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晁恩祥在我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ljj7 2016-09-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在教师节之际,我们相聚在良乡新校园里,共同庆祝母校六十岁生日。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少长咸集,充满温馨。此时此刻,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在此,我谨代表北中医校友,对母校六十华诞和高等中医药教育60年的发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同仁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表示亲切的问候!

1956年,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院校同时成立,开创了我国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先河。也就是这一年,我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成为了新中国的首批中医大学生、也成为了北中医的首届校友。六十年来,我们伴随着母校和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历史一路前行,见证了北中医和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发轫与发展的风雨历程。无论是作为当年的学子还是如今的中医学人,我们这一代人的选择、经历和感悟,或许能给后来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借此机会,我想提出两点看法和大家共勉:

第一,中医人应当对中医药事业充满自信心。

中医有其自身的特色,我们必须把握住中医原创思想这一核心。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特色之一。强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相争和病人整体状况的差异,在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而根据中医理法进行分析论治。这同现在的西医诊病和中西医结合治病有所不同,我们一定要在源头上把握住中医的原创理论,运用中医的思维解决问题。

中医的临床过程要体现中医理论的指导,这是具有相关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如中医临床治则中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在西医西药引进中国之前,中医药已经为我中华民族服务了几千年,现在虽有西方医学诊疗模式同时存在,但中医药仍是国人离不开的医疗方式。近年来,中医中药已经走出国门,针灸推拿、养生保健也受到日韩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许多国家的重视和欢迎。

第二,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在继承基础上传承创新。

回首这60年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中医人应当反思。我们强调中医药教育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传承,传承也是很好的发展。

中医药的历史传承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从早期中医药著作的记载,我们就能看到中医药的继承与传承。《黄帝内经》等四大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至今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是一个合格中医师的必读之物。

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著书立说,形成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将中医的精华不断地流传给后世,其中有很多前人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对中医药在文字上的传承贡献。

中医药教育应该如何传承呢?我认为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师带徒和家传等方式,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中医人才,其中不乏名医名家。目前,不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多方拜师博采众长,吸收他人经验,提高自己的诊疗技能,应该说是成才的重要途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更能使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发扬光大。

以我自身为例,我曾经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有一种咳嗽与目前教科书“咳嗽”中的“热咳、寒咳、燥咳”等有所不同,我称之为“风咳”。查阅古代医著,发现其实早有“风咳”之名,只是叙述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我研究了“苏黄止咳汤”,而后又指导了苏黄止咳胶囊的研发。该药上市后,填补了中成药没有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感冒后咳嗽”药物的空白而备受患者和医界欢迎,并且被写入《咳嗽指南(2015版)》。这是中医继承发展的一个事例,也是我们中医人坚守中医,有中医自信的表现。

在我的学医、从医经历中,在多年的中医临床、科研以及教育工作过程中,多有思考与心得,由于时间所限,仅能谈及这些,与各位同道分享。

最后,我想说的是,六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回首往事,总会感慨万千,难忘当年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甲子轮回之际,衷心祝愿母校更上一层楼,祝愿中医药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谢谢大家!

出品|党委宣传部
技术|王程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