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众包模式下的激励机制

 昵称29600069 2016-09-11



“众包”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早在2006年6月,就由美国记者Jeff Howe在《连线》杂志上首次提出,“其意义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意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


其实“众包”的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被帝王们所悉知,当年秦孝公因常年受魏国侵扰,国土丧失,不惜散尽国库,以仕为赏,发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终得卫鞅(商鞅)而国力大镇,为最后平定六国奠定了基础。


可见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虽然在今天的互联网年代,不需要像当年那样费劲地广发英雄帖,只要依托互联网为载体,就可以广而告之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等待他们争先恐后地向你提交方案。但永恒不变的是,在人的趋利心理影响下,只有激励机制完善了,才有勇夫不断涌现。


在“众包”概念的提出者Jeff Howe眼中,物质性、经济性的重赏并不是众包的必备驱动因素。“众包的基础是用户的剩余精力,是一种兴趣驱动模式。”众包只需要切合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只需要赋予参与者足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就可以号召大批勇夫为之效力。


小米就是这种思想最成功的践行者。在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中,开发指令的上传下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反馈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通常是由客服人员、营销人员收集并分析消费者意见,传递至产品经理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传达至主管领导,等待其做出决策后,最后将决策流转至产品经理与研发团队。这样“倒V字形”的流程低效而冗长,即使完成了产品的升级改造,所造成的市场负面影响已不可挽回。更何况现实的情况是,已经上市的产品已经很难实现升级改造了。


小米的选择是在研发初期就让研发人员直面消费者。2010年小米公司开发MIUI系统时,副总裁黎万强要求研发工程师们养成直接接触用户的习惯,甚至把每天泡论坛的时间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他要求研发人员能充分地与用户互动,并收集意见。而论坛的发烧友们也因为这种备受重视的参与感,充当起免费的系统测试员和产品经理,唯一的激励就是自己提交的意见能被小米采纳,并在下一次版本更迭中实现。在当时每周更迭新版本的高工作强度情况下,没有“众包”模式支撑,没有发烧友们积极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众包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快速变化。众包翻译网站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曾说过:“众包要随时面对变化,不但包括任务执行者的流动性,还包括内外部职能的不断调整变化。”众包参与者兴趣爱好的快速转换就是一个重要的自变量,参与众包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也随之成为因变量。这种仅仅依靠精神奖励所支撑的新式结构,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与管理手段相辅佐,可能很快也会瓦解崩塌。


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维基百科现存超过3800万篇文章,每月平均有5亿人次访问网站,早在2007年就位列全球访问量最大网站第五名。然而随着维基百科的蓬勃发展,问题不断浮现。首先是众包质量不能被保证,诽谤、恶意中伤的情况在条目的编写过程中层出不穷;词条质量也层次不齐。更重要的是,随着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兴起,大多数的注意力转向网络社交活动,维基百科的精神激励效果也就大大削弱了。据统计在维基百科兴盛时期,活跃编译者曾高达51000人,而目前至少流失三成。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维基百科所带来便利,但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此做贡献,至今还未实现商业化的维基百科让人堪忧,对单纯靠“让用户享受贡献内容的快乐”激励众包参与者的可靠性,我们也心存疑惑。


然而国内的搜索引擎平台中搜却为众包模式找到了更可持续的激励机制。目前在中搜平台上,已有知识贡献者实现了每月8000元人民币的现金分账,并且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应对众包的激励问题,中搜提出了“与所有知识贡献者共享收益,把自己和知识贡献者看作一个整体”的答案。


目前,在中搜平台,词条编辑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编辑页面的点击率,与网站共同分享经济利益。其次,中搜的智能化匹配功能,会将广告智能匹配至相应的词条页面中,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将与编辑者共享。这种利益共享机制吸引大批的用户在这个众包平台上贡献知识,同时也激励编辑者不断寻找社会热点,大大加快了词条目录的扩展速度(因为社会热点词汇所带来点击率和广告收益相对较高)。同时,对于部分冷门专业词条,属于仅能被小众领域的权威人士进行编辑的词条,中搜将直接向所有编译者支付词条制作费,以保证词条收录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类似的,众包造车品牌凯翼的“合伙人计划”不仅深化了“利益共享”的众包激励机制,更是将众包模式带到了重科研、重资产的汽车行业。凯翼在设计新车型时,在官网搭建了众包平台,将汽车外形和内饰设计等工作“众包”给了汽车爱好者,主动收集他们对理想车型的意见,接收对现有“反人类”车型设计的吐槽。从2015年4月开始,仅仅经历了58天,就有717人参加任务。评审期间,凯翼邀请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设计团队为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艺术性把关,而最后得票最高的方案将会被运用到实际研发中,预计将在2018年量产。而中选方案作者也会根据日后汽车销售的利润分成支付奖励。对凯翼而言,这是一个几乎免费的设计团队,利益分成方式既降低了当期公司现金流的压力,又分担了未来销售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更是一场免费的营销造势活动,对初创型企业来说,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对众包参与者而言,如果撇除创新式的众包激励手段所带来的新鲜感,这种回报周期慢,且不可控的(对实际利润分成比例未知,且对实际利润的计算真实性无从考证)激励方式,是否还能在别的企业复制“凯翼”的成功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众包的激励机制一定会随着社会形态、需求层级的改变而改变,没有一种激励模式能成为万金油,唯有不断地研究与创新,才能保证众包模式的活跃性和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