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官窑瓷器的鉴定要点——釉装饰

 半是学海 2016-09-11

釉的纹片亦称开片,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所产生的釉层裂纹。出现开片,本身是烧成过程中的一种缺陷,即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匹配所导致的釉面开裂。从技术上讲,胎釉的完美结合应当是彼此的膨胀系数一致而釉面无纹片,但这在古代一般是难以企及的,只有少数产品可以做到。

高古时期生产的无纹片青瓷当属凤毛鳞角,求之难得。宋代以前绝大部分瓷器的釉都有纹片,窑工力求避免但又难以控制。实际上,古代和现代并非都追求绝对的完美。北宋汝窑率先开创了以纹片为美的先河,有意识地将开片作为一种天然美来装饰。南宋官窑继承汝官窑的传统,烧制了无数形态各异、变化无穷的开片纹青瓷器,使纹片装饰成为青瓷审美的标志之一。

纹片的美在于它的自然和变化,纹片产生的因素很复杂,跟胎体、釉质、釉层、釉色和烧造的气氛有关,又因年代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既有规律又无定式。要烧成各种纹片,需要很高的工艺技术。南宋官窑瓷器上的纹片,大部分是在瓷器烧造的过程中出现的,少部分纹片是因年代久远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对纹片的命名,通常是从外观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的,根据纹片的纹路、形状、深浅粗细、疏密和颜色等特征加以命名和鉴赏。按纹片在釉层中开裂的上下走向划分,南宋官窑纹片包括直开片和斜开片两类,冰裂纹、牛毛纹、网状纹、鱼子纹属于直开片,蟹爪纹和鱼鳞纹属于斜开片。直开片的形成是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在出窑后的冷却过程中,釉比胎收缩得快,釉受到张应力,冷却到200度以下时,釉已经完全硬化,完全失去弹性。当釉的张应力的强度超过其抗张强度时,釉就产生开裂,此时出现的裂纹都是又长又粗的直开片。一系列大的直开片的产生使釉受到的张应力削弱,但在局部胎釉之间仍有残余张应力存在。残余张应力的强度较弱,不足以产生大开片,但在出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产生小开片,小开片又短又细。

(一)冰裂纹

冰裂纹在南宋官窑瓷器中出现较多的品种。明人高镰在《尊生八笺》中对冰裂纹有着很高的评价:“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冰裂纹的纹理走向如同薄冰裂缝,纹片两端细如针尖,呈现出斜直、直曲、弧曲等不规则的纹路,以长纹居多。纹片隐入釉面之下,或深或浅,时隐时现,在厚釉下尤以为甚。但不论釉层薄厚,纹片均为眼见清晰,手触不显。冰裂纹片一般较细,入釉较深,似有似无,交错分布。纹片颜色一般较细,入釉较深,似有似无,交错分布。纹片颜色一般为透明无色,但在外界物质浸染等条件下,也会出现土黄、紫黑等色。冰裂纹有通体出现的,也有局部显现的。从釉层开裂的走向上看,冰裂纹属于直开片。

(二)牛毛纹

牛毛纹以其纹路和颜色似牛毛而得名,一般出现在釉层肥厚乳浊的釉质上,牛毛纹中间较粗,两端细如牛毛尖,纹路较长,斜直或者斜曲,纹片弧度较小,通常单根分布,很少交叉,颜色为牛黄色或金褐色,牛毛纹在釉色深的器型上出现较多,稀疏如缕,金丝如隐,给静穆的釉面增添了动感。粉青釉瓷器中也有少量的牛毛纹。釉质透润和肥厚的牛毛纹较深,呈色也深,釉质浊涩的则纹路比较浅粗且直,呈色较浅。有时牛毛纹与冰裂纹交织并存,极为精美。

(三)网状纹

网状纹亦称网纹,泛指密如织网、纵横交错的纹片。釉面被相互交织的纹线分害」成为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网格。网状纹常出现于宋代以前的薄釉层中。在淡青玻璃釉层中,网状的分布密集,有密如渔网的,有密如筛孔的,网格大小不等,细碎透明。南宋中晚期的网状纹减少,一些炒米黄釉因其釉质透润,开片密集,容易出现网状纹,纹路常呈错综密集的短小网孔形状,基本没有长纹片贯穿其中,开片浅细透明。

(四)鱼子纹

鱼子纹实际上就是古籍所说的百圾碎,属于直开片,其形状与鱼鳞纹相似,但更细碎。鱼子纹本色透明,常见有色的多数是后来着色。一般都是直下走向开裂,单个纹片极小,形如鱼子或者粟米粒,边缘多呈曲线,开裂较浅,纹路极细。

(五)蟹爪纹

蟹爪纹以其纹路形似螃蟹爪而得名。蟹爪纹是斜开片,工艺复杂。蟹爪纹出现在厚釉器上,器物釉层极厚,釉质通透,玻化程度较高,釉面匀净坚硬,蟹爪呈转折断裂,纹理短直,釉下斜开,分布均匀,宛如碎玉。

(六)鱼鳞纹

鱼鳞纹饰历代青瓷釉中比较罕见的开片。最初见于北宋汝窑,继而为南宋官窑所传承。鱼鳞纹和鱼子纹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典型的斜开片,其形成机理比直开片复杂,可以说是将青釉器的开片推向了极致。斜开片的主要特征是其形状和观感会随着光线射入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众所周知,釉色的浓淡深浅与釉层厚度的变化有关。斜开片形貌多变的原理与斜开片一侧釉层厚度有关。据断面观察,斜开片把釉层一分为二,一半形成锐角,一半形成钝角。当光线以适当角度照射到斜开片上时,锐角的尖端部分就形成一道几乎无色透明的白边,给人以立体爆凸的感觉。人们将多条斜开片形成的形状近似鱼鳞的多边形开片,称为“鱼鳞片”。鱼鳞纹大多出现于正烧的天青釉和微生烧的粉青釉上。在内外施釉器上,鱼鳞纹往往是器内有而器外没有或者是器外有而器内没有,内外两面均有的罕见。鱼鳞纹与釉层厚度有关,汝窑釉层厚度在0.5一0.8之间偶现鱼鳞纹。南宋官窑釉层厚达2毫米左右的,也会产生鱼鳞纹。从产生机理上看,鱼鳞纹的玻化程度必须合适,并且釉层较厚。另外,纹片的走向与气泡有密切的关系。在窑炉冷却初期,由于釉受到的张应力非常大,故裂纹能够笔直地穿过气泡而前行,这时开片的形态基本上是直开片,但出窑间隔很久,在大量开片均已出现之后,釉受到的应力己经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裂纹己没有足够的力量笔直地穿过气泡而只能绕行,这必然使裂纹的前进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结果就形成了鱼鳞纹片。鱼鳞纹以其开片细密叠压、层次繁多、立体感强而著称于世。从外观上看,其纹路密如鱼鳞,斜向开裂,大小叠压,时隐时断,层次错迭,纹色莹澈透明,纹路细深入骨,给人以釉表静如冰玉,釉下爆凸如鳞的质感。

(七)纹片的呈色

纹片的呈色有两种情况:一是制作时呈现,由于胎土中的铁元素融入釉层的裂缝而形成的,二是人工施用色料染制而成的。有本色纹、黑纹、黄色纹、和紫色纹等。

1.本色。釉本色是随着釉面颜色而显现的纹色,最常见的是透明或者白色的纹片,釉质比较透明的开冰裂纹片,釉质乳浊的开白色纹片。

2.黑色。黑色纹片大都是在制作中染色形成的,也有自然形成的。纹线一般长而疏朗。

3、紫色。紫色纹主要呈现于紫胎器物上,一般分布稀疏,纹线较长但无直纹。纹色根据胎色的不同呈现紫黑或紫红,纹路较细,深入釉底,间有冰裂纹片,与所谓“鳝血”类似。

4.黄色。黄色纹纹路长短不一,粗细均有但深者居多,深浅各异,柔和美丽,主要呈现于粉青釉器物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