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仪公的一生

 jieh503 2016-09-12


1976年华县文物管理革命委员会为保护唐尚父汾阳郭忠武王碑记

特立此碑

唐尚父汾阳郭忠武王碑记正面内容

唐尚父汾阳郭忠武王碑记背面内容

  唐尚父汾阳郭忠武王碑记

                      宋·王彰撰

                           阎广勤点注

点注说明】此碑立于子仪公故里陕西华县郭子仪祠中。郭子仪祠位于华县东关,北宋至和元年(1054)由华州知州崔辅所建。嘉六年(1061),后任华州知州的赵刚邀请太原府佥署观察判官王彰撰文,在祠内树立了“唐汾阳郭忠武王碑”。 碑文追叙了郭子仪的业绩,歌颂其功德,记述了郭子仪祠的建造过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即公元1556年1月,华州发生8级大地震,石碑仆倒断为两截。隆庆元年(1567),陕西布政使甘茹命华州知州李,将断碑加工后重新镌刻了王彰的碑文。明《华州志》的编纂者张光孝在此碑文后作跋,记述了重立经过。此碑保存至今,尚称完好 。现将碑文标点、注释,以飨读者,以存文献。点注时将原文中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通行汉字,其字形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讳子仪(2),谥曰忠武(3),华州郑县人,刺史赠太保敬之子(4)。体貌修伟,天将其杰,以武举补左卫长史(5),历诸军使(6)

【注释】:(1)尚父:唐德宗赠给郭子仪的称号。意为可尊尚的父辈。周文王称太公吕望(姜子牙)为尚父。德宗为表示对郭子仪的尊重,比之于吕望。汾阳即汾阳郡王,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二月,封于郭子仪。郡王为二等爵位。忠武:郭子仪去世后,德宗赠谥号为“忠武”。(2)讳:音huì;对帝王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呼,人死后于名前加“讳”字,以示尊敬。(3)谥:音shī;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以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4)敬之:即郭敬之。郭子仪之父,生于公元667年,卒于744年。官至寿州刺史,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追赠为太保。(5)武举:是选拔武官的考试。补:即补缺。官员有缺,就选员补上。左卫长史:宫禁宿卫中的一名主管具体事物的官员。从六品上。据《郭氏家庙碑》碑阴记载,郭子仪此时任职为左卫长上。(6)军使:唐代宗为了保卫边疆和畿辅的安全,设立了许多军事据点,大的叫軍,小的叫守捉,城或镇。军、城、镇都设使,主持该处的军事。

玄宗世当正观治定之报,国家无事。开元末天下益以安富(2),上佚下愉(3),危亡之端,有言无然(4),肆于不疑(5)。乾蕴坤奥(6),舋罅日露(7)

【注释】:(1)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716-756年)在位,又称唐明皇。正观:即“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627-649年)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史称“贞观之治”。碑记作者王彰为北宋仁宗赵祯时人,为避皇帝名讳改“贞”为“正”。(2)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3)佚:通“逸”,音yí,放荡安乐之意。愉:苟且、懒惰。(4)有言无然:意谓有人进谏而不接受。(5)肆:纵恣、放肆。(6)乾蕴坤奥:天地分崩,比喻非常事变。乾指天,坤指地,蕴为收藏,奥为昏浊。(7罅日露:比喻征兆日益明显。  :音xiāng,陶器、瓷器上出现的裂纹。罅:音xià,裂开、裂缝。

 十五年安禄山反(1),河南北兵大起(2),王自天德军使(3)、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4),诏改卫尉卿(5)、灵武守(6)、朔方节度使,以军东讨。取静边军(7),斩其将周万顷(8),蹙高秀岩于河曲(9),克云中、马邑(10),开东陉(11)。加御史大夫(12)

【注释】:(1)十五年:指天宝十五年,此应为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唐玄宗时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755年)冬,从范阳(今北京市)起兵叛乱,攻陷洛阳、长安二京,在洛阳称帝,国号燕。至德二年(757年)春,其子安庆诸谋夺帝位,将他杀死。(2)河:指黄河。(3)天德军: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乌加河东岸。4右兵马使:为节度使下的武将。节度使总揽一个地区的军事、财政、民政。朔方节度使辖今宁夏及内蒙西部地区。5卫尉卿:卫尉寺长官,从三品。卫尉寺掌管军器、仪仗物品。6灵武守:灵武郡太守。灵武郡辖今宁夏中卫及其以北地区,治所在今灵武西南。当时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太守为正四品。7静边军:军镇名。在今山西石立一带。8周万顷:安禄山大将。9蹙:音cū促,减缩。高秀岩:安禄山大将。河曲:指黄河从内蒙古河套至山西河曲县南折的这一大弯地区。10云中: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马邑: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11东陉:关隘名,在今山西代县南三十里。陉:音xíng12御史大夫:御使台长官,正三品。御使台主管纠察弹劾官吏过失。

 明年蔡希德陷常山郡(1),执颜杲卿(2),贼守河北郡县(3)。帅师下井陉(4),拔常山,破贼于九门(5)。攻赵郡(6),生擒贼四千,皆舍之,斩伪太守郭献璆,军还。史思明以其徒踵我师(7),王以骁骑五百,更挑战(8)。至行唐(9),贼罢将遁(10),我师乘之(11),败之于沙河(12)。贼愤,益军角逐(13)。王坚壁昼守夕袭,以有余待其弊,大蹂于嘉山(14),斩馘四万(15),生擒获其众。思明徒跣奔博陵(16)。河北十余郡,斩贼守以迎王师。

【注释】:1明年:第二年,指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改元为至德。蔡希德:安禄山大将。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2执:捉住、擒拿。颜杲卿:唐常山郡太守,当时他起兵讨安禄山,失败后被俘遇害,杲音gǎo,明亮。3河北:泛指黄河以北地区。4井陉: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山上。5九门:在今河北省槀城与正定县之间。6赵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7史思明:安禄山大将,安庆绪杀父自立后,史思明又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踵:音zhòng跟随。8更:连续、交替。9行唐:今河北行唐县。10罢:通“疲”,音pí。遁:逃脱。11乘:追逐。12沙河:今潴龙河上游。13益:加。角逐:争相取胜。14蹂:践踏,此谓击败。嘉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境。15馘:音囡,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左耳计数献功称馘。16徒跣:赤脚步行,跣音xiàn。博陵: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南。

 肃宗幸灵武(1),朝廷新立,王与李光弼全师赴行在(2),国威以振。加兵部尚书(3)、同平章事(4),天下倚其师以为根本。讨阿史那(5),定河曲(6)。又明年破潼关(7),走崔乾祐入蒲津(8),夺陕郡(9)、永丰仓(10),潼陕以平(11)。加司空(12)、关内河东副元帅(13)。诏帅师趣京师(14),与贼遇潏水之西(15),王师不利,合其众保武功(16)。乞降官,为左仆射(17)。从广平王帅蕃汉兵十五万(18),进收长安。回纥叶护领四千骑助讨(19),王与修好。大战于香积寺(20),北俾回纥奇兵出其后(21),表里以攻,贼溃,斩首六万级,其首张通儒奔陕郡(22),收京师。严庄及通儒保陕东抗(23),复以大军击之,贼分兵绝归路,回纥进杀之,驰其后,发十余矢(24),其埃中贼惊以败(25)。庄、通儒奔安庆绪,保相州(26)。东都(27)、三河郡邑皆平(28)。加司徒(29),封代国公(30),食邑千户(31)。入朝,天子劳之曰:“虽吾家国,实卿再造。”

【注释】:1肃宗:玄宗子,名李亨。安禄山叛军攻佔潼关,进逼长安时,玄宗逃往成都。太子李亨至灵武,即位为唐肃宗。幸:指皇帝驾临。2李光弼:唐朝大将,时任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一起在河北与叛军作战。肃宗即位后,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军至灵武。行在:皇帝外出,旅途中的驻地,这里指灵武。3兵部尚书:兵部长官,正三品。兵部主管武选、地图、车马、甲械方面之军务。4同平章事:全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以尚书令、侍中为宰相职,又常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衔行宰相事。5阿史那:即阿史那从礼,为突厥酋长。初从安禄山反,屯长安后率部叛离安禄山,逃至北方,并欲袭击灵武。6河曲:指黄河河套地区。当时阿史那从礼叛军屯集于此。7又明年:第三年,此指至德二载(757年)。8崔乾祐:安禄山部将,时守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蒲津:古黄河渡口名。一称蒲坂津,以东岸在蒲坂得名。蒲坂在今山西永济蒲州镇。9陕郡:治所在今河南陕县。10永丰仓:故址在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口,为重要粮仓。11潼陕:指潼关至陕郡地区。12司空: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无实际执掌,用以赠官。13关内:潼关以西地区。河东:黄河以东地区。14趣:同“趋”。京师:指京城长安。即今陕西西安。15潏水:指长安城南的潏河。潏音yù,玉。16武功:今之武功县。17左仆射:即尚书左仆射。尚书省有左右仆射各一人,为尚书省副长官,从二品。正长官为尚书令,音唐太宗李世民曾为尚书令,故此以后,尚书令不常设置,以仆射主持尚书省工作。但不加“同平章事”衔,不能算宰相职。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18广平王:肃宗长子,初封广平王,后立为皇太子。肃宗去世后,即位为代宗。蕃:同番,古时指西部、西南部少数民族。19回纥:今维吾尔族的祖先。当时居漠北,纥,音hè,贺。叶护:当时回纥首领怀仁可汗之子。20香积寺:在长安城南,是佛教一所名刹。21俾:音bǐ,比,意:使。22张通儒:安禄山的西京长安留守。23严庄:安禄山的谋士。24矢:音shǐ史,箭。25埃:尘埃、尘土。26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27东都:指洛阳,唐代以长安为京师,又称上都,以洛阳为东京,称东都。28三河:指河东、河西、河南。古代以今陕西、山西两省间之黄河南段为准,以东的地区称河东,即今山西省全境;以西的地区称河西,即今陕西省沿黄河一带;河南,今河南省,山东省的黄河以南地区。29司徒:唐代三公之一,正一品,位崇于司空。30代国公:爵位名,为三等爵位。31食邑:朝廷为了赏赐功臣,在一定的地区拔出一定数量的课税户,以其租赋供受赏者享用,称为食邑。

乾元初北讨(1),破贼河上,擒伪将安守忠,加中书令(2)。诏以九节度之师(3),讨安庆绪。自杏园渡河(4),围卫州(5),贼悉众来援。选射者三千伏壁(6),诫曰:“吾小却,贼进则登噪齐发。(7)”将战伪遁,贼乘及垒,闻鼓噪矢注如雨(8),因其骇,整众以覆之,获伪郑王安庆和(9),收卫州,又败贼于愁思冈(10)。明年思明复陷魏州(11)。王师遇贼于邺南(12),大风冥晦(13),退保河阳(14),诏为东都、山南道副元帅(15)。监军鱼朝恩忌功诬构(16),召还京师。王惟寇孽未殄息(17),忠义愤惋形寝食(18),几不与贼俱生,三复用三止之(19)。相次思明再陷河洛(20),李光弼兵败。河中、太原杀其帅(21),乃起为河中、北庭兼泽潞节度(22),兴平定国副元帅,封汾阳王,镇绛州(23)。擒河中贼,诛其魁,太原亦诛害帅者(24),河东诸镇奉法(25)。程元振定策立代宗(26),朝廷功高者恶之,以是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

【注释】:1 乾元:唐肃宗的年号,(公元758-760年)。2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正二品,宰相之职。3九节度使:指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内的九个节度使。4杏园: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汲县东南。5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6伏壁:埋伏在营垒中。7噪:音cáo,大声叫嚷。8鼓噪:击鼓呼叫,矢注:箭射。9安庆和:安庆绪之弟。10愁思岗:在今河南安阳西南。11明年:第二年,指乾元二年(759年)。魏州:治所在河南北大名县东北。12邺:即相州,天宝元年(742年)曾改相州为邺郡。13:míng,昏暗。晦:音huì,昏暗。14河阳:今河南孟县。15东都山南道副元帅:《旧唐书·郭子仪传》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东都畿:指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领河南洛阳、临汝一带。山南东道:指山南东道节度使,辖今河南东部地区。行营:唐在安史之乱后往往调集数道军队,设帅统领、集中作战,叫作行营。这里的行营元帅,是东畿、山南东道、河南三节度使军队的总指挥。16鱼朝恩:权倾天下的宦官,时任观军容宣慰使,为宦官监军的最高职衔。木井:罗织、陷害。17维:以,因为。孽:音yè,妖孽。殄:音舔,灭绝。18惋:怅恨,叹息。形:显露、表现。19三复用三止之:指代宗多次想起用郭子仪,但都被鱼朝恩等阻止一事。20河洛:指黄河、洛河一带。史思明於相州一战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分兵向河南出击,占领了洛阳及其附近地区。21河中:指河中节度使辖区,辖今山西西南部。当时,河中及太原的唐军发生兵变,杀死这两地的唐军将领。22北庭:指北庭节度使,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当时北庭节度使部队大部分在内陆平叛。 泽潞: 泽潞节度使辖区约为今山西东南部。23绛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24擒河中贼,诛其魁,太原亦诛害帅者:指郭子仪平息河中兵变一事。郭子仪到绛州后,擒杀兵乱者首恶王元振等数十人,太原方面闻讯后,也诛杀了杀害唐将的兵乱元凶。25河东:指今山西一带。奉法:遵守法律,意为安定。26程元振定策立代宗:程元振拥立代宗为皇帝。程元振为宦官,肃宗病重时,张皇后谋废太子杀李俶,立越王李系。程元振预知其谋,带兵捕李系及其党羽。肃宗死后,拥护李俶为帝,即代宗,杀李系及张皇后。程元振因此得代宗宠幸,骄横不法。

 高晖导吐蕃入京畿(1),诏为关内副元帅,镇咸阳。闻天子幸陕(2),遽还(3)。从驾王献忠叛(4),逼丰王已下投于贼(5),王扈(6),送行在。有三十骑,并南山得武关防兵及散卒(7)。寇陷都邑(8),立宗室承宏为帝(9),署置百官。王以万卒为前锋,营韩公堆(10)。用孙全绪谋(11),遣王甫密入长安,结豪侠,齐击鼓朱雀街,虏众骇去。大军绍进,杀自署京兆尹王抚(12),京师复平,诏留守都邑(13)。元振劝帝都洛避狄(14),代宗将然之。王论奏:“旧都控制,先帝宅之以有天下。周南地狭(15),势不久安。”上省章(16),即至自陕郡,赐铁券(17),图刑御阁(18)

【注释】:1高晖:唐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九月,吐蕃入侵攻泾州,高晖投降并作向导引吐蕃东进,逼近长安。吐蕃:古代藏族政权。“蕃”这里读音bō,京畿:京城附近。2陕: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3遽:音jù,急忙、骤然。4从驾:指皇帝的护卫。王献忠:代宗禁军军官。5 丰王以下投于贼:郭子仪到咸阳抵御吐蕃,而吐蕃绕道向长安进军。郭子仪赶回长安,而代宗已逃往陕州。代宗禁军军官王献忠从半途折回长安,逼丰王以下十个亲王降迎吐蕃。6王扈:汾阳王郭子仪予以制止。扈,音hù(护),制止。郭子仪自咸阳赶回长安,正是王献忠逼丰王等欲投吐蕃。郭子仪予以责备制止,并派人把他们送到代宗那里。7并,通“傍”。南山:长安之南的终南山。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8寇:指吐蕃军队。都邑:指京城长安。9承宏:即李承宏,已故邠王李守礼之子。10韩公堆:在今陕西蓝田县。11孙全绪:据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原碑漏刻一“长”字,应为“长孙全绪”。长孙全绪是左羽林大将军,时为郭子仪先锋。(12)京兆尹:京兆府长官。京兆省辖长安及其附近各县,治所在今长安(西安市)。王抚乘乱自任京兆尹。13诏留守都邑:郭子仪二次收复长安后,在陕州的代宗,任命郭子仪为京城留守。14都洛:迁都洛阳,狄:吐蕃。15周南:指洛阳。16上省章:皇帝看了奏章后醒悟。17铁卷:皇帝为对功臣以特权,崇功免罪,以铁卷发给功臣。复制如瓦,外刻履历恩数之祥,中刻免罪减禄之数,各分左右,左颁发给功臣,右藏内府。18图刑:原碑误刻,应是“图形”。御阁:指凌烟阁。唐太宗时,令画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于凌烟阁,以作褒奖。

 仆固怀恩顿军汾州(1),掠并汾诸邑(2)。诏出镇河中,怀恩走灵州(3)。加守太尉(),北道、河西通和蕃朔方招抚观察使(4)。坚辞太尉,不获命(5),见上感泣,固让(6),乃止不拜(7)。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南下(8),京师震焉,诏出镇奉天(9)。贼至欲战,众请奋击。止之曰:“客深入,其利速战,战则有胜负,当斩语战者。”坚壁以待,竟不战而退。入朝为尚书令(10),又让不拜。

【注释】:1仆固怀恩:郭子仪部将,时任朔方节度使。顿:囤驻。汾州:今之山西汾阳县。2并:并州,即太原,汾指汾州。3灵州:指灵武。4守:官阶低而所署官高叫守。太尉:三公之首,正一品。5这个官职《新唐书·郭子仪传》记为: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北道指北方同吐蕃接境一带地区。邠宁、泾原、河西为三个节度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为因事临时所设官职。其任务是通和吐蕃,以求和平,招抚仆固怀恩,以息兵乱。6不获命:没有得到允许。7让:辞让。这里指辞让太尉一职。8拜:用一定的礼仪,接受官职。如:拜相。9党项:西羌的一个分支。10奉天:今陕西乾县。11尚书令:见前“左仆射”之注。

 蕃寇屡入蒲陕(1),宿师复镇河中(2)。永泰元年(3),怀恩将河西诸蕃三十余万寇京畿(4)。有诏亲征,分命李忠臣等,列屯畿辅(5);团丁、括马,填诸门(6),民大恐惧。召王屯泾阳(7),师才万人,虏骑合围数重。王以李国臣、魏楚玉、陈回光、朱元宗四面拒之(8),以甲骑二千出没左右。虏问,报曰:“郭令公也(9)!”回纥曰:“怀恩言天可汗弃四海(10),令公谢世,故从其来,怀恩欺我!”因俾谕前好(11)。曰:“令公诚存,安得而见之?”王且出(12),众请无往, 又请以铁骑五百从。王曰:“吾众十不当一,适足害也(13)。至诚感神,吾无疑于虏。”即传呼曰:“令公来!”虏众持满注矢(14),王以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15),皆舍兵以拜(16),曰:“吾父也!”王饮之酒,以罗锦赠诸长,欢言如初。因戒之反乘吐蕃(17):“其羊马长数百里,天赠不可失也。”众许诺。谋泄,吐蕃夜奔,回纥追之,王军踵其后,大破于灵武台西原(18),斩首五万,生擒万人,畜产不可胜计。入朝加封二百户。

【注释】:1蒲: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陕:陕州。今河南陕县。2宿师:指郭子仪的旧部。宿:旧时。郭子仪被罢去兵权后,其所部朔方军,由仆固怀恩率领。仆固怀恩之乱时,郭子仪出镇河中,仆固怀恩独自逃到灵武,其旧部又投奔郭子仪。故称宿师。振:应为镇。3永泰元年:公元765年。4诸蕃:指当时在仆固怀恩煽动下,带领入侵关中的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刺等部族军队。5畿辅:京城附近地区。6团丁:指团结兵,唐代选点殷实、强壮的男丁,免除赋役,定期训练征军,不完全脱离生产称“团兵”或“团结兵”。此团丁即指此。括马:搜刮马匹,括同刮。填诸门:堵塞各城门。当时,吐蕃等入侵关中,长安震动。在鱼朝恩的建议下,长安城内征集男子为团结兵,搜刮士民私马,各道城门塞二开一,引起城内百姓惊恐。7泾阳:今陕西泾阳县。(8朱元宗:据新旧唐书,应为朱元琮。9)郭令公:郭子仪任中书令,故尊称为“郭令公”。(10)天可汗:突厥、回纥等部族的君长称可汗,他们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弃四海:指去世。 11)因俾谕前好:因此(郭子仪)派人告诉回纥,愿修前好。回纥曾派兵助唐平安史之乱,因有“前好”。(12)且:将。(13)适:正好、恰好。(14)持满 注矢:拉弓搭箭。满:把弓拉开。(15)免胄:摘下头盔,胄音zhōu,头盔。(16)舍兵:放下武器。(17)乘:战胜,这里是攻打之意。(18灵武台西原:据《新唐书》、《资治通鉴》及《旧唐书》中华书局的校勘记,应为“灵台西原”。灵台:即今甘肃灵台县。

 大历初(1),华州周智光杀监军(2),密诏治军讨之。且行,其将吏斩智光父子,传首京师。吐蕃入泾州(3),移屯泾阳,虏退要击于灵州(4),斩首二万。复寇灵武,改镇奉天,其将白元光败之于灵武,兼邠宁节度(5)。虏再入泾州,谕其偏师(6),大戡于潘原(7),俘斩万计。还朝上封(8),论备蕃利害,忠谠深切(9),极箴补药石中时之瘉(10)。以老避位(11),德宗诏摄冢宰(12),号“尚父”,加太尉、尚书令(13),增实封,廪给逾等(14)

【注释】:1大历: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2周智光:时任同华节度使,割据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华州。3泾州:见前“高晖”注。4要:通“邀”,中途拦截,截击。5邠宁节度: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6偏师:全军的一部分,有另于主力。7勘:音kān,攻克、平定。8上封:上书奏事。9谠:音dǎng,正值。10箴补药石中时之癒:意谓规劝,补救,如同药物切中当时的弊病。11避位:指致士退休。12摄冢宰:唐时,皇帝死去,置员设冢宰,总揽新帝为先帝治丧期间的全国政事。13尚书令:按新旧唐书的郭子仪本传是“进位太尉、中书令”。14禀:音lìn。发给的粮米。逾:越过、超过。

 王束带治戎要(1),以武功显。遭唐室震荡,夷狄内侮(2),大忠英略,得以设施(3)。副肃宗收复两都(4),定河北,御西寇。迨事四帝(5),前后百战,所向必克,功劳位尊,赫烈之宠,崇至备极,天下系望,以为依归。每征伐入朝,百官班迎,天子御楼以待(6)。事或非意(7),朝廷不安,其威震主矣。古贤杰有是,皆疑逼陷祸,盖不旋踵(8)。王惟小心一节,操行愈厉(9),每进位加等,固让三四,至于涕泣终辞而止。闻捍寇讨乱,或谗间罢兵柄(10),诏至,命驾疾驱(11),喜动颜色(12)。忠义宽厚,夷夏奸孽(13),式畏且慕。居而安乐,嚮而寿考(14),死而庙食(15),九德五福(16),非纯贤不能以备,王实兼焉。臣道之盛(17),切于伊、吕、管、乐霸道之器(18),不足拟也(19)。唐亡历五朝(20),距今未二百年,其积业熏灼如此(21),民不知王之为华人也(22)

【注释】:1束带:整肃衣冠,表示恭敬。戎要:兵权、军权。2夷狄:指少数民族。3设施:措置、安排。4副:辅助。5迨:音dài,及。事:侍奉、服侍。四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6御:帝王的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指称,这里为登的意思。7非意:出于意料之外。8旋踵:退缩。9厉:磨励。10谗间:谗言、离间。11驾:车马。12颜色:面容。13夷:中原以外的各族。夏:华夏族,即汉族。奸孽:为非作恶的人。(14)嚮而寿考:“嚮”(简体字为“向”),是“饗”字(简体字为“飨”)之误。寿考:高寿。15庙食:死人受人奉礼,在庙中享受祭飨。16九德:九种品德:即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五福:五种福分,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善终)。17臣道之盛:为臣之道的顶点。18切:接近、贴近。伊、吕、管、乐:伊为商朝伊尹;吕为周朝吕尚(姜子牙);管为春秋管仲;乐为战国时燕国的乐毅。他们都是历代有名的贤臣良材。霸:超胜于人。器:才能。19拟:模仿。20五朝:唐朝亡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21熏灼:音xūn zhuó,气焰逼人。22华人:指华州人。

 至和初(1),崔君辅为郡守(2),行部阅韩建祀(3),又得其碑于驿庭(4),念汾阳以叹曰(5):“忠义之晦而叛逆之昭也(6)!”亟毁建画像及其碑,营尚父庙于州城之东北隅(7),俾工自河中图其形(8),塑且肖之(9),画八子曜已下(10),及参佐将相于壁(11)。庙成列奏(12),以待不先请之罪,且道:“王利泽加于民(13),其官品于圣朝法当祀(14)。华(15),王之乡邑,谨立庙郡下,以依神灵,以勖贤杰(16)。” 天子嘉而许焉(17)。又磨建碑,欲著王勋德,及朝廷庙祀本末于石(18)。事未竟(19),崔且代去(20)。历三政(21),碑未克立。今守赵君刚署事(22),谒庙下,贤崔君之举,曰:“碑未立,其畀我乎(23)?”明年,请文于太原,并道前守尝以书乞辞于京师居朝廷者(24)。或未皇以然(25),因请愿须前守之报(26)。君请益笃(27),曰:“又至自京师者,并刻之何害?”乃从其请,又播王之功而得祀于今也(28)

【注释】:1至和:北宋仁宗年号。(公元1054-1056年)2崔君辅,即崔辅,至和初任华州知州,后任枢密使。郡守:郡知州。3行部:知州巡视称行部。韩建祀:应为“韩建祠”韩建:唐末任华州刺史、镇国军节度使,曾劫持唐昭宗到华州,为割据一方的军阀。4驿庭:驿站庭院。5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公。6晦:昏暗、隐藏。昭:明亮。7营:建造。州城东北隅。即今华县县城东关。8俾:音bì(比),使、派。河中:今山西永济的蒲州镇。图其行:指摹画郭子仪的画像。9塑且肖 之:塑成郭子仪的塑像,而且相象逼真。10八子曜已下:郭曜以下八个儿子。曜:子仪公长子,即郭曜。11参佐:僚属部下。将相:指子仪公的参佐几十人大部分都为将,为相。12列奏:应为“例奏”,照规定,成例上奏。13利泽:恩泽的利益、好处。14圣朝:指此碑记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此对朝廷的尊称。15华:指华州。16勋:音xù(絮)勉励。17天子:此指北宋仁宗皇帝赵祯。18本末:始终详情。19竟:完、尽之意。20且:又,代:更替,这里指离任。21历三政:指崔辅离任后,经三任知州。22今守:现任知州;赵君刚:指撰写碑文时的华州知州赵刚。后任廉访使。23畀:音bǐ(毕),给予。24 前守:指前任知州崔辅。乞辞:求写碑文。居朝廷者:指在朝廷为官的人(京官)。25未皇:即未呈、来不及。以然:意为实现、许诺。26须:等待。前守之报:对前任知州的请求的答复,批复。27笃:音dōu,诚恳、深厚。28播:传播、传扬。

 以诗显之,其辞曰:

唐在六世(1),崇极而圮(2),以玩易戎(3),如火斯炽(4)。桓桓汾阳(5),惟国之纲(6),提师手钺(7),以剪乱常(8)。定寇河北(9),立帝灵武(10),蒐兵而南(11),亦荡群侮(12)。曾不逾时(13),遂收二都(14),有家不忘(15),皇极之扶(16)。孽臣遁绵(17),西连吐蕃(18),首尾屡入,以窥中原。世屯未夷(19),翳王驱驰(20),有折其谋(21),或蹂其师(22)。四皇不宁(23),二纪征伐(24),我忠我勤(25),翼造大业(26)。朝恩言言(27),元振翻翻(28),忌位骂功(29),以为王愆(30)。王曾不怒(31),掩旷其度(32),谁评谁尤(33),益恭益固(34)。武以戡乱(35),文以靖国(36),大师尚父(37),官爵乃极。已复而兴(38),其功至难,盛满则危(39),其处莫安,不危不难,惟王之完(40)。有烈于民(41),其鬼不食(42),孰以庙祀(43)?我朝之德(44),有严斯容(45),有覆斯宇(46),神其休止(47),丰我稷黍(48)。业隆于唐(49),而于祀今,惟皇念功(50),其罔不钦(51)。惟始惟庙(52),匪神伊教(53),允诗其功(54),来者之告(55)

嘉祐六年辛丑岁五月癸未朔二十八日庚戌建(56)

【注释】:1六世:指唐玄宗时,唐朝建立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至唐玄宗时为第六代皇帝。故称“六世”,高宗与中宗之时,武则天曾称帝,但作者认为此为篡位,而不计。2崇极而圯:意为盛极而衰。圮:音pi,毁、绝。3玩:玩乐。易:交换、代替。戎:军旅,防务。这句指唐玄宗晚年沉湎酒色,贪图安逸而酿成安史之乱。4炽:烈、盛。5桓桓:威武的样子。桓音huán6纲:事物的主体。7提师:率领军队。钺音yuè古代兵器,这里为掌握兵权,统帅之意。8乱常:叛逆,指安禄山叛军。9定寇:平定贼寇。10立帝:拥立肃宗皇帝,指肃宗在灵武称帝后,郭子仪自河北班师回灵武,成为肃宗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一事。11蒐:音sōu,检阅,阅兵。南:指从灵武南下,准备进攻叛军占领的长安。12侮:对奴婢的贱称,这里指安禄山叛军。13曾:音céng,乃,意之意。不逾时:意为时间不长。14二都:西京长安、东都洛阳。15有家:卿大夫指郭子仪。16皇极:帝王之位。扶:扶助、支撑。17孽臣:叛臣,这里指仆固怀恩。遁:逃。绵:指绵上,在今山西介休县西南。这里代指汾州、并州一代叛乱,郭子仪出镇河中,叛军纷纷投归,仆固怀恩从汾州逃到灵武。18西连吐蕃:指仆固怀恩逃到灵武后挑唆带领吐蕃等进攻关中一事。19世屯未夷:天下的祸乱没有平定。屯:音chún,艰难之意。20翳王驱驰:指罢去郭子仪兵权一事。翳:音yī障蔽、隐藏。21折:毁掉。谋:谋略。22蹂其师:指将郭子仪的部队拆散或交给别人指挥一事。23四皇:指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郭子仪历事之四个皇帝。不宁:不安宁。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唐德宗时,内忧外患、战乱频发。24二纪:二十四年,古代以二十年为一纪。郭子仪从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大历十四年(779年)平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征伐了二十四年。25我忠我勤:指郭子仪公忠勤征伐。26冀:辅助。27朝恩:指鱼朝恩谗言、陷害。28元振:指程元振。翻翻:即“翩翩”:花言巧语进谗言。29忌位骂功:忌郭子仪公的高位,诋毁他的功劳。30以为王愆:用来使郭子仪失去兵权。愆:音qiàn,丧失。(31)曾:音céng,乃、宽。32掩:尽。旷:旷达。度:大度。(33)谁:发语词。评:议论、评论。尤:责怪、归咎。34益:更加。恭:恭谨。固:坚持不懈。(35)戡乱:平定叛乱。36靖:安定。37大师:即太师。38已:完成、完毕。39盛满:旺盛到了极点、极限。指功高位显,兴隆至极。(40)完:完善、完美。41有烈于民:有功业造福于百姓。42鬼:人死后的灵魂、精灵。食:血食,即祭祀。43孰:音shú,谁。44我朝:作者称自己所处的宋朝。德:功德,指建郭子仪祠。45有言斯容:有威严的仪容,指祠中郭子仪的塑像。46有覆斯宇:有覆盖(神灵的)庙宇。47神其休止:(郭子仪的)神灵有了休息居位之处。止:居住。48丰我稷黍:意为郭子仪的神灵保佑我的丰足、幸福。稷:音jí,谷子,黍:音shù,糜子。49业:功业、功德;隆:兴盛、兴隆。50皇:大、辉煌。念功:二十年的功业,念为廿。《新唐书·郭子仪传》云:“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自安史之乱爆发到去世,担任国家重任二十六年。二十是举其成数。51真罔不钦:真是没有不钦敬;罔:没有。52惟始惟庙:始建庙祠。53匪:非,不是。伊:助词。54允:以。55来哲:后来高明的人,即后贤。56六年:公元1061年。嘉为北宋仁宗年号。辛丑:古代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嘉六年为辛丑年。岁:年;癸未朔:嘉六年五月初一日,为癸未日,每月初一为朔;庚戌:嘉六年五月廿八日为庚戌日。

 

【校注者按】前文后附有明朝张光孝的跋,其文如下:

右汾阳王郭公碑(1),乃宋至和初,崔君辅为郡守时,行部阅韩建祠,有感而建汾阳王庙,且磨韩建碑,以抑叛逆(2),而即碑以著王勋德,乃所以崇忠义也(3)。比崔君且代去(4),至后守赵君刚时,始征王公彰撰辞,以成巍庙丰碑之大观(5),盖宋嘉辛丑之夏云。嘉靖乙卯冬(6)。关中地震,碑折,其半仆于宫墙之侧(7)。越十有二载(8),我藩伯蜀泰溪甘翁入贺于上(9),道经王庙(10),瞻谒之余,悯王勋德非常(11),又视郡守晋上李侯治郡清暇(12),乃命裁割故碑(13),表著前撰(14),以备懿事(15)。且碑阴复存甘翁伯父曰凡山尚书翁遗诗(16),皆世所珍(17)。李侯慨然命郡之学正游骢督同生徒吴元清、张士遇校正书丹(18),重刻之,以襄甘翁表扬忠义之美意(19),又启迪万世士君子上嘉忠义之景瞻(20),不可以不附识也(21)

时隆庆元年夏六月吉日(22),后学张光孝跋(23)

【注释】:1右:旧时文学书写,从右至左,直行排列,此谓前面的王彰碑文。2抑:遏止、压制。3崇:尊重、推崇。4比:等到。5巍:高;丰:高大。大观:壮观。6嘉靖乙卯冬:即明嘉靖三十四年冬(1555年),下文所说地震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因阴阳历之差,已为公元1556123日。7半仆:半倒。宫:指祠庙。8越十有二载:过了十二年,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8年。9藩伯:即布政使司,“我藩伯”指陕西布政使。明时,全国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布政使为布政使司的行政长官。蜀:四川,指下文的甘翁为四川人。泰溪:可能是甘翁的号。甘翁:据明·《华州志》载:此人名甘茹,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入贺于上:入朝向皇上表示祝贺。所贺之事可能为明穆宗即位事。10王庙:指郭子仪祠。11悯:哀怜。12郡守:即华州知州。晋上:指山西省;李侯:当时的华州知州李鐄,山西人,侯为尊称。清暇:清正悠闲。13故碑:指因地震所折断的原碑。14表著前撰:意谓重刻写北宋王彰的碑文。15备:具备。懿事:美善之事。16碑阴:碑的背面。伯甫:即伯父。凡山尚书翁:指曾任华州知州,后官至工部尚书的甘为霖。17珍眡:珍视,眡同“视”。学政:州学之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秀才);督同:督率并一起;生徒:门徒学生。18校正:校对核正。书丹:书写碑文。19襄:相助而成。20士君子:指有学问和志操的人。上:崇尚,嘉:嘉许、赞许。景:大;瞻:敬仰、瞻仰。21识:记。22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隆庆为明穆宗年号。23后学:后辈学习,对前辈的谦称。张光孝:明朝华州故里(今陕西华县故县村人)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曾任河南西华县知县,编撰了《华州志》(明志)。

 (注:此校注是阎广勤先生应郭志成之请而作,如若刊印,请署阎君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