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茂林之家 2020-08-01

他不断思考, 在继承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上, 开创中医学术新的发展领域,他创新构建中医藏象辨证论治体系, 并把它应用于中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他反对机械的辨证分型, 注重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变易思维。这就是敢为人先,创为人新的国医大师——严世芸。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大师简介

严世芸,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等。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研究成果

临床医药方面:擅长中医内科,对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目前主要负责研究的项目:中医学术思想史、中医中药治疗心律失常、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脏象辨证论治体系研究、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证候、治法三部分)、国家标准"中医病征分类与代码"、上海市医史文献学重点学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重点学科、中医综合心脏康复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强心饮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MMP1T RIMP3调节机制研究等。

参与编写出版《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史》、《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人才学》等专著26部。发表《祖国医学的继承、渗透和发展》、《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治疗》、《论历代名家滋阴法概要》等论文30余篇。在教学改革上,领导学校在中医院校中率先推行了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合当代社会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模式人才 。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一直以来,中医辨证论治都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核心之一, 更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所在。在对各种传统辨证论治方法进行科学继承的基础上, 从1995年始, 严教授主持创建了中医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该体系梳理整合中医历代各家各派散在的各种辨证方法, 以中医固有的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的方式, 构建一个以藏象理论为核心, 能包容脏腑辨证和其他各种辨证论治精华的藏象辨证论治新体系, 是对传统辨证方法的一种创新、发展和提升。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优点, 又通过重新整合、提炼、补充、演绎和验证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体系, 能极大地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 为中医辨证论治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 为中医走向国际奠定临床辨证的方法学基础。该项目得到业内邓铁涛、任继学、裘沛然、颜德馨、何任等中医前辈的充分肯定。其主编的《中医藏象辨证学·肝胆病论治方案》《藏象辨证论治学》皆已出版。同时在藏象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 利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及五脏相关性病-方-证-效系统研究模式,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开展了相关藏象和治则治法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 以阐明中医藏象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大师精神

严世芸教授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反思者。从1983年9月到1984年5月间, 被从教师岗位 (各家学说教研室) 送去北京国家教育行政院学习, 由此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 开始了对中医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也是在此之后, 他迈入改革中医药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艰难历程。严世芸教授,他貌似很严厉,但他内心蕴藏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多年如一日,始终未曾疏离临床,投身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如今依然坚持临床诊疗,深得病家爱戴。

杏林名人堂|医者世芸,厚德精术

他的患者说,他很耐心,总是用温和的语气询问病人的病况,耐心提醒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对待解说病情很明确,一点不含糊,让病人心理有底,治疗起来也很有信心。

他孜孜不倦,一生都在探索适合当代中医药的教育之路。他是一位举重若轻的改革者, 也是辛勤耕耘的学者和老师。在他的身上传承着老一辈中医大家诲人不倦、精诚为人的美德。他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座右铭, 并悬挂于办公室。他严于律己, 又宽厚待人, 特别是对待学生, 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 在其他方面处处关心,他是我们后辈学中医药人的楷模和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