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悟心帖》

 百了无恨 2016-09-11

关于今草的书法,最早出现于南朝宋明帝,其言:“羲献之书,谓之今草。”也就是说,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书法是为今草。在今草成熟之前,草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今草是草书系列中比较简约的书体。依照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今草并非羲之独创,王羲之则是以集大成者的身份,推动了新体书法的完善,并且使今草在士人阶层广泛流传。虽然关于今草的创立者及至目前仍有争议,一种持张芝创今草之说,一种是羲之创今草之说,但毫无疑问的是,王羲之的作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与前代书家作品有所区别,且其草书日趋完善、独具个性,是今草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此《悟心帖》传为羲之草书刻帖,又被称为《又不能帖》,此帖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笔墨间有着晋人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由于刻帖版本众多,并且刻功不一,所以展示出来的面目也有所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文末附王羲之《悟心帖》释文)

王羲之书法尺牍《悟心帖》版本一

此版本收录于《宝贤堂集古法帖》中(日本国立图书馆版):

王羲之书法尺牍《悟心帖》版本二

此版本收录于《宝贤堂集古法帖》中(哈佛大学版):

王羲之书法尺牍《悟心帖》版本三

此版本收录于《淳化阁帖·肃府本》中:

王羲之书法尺牍《悟心帖》版本四

此版本收录于《淳化阁帖·关中本》中:

【释文】

又不能不痛熙荐亡,政尔,复何于求之?度政当求之内事。余理不绝,求之一条,当有冀不?信罔然前途愿一一。诲之,以悟其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