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4朝,活了85岁,功盖天下而主不疑,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老黄说史 2021-09-06

郭子仪的智慧:功盖天下而主不疑,历经4朝,85岁得善终!郭子仪:功盖天下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疾,穷奢极欲人不非!功高主不疑,位重众不疾,穷奢人不非,汾阳王郭子仪如何做到的?历经4朝,活了85岁,功盖天下而主不疑,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1/引子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是非常微妙的,做臣子的,稍一不慎就会惹怒龙颜,轻则贬放边地,重则丧家丢命,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伴君如伴虎”。再则,人类还有个共同的劣根性,那就是“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陈胜的那句“苟富贵,毋相忘”,只是一句蛊惑人心的权宜之词,所以,当局势稍事安稳后,他就设计除掉了与他一同起事的吴广。

尤其要命的是,功盖天下之臣,其功绩名望,对于君王来说,都是无形的威胁,是招祸之源。所以,当范蠡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之后,便挂冠而去,寄身江湖。临别时,他还一再劝谏好友文种不可贪恋富贵,保命要紧,并说出了那句传世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可惜文种不听,他认为自己有功于勾践,勾践还不至于那么快就卸磨杀驴。结果呢,正如范蠡所料,“长颈鸟喙”的勾践果然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随后就找了个借口逼得文种自杀了事。

2/郭子仪的“再造之功”

相比而言,范蠡比文种智慧,他识时务、知进退,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创造了人生的二次辉煌,成为后世景仰的商圣。但是,如果拿范蠡与他的后辈——唐朝的中兴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相比,郭子仪的人生智慧,应是超越范蠡一筹的。

因为,论功劳,郭子仪不比范蠡差,对于李唐江山,郭子仪有“再造之功”;论处世,郭子仪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很滋润地生活在皇帝身边。郭子仪前后经历4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一直活到85岁,也没招主上见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君臣和谐共生的奇迹。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为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不久,其母魏国夫人向氏去世,郭子仪去职返家守孝。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权充朔方节度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郭子仪的再造唐朝之功是有目共睹的,老黄在此就不多说了。老黄只想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功高已震主,位重可夺国”的险境中,郭子仪是如何自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郭子仪的几件小事,或许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3/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是个心胸开阔之人,有大局观,与同僚相处,也恩怨分明。李光弼是与郭子仪齐名的大将,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其麾下担任牙门都将。两人虽为同僚,一对年轻气盛的将军却不能和睦相处,虽然同桌吃饭,却互相瞪眼,不肯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节度使的职位,变身为李光弼的直接上司,李光弼想想之前的矛盾,遂生去意。

不久,唐玄宗下诏命郭子仪率兵东伐赵、魏,李光弼求见郭子仪说:“我情愿一死,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儿子女。”郭子仪即刻走下堂来,搂着李光弼上堂,流着泪道:“当今国家遭逢乱事,连皇上避难去了。没有你的协助,我怎么能够出兵打仗呢?现在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于是互相扶持对拜,共谋破贼大计。

在其后的平叛之战中,郭子仪与李光弼携手并肩,共同为中兴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一同跻身中国古代名将之列。

4/奸宦鱼朝恩

郭子仪的快速崛起,朝中有些人就看不下去了,害怕有朝一日分沾了自己的恩宠,其中反应最激烈的那个人,就是宦官大臣鱼朝恩。鱼朝恩是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暴发后,他先是护送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后又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

为了巩固自己在军的地位与威望,鱼朝恩以其特殊的身份,在郭子仪的前进道路上频设障碍,屡屡进谗言,阻止郭子仪被皇帝重用。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被围于相州,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相救,攻下魏州后按兵不动,以待时机。李光弼请进击魏州,以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了鱼朝恩反对。而60万官军也因鱼朝恩的干预,使得诸军不能统一行动,致使交战失利。

之后,为了加强东都的防守,唐肃宗诏命郭子仪留守东都,任他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妒嫉郭子仪的军功,又将相州之败归咎于郭子仪。唐肃宗听信了他的谗言,不久把郭子仪调到京师,解除了他的职务。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任观军容使的鱼朝恩驻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这时,史思明已攻占了洛阳,并与李光弼军对峙于河阳。有人再次建议重用郭子仪,唐肃宗即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率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以攻取邠宁、朔方,最后直捣叛军巢穴范阳。诏令下达十几天之后,“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以进讨史思明。并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结果又遭鱼朝恩等人“沮之而止”。

5/“智取”鱼朝恩

是金子终归是要发光的,历史并未因鱼朝恩等人的阻挡而停下脚步,郭子仪在反反复复中被启用、弃用,终于成就了一代名将的英姿。

但是,鱼朝恩亡郭之心不死,趁着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朝中大臣都担心拥有重兵的郭子仪扯旗造反,鱼朝恩仍一意孤行。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郭子仪凯旋入朝,唐代宗将此事告诉郭子仪时,郭子仪不仅没有怪罪鱼朝恩的意思,还流泪自责:“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要宴请郭子仪,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劝他小心行事。部下们为了他的安全,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着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一见非常惊讶,便问郭子仪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别人的那些议论都告诉了他,并表示自己并不相信那些话。鱼朝恩听后,感动得鼻泪泣零,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从此以后,鱼朝恩再也不在郭子仪背后使坏了。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新唐书·郭子仪传》)

6/卧榻之侧

宋太祖赵匡胤有句名言,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为了消除皇帝对自己的顾忌,郭子仪在与皇室的相处中,处处示弱。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功劳与影响,所以,遇功不抢,见名不争,且能推则推。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皇帝无奈,只得应允,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命令记入国史。

子仪至自泾阳,恩赉崇缛,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子仪确让,且言:“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兵以来,僣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亡耻。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帝不获已,许之,具所以让付史官。(《新唐书·郭子仪传》)

作为坐镇一方的大佬,郭子仪有权任命属官。有一次,他按实际需要,任命了一个州县级别的官员。从程序上说,这位官员的最终任命,还是要经皇帝批准的。但是,报告打上去后,代宗却没有批准。郭子仪的部将们都很生气,都认为郭子仪功高盖世,任命一两个属员都遭受如此阻拦,皇帝也太不给大帅面子了。当时就有人鼓噪而动:“大帅,现今有些节度使随便封几个官,皇上都批准,大帅不过封了个小官,皇帝就这样小气,实是没有拿将军当一回事。”

郭子仪听罢,不怒反喜,大笑着对部将们说:“你们哪里知道皇上的心事啊!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那些节度使的手里有军队,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会听命,这样做是因为皇帝怕他们造反呀。而对我却不怕我有所回应,那是皇帝将我当成自己人呀。”众将听后,惊讶的脸上都写满大大的“服”字。

7/郭暧打金枝

在朝政大事上谨慎如此,即使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他也不含糊,做事都能给皇帝一个鲜明的立场。有个戏剧叫《打金枝》(亦名《醉打金枝》),因为好多剧种都有演绎,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

《打金枝》的剧情主要是,唐代宗将爱女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汾阳王花甲寿辰,众子女成双配对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恃贵不往,郭暧羞耻汗颜,回宫怒打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委屈,逼求父王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明事理,顾大局,非但不怨反而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使小夫妻和好如初。

其实,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史料改编的,内容与剧情稍稍有异。郭暖为郭子仪第六子,升平公主是唐代宗次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郭子仪70大寿时,家人皆来祝贺,唯独升平公主没来。

郭暧觉得非常没面子,趁醉回府,怒骂公主:“你依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只是不愿做皇帝而已!”公主愤愤进宫,向代宗告状。代宗说:“郭子仪如要当皇帝,天下岂是我家所有。”劝慰公主,令其回家。郭子仪闻知此事立即绑缚郭暖向代宗请罪。代宗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岳父虽然宽恕了驸马,但是,郭子仪却没有放过儿子。回府后,他将郭暖拖到堂前,当着公主的面将其杖打数十。这不仅给公主出了口气,还给了唐代宗面子,只是委屈了郭暧。迈过这道坎之后,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并恩爱有加,公主先后为郭家生下三子二女。

8/敞开心扉

对皇上与同事,郭子仪是谦卑的,对待下属及普通人,他也极尽长者雅量。郭子仪的汾阳王府在亲仁里,他家的大门是永远敞开人,任人出入不问。如果有老部下出镇边关,前来辞行,郭子仪便命夫人及爱女正妆陪侍,令持巾兑汲水,就家中仆人一样,照顾周全。对于郭子仪的这种作派,亲信子弟们都认为不妥,都纷纷劝他,你身份地位那么高,不可让自家妻女再做“仆事他人”的卑贱事了。

郭子仪却不以为然,笑着对大家说:“我这样做你们不理解也很正常。我的生活已够奢华,有五百匹马吃公家的草料,一千人吃公家的米粮,往前走,再没我的位置;往后退,也没有可仗恃的途径。假使我围起高墙,关闭大门,与内外不相往来。一旦与他们结下怨仇,就会有人诬陷我怀有二心,再加上那些贪功邀赏、陷害贤能的人借此来促成其事,那时我们家族的人将化为齑粉,到时后悔都来不及。现在让它空荡荡没有阻隔,四门大开,即使有人想进谗言诋毁,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子弟们听了,都拜伏在地,心中钦佩不已。

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持巾兑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冯梦龙《智囊》)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驾崩,德宗继位。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仪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谊前往探病,郭子仪不能行叩拜礼,只能作揖礼。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郭子仪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中肯的。

9/结语

正是因为郭子仪如此智慧,才能在皇权、奸宦与战乱中久立不倒。他的同事李光弼,却没有他这样的心胸与格局,虽然,李光弼的功劳并不亚于郭子仪,甚至还有过之,但是,他却没能享受到郭子仪一样的“善始善终”的礼遇。

李光弼年少郭子仪11岁,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契丹族。其父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周时自契丹来降,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郡公。李光弼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他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又成功守卫太原,遏止其攻势。

乾元元年(758年),奉命与八节度合兵讨伐安庆绪,初战获捷,次年兵败安阳,全军而归。同年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指挥河阳之战,挫败史思明南下的企图。上元二年(761年),再攻洛阳无功,改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宝应元年(762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但是,同郭子仪一样,他因功名太高,受到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与郭子仪不同的是,他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拥兵不朝,结果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享年57岁。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