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腐殖质……

 海派書鄉 2016-09-11


这段时间网上很热,热议“崇尚自然”……


    孵白虫用野三卵、育白虫时兴野放、制虫食讲究腐殖质、连养个盆底都要用“无根水”、“冷凝露”……


    还看到有人花了一百二十多天硬是将一只小幼虫自然状态下肓成了“成虫”,也有人放卵设施于南阳台,艳阳保暖、四月初出了幼虫,居然也声称是“自然状态下孵化”,让人啼笑皆非……


    真自然野虫就一定好么?我想野虫如果真的好、一定不会有现在越来越热的人育白虫……


    把爱好者手里将军卵重返产地、把宁阳地区的小秧子放养乐陵、将白虫卵放养人工孤岛……这些看似很积极、很痴迷的救蟀行动,事实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环境、农药才是蟋蟀衰落的根本原因。自然中一只三妹子产卵数百,但次年的种群并没壮大、而是自然消耗了……


    你放再多的虫卵于齐鲁大地也救不了种群一代不如一代的命运……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我记事起直到三十几岁,我们的城市环境基本不变……


    那时,上海四郊、包括市中心区域,蟋蟀的种群依然繁荣,学校的操场围拦边也常可捉到好虫,在捉虫时,蜈蚣、蝣蜒、钳子虫、弹子虫等等几乎隨处可见……


    那时,基本没有农药,上海四郊施用的是农家肥,土地表层有机质、腐殖质丰富,作为土生土长的蟋蟀,在这样的土层里生长,才会身强体壮、将才辈出;这才叫原生态、自然环境!!以我现在的居住地为例,九六年在农田上盖起了新村小区,刚搬入的第一年,四斟大虫一夜可捉个几只,第二年绿化植了草皮,虫依然多而大,但凶虫减少了许多,隨着年复一年的杀虫剂灭蚊、加上修剪草坪后再也不用农家肥了,这土地日益板结变硬、各类昆虫渐渐消亡……


    现在,小区里野虫虽尚未灭绝,已是细小不堪,听叫尚觉不够劲了,何言驱之以斗?本篇的标题是说“腐殖质”,但讲到现在都没切入主题……


    写点么事是很讲究心情的,我痴迷虫、拼了时间钻研饲料、也想孵出一大群可以在斗场上立得住脚的将军……


    每次小秧子的成长期,我就充满着希望、期盼出来的成虫能有一张秋虫的饱经风霜的皮壳,能有一副本大小超的牙钳和笼形……


    每当在网上看到色泽浓艳、牙似虎钳的白虫将军时,我会放大、缩小、横看竖思:这皮色浓是浓了,但为什么和秋将比,浓得有点怪异呢?虫主究竟给虫吃了什么?这些成份,秋虫有可能得到、吃得到吗?再看这牙钳,用数十年捉养斗的经验判断,秋虫是没有这样的牙的……


    我孵白虫完全是用于自己斗,从来没想过做生意出售……


    爱虫,就为一种情结,没有道理、就是爱!斗赢了爱、斗输了也爱……


    斗到我这个年记,每年已不会在虫上输钱了……


    就算一棚虫不怎么样,但总有个别出挑些的对吧?只要捏准斗期、百里挑一、再选择它应去的斗场,自然会上锋多一只。斗虫玩虫不是为了要赢多少钱,只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交流、排解无聊时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回忆……


    当窗外传来一阵吱吱的长鸣时,我甩了头,怀疑自己耳鸣了……


    看了下日子,6·27,阿,竟然是我生日!怪不得丫吾子叫了,这小精灵自我出生时的叫唤起、就不失时地陪着我,给我庆祝每一次生日……


    扯远了……,还是回到主题吧!这腐殖质实际上泛指一切有机成份归土后、经细菌分解后的一种自然物质,它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生物……


    也可以是生物的排泄物,蟋蟀土生土长,离不开对土中腐殖质的吸收利用……


    比如:香樟树叶、松针等,入土后也叫腐殖质,但这种物质化成的腐殖质,对蟋蟀无益、反而有害!蟋蟀要的腐殖质是大多数昆虫都爱吃的、无异味、对昆虫无抵抗作用的叶、梗、包括地栖昆虫依此生存繁延、春生冬亡的混合腐殖质……


    根据我捉虫多年的经验,杠豆叶、梗、玉米叶梗、麻类作物、以及和蟋蟀伴生、共生的昆虫,经天然发酵后都是蟋蟀最贴近自然的好饲料……


    天然发酵也好、人工发酵也罢,有兴趣者可以一试……


    这个虫,我已经没法、也没必要去分什么秋白了!如果这只虫是野虫,冠与“正青”名号我都敢;如果是白虫,我惊叹其完美的手法和饲料的精准……


    它该有的营养吸收和冷热、干湿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现在白虫的食有二个理念,一个是不顾一切地追求皮壳的硬度、密度,不惜动用高科技提纯的高剂量元素、动物性高营养物质;便牙钳、皮质远超野生虫所能得到的致密厚实,使其硬度极高……,但这种片面性追求,违反了蟋蟀作为一只食腐、食素为主的昆虫的杂食本性,使肌体活力、生命力受到影响……


    但育虫者认为:虫儿在玩虫人手里其唯一价值就是斗,而且要斗胜……寿命短一些、活力差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得快、不走长路更没关系,赢是硬道理。第二个理念是充分尊从蟋蟀的食性,用适合虫生命本源的素食、腐食喂虫,以接近常出优质虫的地块植被、地栖昆虫为原料,让虫体充满活力、同时强化一些能增强虫皮质、牙钳硬度的微量元素,力求不用动物性蛋白…营造接近野虫最佳出虫季节——处暑的出虫进程中的温、湿差,让所出之虫有堪比野虫的活力和斗力……


    还有许多朋友在摸索、探讨中加进自己的想法,努力地孵、并快乐着……


文;程老師//編輯;小馬哥


蟋都微讯XDFYES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