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宋朝人的结婚证书是怎么写的吗?

 花小鼠 2016-09-11

你知道宋朝人的结婚证书是怎么写的吗?

吴钩

你知道宋朝人的结婚证书是怎么写的吗?

宋朝新郞新娘在订婚时,两家要交换婚帖,这婚帖就如今天的结婚证书。

宋人聘亲的婚书写得非常优雅、优美,元代《翰墨全书》收录的一份宋朝婚书男家定帖是这么写的:“亲家某人,许以第几院小娘与某男议亲,言念蠲豆笾之荐,聿修宗事之严,躬井臼之劳,尚赖素风之旧。既令龟而叶吉,将奠雁以告虔。敬致微诚,愿闻嘉命。伏惟台慈,特赐鉴察。”

女家定帖则这么回复:“亲家某人,以第几令郞与某女缔亲,言念立冰既兆,适谐凤吉之占;种玉未成,先拜鱼笺之宠,虽若太简,不替初心。自愧家贫,莫办帐幄之具;敢祈终惠,少加筐篚之资。谅惟台慈,特赐鉴察。”结亲双方都措辞谦逊,用字典雅。

元朝人的婚书,开始摒弃文绉绉的修辞。《元典章》要求,“凡婚书不能用彝语虚文,须要明写聘财礼物。婚主并媒人各各画字,女家回书亦写受到聘数目,嫁主并媒人亦画字。仍将两下婚书背面大书合同字样,分付各家手执。如有词语朦胧,别无各各画字、合同字样,争告到官,即同假伪。”大概元人认为,婚书不需要虚文,关键是要写明聘财数目,结亲双方、保亲、媒人分别签字,以免日后发生悔婚及财产分割的纠纷。

我们看元人的婚书,也确实写得很实在。来看《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收录的元代纳聘书式:“某州某县某处姓某,今凭某人为媒,某人保亲,以某长男名某,见年几岁,与某处某人第几令爱,名某姐,见年几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妻偕老,琴瑟和谐,今立婚书为用者。”

女方的回聘书式则是:“具乡贯姓某,今凭某人为媒,某人保亲,以某第几女名某姐,见年几岁,与某处某人长男名某,见年几岁,结亲,领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

从某个角度来说,元人的婚书更具“现代性”,体现了将婚书当成民事合同的趋势。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粗鄙化的表现。

顺便说一下,唐宋人成亲,拜堂之时,新郞行的是跪拜礼,而新娘只揖不跪。据说这一习俗形成于武则天时代,“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此为例。自唐武后尊妇人,始易今拜而不屈膝” 。敦煌壁画有四十多幅《婚娶图》,其中一幅是描述男女新人拜堂成礼的《婚礼图》,我们从中便可以看到唐朝新娘子不跪拜的画面。

你知道宋朝人的结婚证书是怎么写的吗?

(敦煌壁画《婚礼图》)

你知道宋朝人的结婚证书是怎么写的吗?

(据敦煌壁画《婚礼图》勾勒的线描图。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时,社会还是保留着女性“拜而不屈膝”的习惯。《宋史·贻孙传》的记载可以证明:“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妇人否?普问礼官。不能对。”可知宋初的礼仪习惯是女性不跪,人们司空见惯,甚至不知道这一礼节的来历。南宋女性仍不行跪礼,行礼只需“拢手肃拜”。

宋人相信女性“拜而不屈膝”乃是“唐武后尊妇人”的表现,但也一直接受妇人不跪的礼仪习惯,并未觉得不妥。这是否可以说明唐宋时女性地位还是受到尊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