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州酒业发展报告一、全省酒类行业基本情况(一)企业数量。 2015年末,全省共有酒类制造企业1207户,按酒的类别分,白酒企业1053户、啤酒企业25户、葡萄酒企业21户、黄酒企业8户、其他酒企业86户;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酒类企业135户,其中,大型企业1户(茅台集团),中型企业24户。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占全国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的比重为5.0%,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企业数在全国排第5位,分别比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少265户、162户、101户和11户。预计贵州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2016年可超过安徽省,在全国排第4位。(二)发展情况。
一是行业迅速发展。酒类行业增加值近两年以每年百亿元规模增长,发展成为第一大工业行业。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2.9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为17.4%,继续位居工业行业首位。二是总量规模快速扩大。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2015年为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资产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9.3%提高到10.5%。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为56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5年末,白酒产能超过60万千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产量42.79万千升,比上年增长11.1%,产量保持在全国第11位。三是税收、利润居工业行业首位。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实现利税总额3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比重为26.6%,比排第二位的卷烟行业高5.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40.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9%,比排第二位的电力行业高29.1个百分点。(三)产销情况。
2015年,全省酒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增长的企业数占全省酒类企业数的比重超过80%,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两位数增长的接近70%,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酒类行业产销率为88.8%,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随着白酒市场价格逐步稳定,白酒出厂价格指数近两年维持在99%-103%的稳定较好水平。(四)市州情况。
遵义市白酒产业规模最大。2015年末,遵义市酒类企业数601户,占全省酒类企业数的比重为49.7%;其余依次为黔西南州133户、六盘水市106户、黔东南州83户、黔南州70户、贵阳市63户、铜仁市54户、毕节市51户、安顺市46户。2015年,遵义市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的比重分别为80.9%、81.5%、96.1%和97.8%;其次为贵阳市,分别为6.3%、7.3%、2.3%和1.7%。2015年末,仁怀市酒类行业企业440户,其中白酒类企业433户;规模以上酒类行业企业数54户。仁怀市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比重分别为66.6%、72.6%、93.6%和96.6%。二、与全国、相关省份的对比
贵州是全国酱香型白酒主产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成就了贵州独一无二的酱香白酒品质,在全国的白酒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一)与全国比较。一是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提高。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1.7%、5.6%提高到13.6%、6.1%。二是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利润总额占全国酒类行业的比重略有下降,保持在23%左右。三是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低于全国水平。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资产负债率处全国较低水平,比全国低19.7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二)与白酒大省比较。
一是总量规模差距缩小。四川省和贵州省是全国规模以上酒类行业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两个省份,贵州省与四川省的资产规模差距由2014年的少780亿元,缩小为仅少600亿元,由上年相当于四川省的58%提升为相当于69%。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排全国第5位,与山东省、河南省的差距由上年的少517亿元、211亿元,缩小为496亿元、152亿元;与四川省、湖北省的差距由上年的少1489亿元、372亿元,扩大为少1495亿元、464亿元。二是盈利能力突出。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实现利润总额排全国第1位,分别比四川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多46亿元、149亿元、179亿元和20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45.5%,同期,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分别增长30%、15.4%和4.3倍,山东省下降10.7%。三是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23.2%,分别比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低14.4个、18.7个、24.8个和39.8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7%,分别比四川省、河南省、湖北省低2.1个、1.8个和0.9个百分点。三、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库存增长过快。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酒类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比上年增长30.8%,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高19.3个百分点,分别比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高27.0个、25.1个、27.8个和6.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33.1元,比上年增加4.9元。管理费用比上年增长17.1%。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增长23.5%,分别比四川省、山东省高10.7个、22.3个百分点,同期,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产成品库存分别下降15.8%和2.8%;产成品库存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6.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分别比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高3.3个、4个和3个百分点。(二)行业梯队建设滞后。
贵州茅台集团作为全省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唯一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白酒企业,长期以来地位突出。其余白酒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盈利低,行业整体梯队建设滞后。除茅台集团外,134户规模以上酒类行业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劳动生产率等都还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的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5亿元、户均利润987万元。四、几点建议
(一)政策保驾护航。
制售假冒白酒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制售假冒白酒的犯罪行为已从以前的小作坊式逐步向有组织的团伙犯罪发展。政府部门,特别是工商、质检、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白酒产业集聚区,通过鼓励建立企业自有原料基地、企业加农户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酿酒原料生产基地。一是确保原料供应来源和价格的稳定,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助推全省扶贫攻坚、全面小康;三是做大白酒消费市场、夯实白酒消费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