心灵的素养。”邵浙新说到最后,逗乐全场。 邵浙新8日在“党院办主任沙龙”上做出上述表态。本次沙龙是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2016”的旗下活动,为各地医院党办、院办带头人牵线,把酒话桑麻”。本次论坛则由健康界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主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为学术主办方。 “前世欠债 才当院办主任” 党院办工作起码要同时具备四种品质,要求不低,却被认为是医院系统中“性价比最低”的工作。 对多位临床出身的院办主任来说,似乎尤其遗憾。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办主任杨小红本是眼科医生,自爆获评“你一定是前世欠了谁的,所以这一世让你做办公室主任”。杨小红还说,刚做院办主任的时候,还会“偷偷溜回”眼科,去看病人。
同样从临床转到行政的上海交大仁济医院院办主任庄捷表示,做了院办工作,只有20%的时间做手术,临床工作有牺牲,过不够“手术瘾”。
那么,院办工作要不要找临床的人来做?浙江省卫计委办公室主任曹启峰说:“现在提院长的专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完全可以专业化,不一定要把临床上很多高品质的专家放到这里。团队成员慢慢要多元化,背景不一样,不一定从医护上去,肯定是引进专门人才。” 工作:重难繁杂高 党院办工作之所以需要职业化,根本在于工作性质。以院办为例,对外接待,内部调研,督促跟进,上下协调,甚至细到文案编写、制作幻灯片,林林总总,大大小小,都要负责。 浙大一附院院办主任邵浙新 用邵浙新的话说,这叫“重、难、繁、杂、高”。 “院办工作有要求。超过2500张床位,大医院都在扩张,管理的事务势必增加,”邵浙新说道,“医院发展越来越快。医联体、协作医院或是托管医院,很多头绪。不同院区还各自有院办,一个人管,还是多个人管?” 邵浙新拿出幻灯片来讲,众同行边拍照,边点头。邵浙新继续说:“现在很多功能社会化,外包了,管理复杂,就导致工作复杂。而且各家都在走国际化道路,对党院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要跟上。所以,工作难繁杂重高。 接着,邵浙新提出,院办要像猪一样,能吃能睡,场内笑着鼓掌。 大内总管?忠诚不是奉承! 说完了猪,就有人提到狗。有院办主任自嘲,像狗一样忠诚,忠于院长。也有院办主任自爆,被人称为“大内总管”,吃饭的时候常有人说“大太监来了”。 那么,院办对院长,应该一味听从,阿谀奉承吗?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办主任王家铃专门为此提出四个原则。
“尊重但不奉承吹捧,主动但不越位脱轨,服务但不盲从附和,补台不挖角拆台,”王家铃如是说,众人继续点头。“调研就要把临床最前沿信息送给领导,保证正确、真实、客观,不夹杂个人情感,这样提供信息是补台。当然,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是沟通能力,但如何有效沟通,还要长期工作,积累经验。” “浓情找到知音”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办主任杨小红 “上次的上海论坛,我们浓情地找到了知音。”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办主任杨小红指的“上海论坛”,是健康界6月举办的院办主任论坛。算上“上海论坛”和“杭州沙龙”,有的与会主任已经是“二回熟”了。有与会者表示,别的会议可能会撕起来,但我们这里一团和气。 和气,才有玩笑,才有自嘲,当然,也要给自己人打气。有人说,不少院长、副院长是从党院办主任的位子升上去的。这次是主任沙龙,希望下次就是院长专场了。 掌声再次响起。 百家争鸣: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办主任梁昱:院办工作过于繁琐,一定要有规则。关键是切实实现院长意图。实施会议决议,督察督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办主任李耘:遇到应急事件,院办要启动流程。填报原因,尽快上报事故,进一步了解分析,进行处理,上报处理结果。 上海瑞金医院院办主任蔡伟:院办工作被困在事务里,困在突发事件当中。应对事情,缺乏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办主任管德坤:有些事情不能快,放一会儿可能更好了,有些事情办好了上面的意图变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院办主任方序:外部接待工作全部是院办出面。我们制定详细的流程,主任不在的时候,其他人也能用流程排的很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