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比如卖茶汤的,谚语中说道:“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据传茶汤始于明宫御膳,而光禄寺是掌管典礼筵席和饮食的署衙。羊头肉又称“白水羊头”,是用伯水煮制而成的,只有切好的羊头肉才加盐,而加盐是将大盐粒子研成粉状,故称细盐,引申为二者之间话不投机。“卖羊肚儿的说睡语一还留着汤活命呢!”羊肚是羊杂碎中...
北京小吃的讲究--陈连生 作为北京菜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小吃,其知名度可能远远超过普通北京菜。小吃最讲究个货真价实北京小吃多数品种的价格都不高,但仍讲究货真价实,真材实料:做羊头肉,讲究用“四六口”的羊,做豆汁讲究用京东八县的绿豆,粳米粥得用京西稻,切糕得用北京郊区的密云小枣。北京小吃的守望者今天,我们能吃到品种、口...
趸不来京味儿,馋不了人--李其功。我以为200种绝挡不住,不少的小吃往往经过一番变化即衍化出一种新的小吃,尤其面点、年糕类食品,简直变化无穷。“小吃”一词的来历也是纷争不一,小吃专家陈连生先生有独到见解:解放前对小吃的称呼基本是“碰头食”或“小食”,多为游商下街叫卖之食品,“小吃”一词大频率出现是在公私合营以后,多家小吃字...
先說說這「伏天的豆腐」。這可不是黃豆做成的豆腐,而是一種盛在小瓷碗裡叫杏仁豆腐的飲品。地道的杏仁豆腐當然是用杏仁做的。之後,把瓊脂溶化,加牛奶和冰糖同煮,兌入杏仁汁,開鍋後撇去浮沫,倒進一個個小瓷碗裡晾涼了,就凝結成杏仁豆腐。我自己也動手做過杏仁豆腐,只不過是簡易版的─把一些瓊脂粉在一個搪瓷盆裡溶化開,點上兩滴杏仁香...
北京风味小吃趣味十谈。久而久之,这小碗卖炒肝儿倒成了气候,成了吃炒肝儿的一种讲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儿,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就这样,自东安市场有了“丰盛公”奶酪铺之后,北...
豆汁儿简历。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数百年豆汁儿的盛名传乾隆的耳朵里,于是他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且召集了一帮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竟然齐声叫好。慈禧太后一尝,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
京城的炸货与炸货屋子--王希富。京城的炸货与炸货屋子。此类炸货摊贩的炸货因为是随炸随卖,所以,食客可以吃到刚出锅的热炸货,对于适合热吃的炸货便是买卖的优势。油饼在早餐中尤其不可或缺,按其做法特色与食用口感分为普通油饼、糖油饼、油篦子、大油饼等。由于此类炸货比普通油饼费油费时,所以价格比普通油饼稍贵。与早年京城炸货兴盛时...
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丈的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从南到北依次有:复顺斋酱牛肉、年糕钱、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馅饼陆、爆肚杨、卖年糕、炒饼、汤圆的厨子杨、年糕杨、豆腐脑白、爆肚冯、羊头马、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同义馆涮羊肉、瑞宾楼(原名祥瑞)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白汤杂碎和俊王爷烧饼等。有福...
猪头肉 :解放前, 北京有背着红油漆柜子卖猪头肉的, 可是他不吆喝猪头肉,而吆喝:“熏鱼儿嘞面筋哟。”猪头肉的味道与酱肉不同, 它是煮熟后又熏一次。牛头肉之外, 还卖牛肝、牛肚、牛蹄筋等等,吆喝“ 肝儿咧, 牛头肉哎。”有的牛头肉是骆驼肉假充的, 所以熟人见了卖肉的先问:“是长脖儿的不是?”卖肉的回答:“长着犄角哪。”说明这是真牛肉。卖...
硬面饽饽,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豌豆黄,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以黄豆面為其主要原料,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糖火烧,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叁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