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的炸货与炸货屋子--王希富

 老北京的记忆 2016-09-11

那时的排叉质量确实无比,那面皮擀得薄如纸,炸后透明、酥脆,但形样完整,丝毫不破。拿起来轻如蝉翼,入口即化。那时的薄脆透明、平整,酥脆到口内能满口纷飞。所以,薄脆在明代叫“见风消”。


京城的炸货与炸货屋子

文|王希富

插画|郑莉


在京城小吃中,炸货是很普通亦很平常的吃食。对于京城老人,油条、油饼、焦圈、薄脆,几乎人皆吃过。旧时京城,无论阔佬还是穷人,上至君王、亲王、贝勒、文人、墨客,下至推车、打担、行脚、窝脖的,几乎皆吃过京城的炸货,喜吃京城的炸货。


炸货与庄馆大菜相比,价钱便宜,买卖方便,沿街顺路,到处可见。但是,别以为炸货简单,真要叫起真儿来,炸货的手艺却并不简单。如古人所说,与庄馆饭菜相比,却也能是“寸木岑楼”之差。只是,食客只知道其味,而不知其术。炸货技术看起来简单,其实内中玄机不尽人知。如今,炸货在京城虽然大都可见,但是要找能够达到当年鼎盛时期水平的炸货,怕是四九城难觅了。这话说来,有君必是反感,炸货有何技术,能言不抵当初,劝君切莫笑我,先吃个油饼再行评论。

|劝君切莫笑我,先吃个油饼再行评论


油饼是当初炸货中最普通、最常见、最便宜的炸食之一。如今当街小贩、外来游商、主食厨房、小吃街坊、庄馆酒楼,各家皆有油饼出售,还谈什么技术?但是,当你吃过当初的油饼,便知油饼要“外焦里嫩,既要焦香脆嫩,又要松软适口、入口即化”。但看如今不少油饼,出锅片刻,便软塌无形,一片皱褶,入口如烂布,嚼之如塑料,拉不开,断不碎,就别说酥脆鲜香了。炸得好的,当然还有,相对可吃,也是六街难寻。因为此类依然可吃的油饼大多是家传有序,传承之中沧桑较少。而多数国营出身的买卖则可能在大锅饭中淹浸了真正的技艺,即使后来从学校补充了有学历的厨师,依然是大锅饭中培养出来的,难得行内真传师徒秘授什么了。


|炸货的摊贩和作坊


旧京炸货行业分为摊贩和作坊两类。炸货摊贩一般在马路两侧便道沿街摆摊,支布棚,安锅搭灶,支案板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此类炸货摊贩的炸货因为是随炸随卖,所以,食客可以吃到刚出锅的热炸货,对于适合热吃的炸货便是买卖的优势。特别是油饼、油条、油篦子、炸糕之类,吃的就是个“热”,只有热才能保持炸货的焦脆鲜香。买者就地而吃,或有简易桌子、板凳,人多时也就站立而食,就图个热香可口。好在此类用餐时间一般不长,吃完就走。最多是家中有人出来买,或是丫头、老妈儿,或是孩子、车夫,手拿笸箩盆钵,给钱拿货转身就走,不到一条胡同到家了,撂下就吃,依然是热的。


有的炸货热吃、凉吃均可,摊贩、作坊皆可生产和出售,如炸薄脆、炸馓子、炸焦圈、炸油桧、炸麻花、炸三角等。因为此类炸货炸得透,整个炸货坯子在油锅内炸透炸焦至酥脆,基本没有软心,冷后不软不塌不皮不烂,吃起来依旧可口香酥,所以,此类炸货便可以在作坊批量生产,批发零售,由商贩沿街叫卖。京城各地有所谓的“炸货屋子”便是生产和批发此类炸货的所在之地。炸货屋子既然是批量生产炸货的厂家,当然就有必备的技术、人才和设备,就完全可以与现炸现卖的摊贩竞争,甚至有的产品质量,摊贩也难与相比。由此可见,炸货行业当时已经出现“工业化生产雏形”的优势。这些作坊的产品质量也一直被食客所信赖。


作坊生产了各类炸货,小贩到作坊去“趸货”,然后沿街叫卖。如炸三角便是由小贩挎筐沿街叫卖。过去大家大户都有吃“灯晚”(晚饭之后的夜宵)的习惯,必要买“炸三角”,黄昏时刻,听到小贩呼卖,便立刻簇拥前买。另外,老人喝酒、孩子闹磨,就是在酒铺里酒友聚会,也要从小贩那里买炸三角,以为佐酒叙谈之佳品。


|炸三角


一般沿街叫卖的炸三角是一种“素三角”,皮薄如纸,可以透字,馅内主要是“焖子”。焖子的主要成分是团粉,但其辅料却很讲究,除了几种秘方香料外,还有调色、调香等几类调料,打成“焖子冻”,另加香菜、胡萝卜丝、水芥丝等鲜香料,包成三角状,下油锅炸透,自外向内可以看到馅心。吃起来不但鲜酥,而且有一种很特殊的香气,实在不俗。素三角是吃斋者的极佳食品,还用于上供,京城所谓“素四供”者便有炸三角。三角也有荤品,内中使用肉馅、口蘑和冬笋,此类只在宫廷菜品中得见,京城百姓和炸货屋子并不卖此货。

人们吃过炸三角总是回味无穷,故此,有人说,炸三角中掺了药品,以致使人上瘾。此说纯属杜撰,笔者的舅舅便善制三角,当时也是开炸货铺,从来没有在调料中掺加药料之事。炸货屋子批发的炸货一般来说质量较好,而且整齐划一,可保持较长时间,很容易交易和销售,是京城小吃中炸货的稳定货源。


|排叉和薄脆


炸货屋子还批发其他类炸货,如薄脆、馓子、麻花、排叉等,取货的小贩一般均有行商地段和熟悉的街区,彼此也不竞争、干扰。所以,批发零售进行井然有序。在零售小贩之下,除了顾客,还有在外层的销售,如酒铺、酒缸、小铺,有的是从炸货屋子批发炸货,有的离城较远,便由小商贩再次将炸货转送到酒铺、酒缸和小铺。酒铺和酒缸所再卖的炸货用于食客喝酒的下酒菜。小铺一般是关厢或郊区的杂货铺,其中难得有几种小食品,为关厢或乡下人带来点口福,为孩子卖点零食而已。


记得笔者孩童时代,见村中小铺内老顾客碟中一个排叉,手中二两白酒,便已似神仙的日子。老人多买俩排叉送给孩子们吃,那真是对孩子疼得不行了。那时的排叉质量确实无比,那面皮擀得薄如纸,炸后透明、酥脆,但形样完整,丝毫不破,拿起来轻如蝉翼,入口即化。薄脆批发到远郊便不容易,那时的薄脆透明、平整,酥脆到口内能满口纷飞,所以,薄脆在明代叫“见风消”。可见当初的薄脆是如何又薄又脆。现在,您在小吃店所见的薄脆,有的会带很硬的“周边”,甚至中间有的也快成了油饼。“见风消”的炸货技术和人才几乎早已难觅于京城了。


|糖油饼、油篦子、大油饼


旧时京城的炸货品类繁多,除炸货屋子批发销售外,便是在街边设摊生产销售。这类炸货一般均可作为饭食果腹,特别是早餐。如常可作为“搪口”的主食炸货便是油饼。油饼在早餐中尤其不可或缺,按其做法特色与食用口感分为普通油饼、糖油饼、油篦子、大油饼等。糖油饼个小,并在油饼一侧贴有糖油面,口感甜香而酥脆。油篦子划刀密,因此饼条细薄,炸后酥嫩焦脆,如蒸锅之篦子形状,吃起来更觉香脆。由于此类炸货比普通油饼费油费时,所以价格比普通油饼稍贵。此类油篦子可单独食用,也可夹个头儿较大的马蹄烧饼食用。


油饼看来工艺最为简单,其实油饼工艺巧在暗中。很多食客不甚了解,便认为炸油饼是个糙活。连单位食堂都可以随意生产供员工用餐,这其中原因,或是有的单位食堂聘任了具有炸货经验的师傅进行打理传授;或是单位食堂员工对炸货要求不高,平时总是米饭馒头,吃一次炸油饼也是犒劳的意思,便很少挑剔。但是,真把油饼拿到商业的食品小吃中去,食客要求就会高得多。旧京在炸油饼摊贩中,很少有敷衍了事、二五眼手艺出现,因为此类炸货面对当时嘴刁的食客,一天也经营不下去。


炸油饼一般是单吃,因为其搪口解饿,价钱便宜。还有一种大油饼,更是餐中主食。此种油饼使用粗面,或称混面、一箩到底面,因此成本低廉,但却十分松软可口,其中又加入部分“土豆粉”,不但成本更低,口感也更松软。加之炸时多用荤油,炸出的油饼外皮更酥散。大油饼每张论斤售卖,一斤、二斤均有,买者可以零买。售时刀切大块,上秤称重付钱。那些行脚赶车的苦力人等难得吃一顿廉价美食,大油饼确实另是一种滋味,实在并不实在并不难吃。我的不少老友都曾向我提起,如今能否再吃到当年的大油饼?直到如今,我却无暇再为他们炸出此类油饼,尚且遗憾。


|炸货的经典搭配


不少炸货在食客经久食用之后,成了食客不可或缺的饮食习惯,便有与其相搭配的食品。比如焦圈配烧饼,增加了烧饼的喷香,又不显焦圈的油腻,二者相得益彰;焦圈配豆汁,去豆汁的过于酸涩,总体口味鲜美;油炸桧一般夹片儿火烧,使火烧口味更细腻酥香;薄脆可以卷煎饼排叉可以做素馅饺子炸三角还可以专门做“三角馅饺子”,这是京城很特色和讲究的吃法。如今,三角都见不到了,三角馅饺子就再也见不到踪影了。


|“带馅的”炸货


炸货中比较复杂的是“带馅的”,诸如上述的炸三角便是实例,还有炸糕、炸回头等。如今,此类炸货已濒临消失。带馅的炸货有的已经归于烹饪面点技术,虽是炸制,但不再列入京城炸货范围。如炸虎皮饼、炸酥盒子、炸春卷类等。当年在街头流行的带馅炸货,如今已见之不多了。


炸糕是其中流行最广的炸制“馅儿活”炸糕的馅历来是豆馅,这类豆馅与点心饽饽的细豆蓉不同,所擦得的豆馅颗粒不得太细,炒制也不能加油,要保持水馅的口感,不能油腻,豆馅中加入白糖和桂花,要有豆馅的口感和香气。炸制所用的黏米面要经过发酵,用碱,炸后方可外焦里嫩、酥香适口。特别是皮馅的比例要适当,皮厚馅少,便成了黏面坨子。有一种极小的炸糕,其皮相对要薄,直炸成酥脆,吃起来是极香甜而另一口感。


炸回头是清真小吃,皮是汤面,馅是牛肉青菜,包制似水饺,但两角回头窝折似元宝形,下油锅炸熟。与炸回头极其相似的炸货名曰“蒸而炸”,其实是一种素饺子,汤面皮,西葫芦馅,加黄花、香菜、黄酱等调料,包成饺子,先蒸熟,再炸焦,故称“蒸而炸”。卖者常叫卖:“蒸而炸,油百搭”。


人们常以为炸货技术简单,下油锅就成活,其实炸货的技术要求并不简单。如今京城小吃中的炸货依然不少,但是,能与早年京城炸货可比的确实极少。一是京城食客太多,生产量大;二是忽视炸货技术,以为简单,不钻研技艺细节,长期大锅饭经营理念,“炸熟就得”、“爱吃不吃”,养成了无所作为思想;三是盲目乐观,认为京城小吃独步天下,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的学生中却有的心灵手巧,善于潜心研究技术,磨练十几年之后,饽饽点心已经做得很像模样,甚至已经确有“正明斋”的品性,可油饼炸的好的时候依然不多,就不必说油条、油桧、薄脆了。


与早年京城炸货兴盛时期的炸货屋子或炸货摊相比,不少从事炸货的内行都觉得,恢复往日的炸货绝非易事。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忽视了炸货工艺的细节之复杂,以为炸货是个粗活,不用学徒三年零一节。其实不然,京城炸货品类繁多,每一种炸货都有独有的技术要点,忽视了便绝对炸不出好炸货。正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忽视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忽视技术的传承,无端批判那些尚存的传统技艺的老师傅,以为这些炸货粗活可以信手拈来,结果导致不少炸货技术失传。技术上竟然有外行掌舵,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当然,还有的原料、辅料的使用变化,影响了产品的品质效果。炸货中常用的粗面、一箩到底面、八一粉、土豆粉等长期缺货,不少炸货盲目使用高筋粉,哪里还能炸出好货?更令人感叹的是,一些所谓“新技术”的使用,把不成熟或未经国家技术部门允许的“添加剂”加入到炸货当中,表面出现了“酥脆感”,实则祸害无穷。


当今京城的炸货技术行业已经发展壮大,可以供应上千万人口的需求,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但是,京城炸货业还不是“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时候,炸货中的技术实际上并不一般,需要我们重视其中的不足,寻找提高的途径。实现京城炸货往日的繁华,也是实现中国人辉煌之梦的一部分,必须付出艰辛和时日。


中国烹饪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