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左传》与董

 荷香月暖 2016-09-12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董振:《春秋左传·昭公》: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曰:「寡君使婴曰:『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焜耀寡人之望,则又无禄,早世殒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大公、丁公,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犹有先君之适及遗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
2,春秋左传·昭公》: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金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3,春秋左传·昭公》: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
4,春秋左传·襄公》: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 。。。。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
5,《春秋左传·宣公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楚熊负羁囚知荦。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军之士多从之。每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 
6,《春秋左传·文公》:【传】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 

7,《春秋左传。桓公》: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09:17:39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17:39

《路史》:廖有叔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别為鬷夷。更為關龍。(音豢龍同關龍逢作平聲。非。)廖、董、關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後有廖氏、飀氏、飂氏、飂叔氏、董氏、董甫氏(廣負)、侯叟氏、青史氏、鬷氏、鬷夷氏、融夷氏、豢氏、關韻氏、李氏。。。。。。。。董:(文六。)己姓,伯。聞喜東有董池陂。董澤之陂也。《竹(竹书纪年?)紀》:“季晉武公元年,尚一軍,芮人乗京、荀人董伯皆叛“者,非秦川董。(舊云:臨汾有董亭。是或云:秦川晉陽難當使兄子保宗鎮董亭者皆非。)
郗:己姓。《説文》云:“周邑,野王西北。”(詳後周國。)
鬷:(昭二十九。)董姓。鬷夷也。今濟隂東北四十九有龍池鬷亭。(即三鬷亭。在定陶東北二十。蔡墨云:舜封豢龍子於鬷川。鬷夷氏其後。《九州要記》云:董父好龍。舜遣豢龍於陶丘為豢龍氏。)《集韻》去聲,非。
豢龍:董姓。在滑之韋城,古城内有豢龍井。然《寰宇記》“豢龍城在臨潁”,今長葛西四十。豢龍城,豢龍氏邑也。而汝之龍興東南五十,又有豢龍城,韋城為古。(豕韋邑。)故王屋山有龍逄祠,(潞縣。)長垣有龍逄?,皆在後。(長垣東南二十有龍城。龍逄?有祠墓而靈寶西南七亦有豢龍墳。城冡記闗龍逄塟頭原左脇髙三丈。)
09:20:07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0:07

(清)张澍《姓氏寻源》:童氏:《广韵》云:姓出东莞。《姓苑》云:望出勃海,今建昌有此姓。《姓纂》云:童氏出颛顼子老童之后。澍按:童一作僮,即也。《路史》云:出童律。又按:汉之童恢碑作董,盖董姓也,而谢承《后汉书》作僮,《东观汉记》作种,姑幕人也,皆非。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0:10

董甫以豢龙事虞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0:26

而非虞舜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1:10

董甫时代,最早也就春秋早期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1:43

虞,舜帝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1:49

《国语》所谓栾、郤、狐、先、胥、箕、荀、柏、羊舌、董、韩十一族,晋之旧姓也。
09:22:1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2:12

龙氏 :《广韵》云;龙,系舜纳言龙之后。又董父赐姓曰董,易氏日豢龙,其后亦为龙氏。
江苏阜宁董甫 2016-9-17 09:22:15

董甫,怎讲?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2:33

董甫,实则董父
江苏阜宁董甫 2016-9-17 09:22:52

"甫",是不是刚刚意?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3:08

"甫"与"父“通
江苏阜宁董甫 2016-9-17 09:23:24

噢,当是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3:48

虞也指虞国,虞地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3:58

《路史》祝诵氏即祝融氏,后有祝氏。又云:祝产,已姓,帝尧时国。周封紫尧之后于祝,有祝氏。祝氏:《姓纂》云: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孙因以为姓。
09:24:36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4:36

《国语》史伯曰:秃姓,舟人,祝融之后,彭祖之别也,有八姓:巳、董、彭、秃、妘、曹、斟、羊是也。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24:40

在今山西运城一带
09:28:04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28:04

廖有叔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这一句证明董部落早于廖叔安、董父时期。而董父姓董,属于以部落姓。
09:30:31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0:31

而山西董部落在绛城一带。

(宋)郑樵著《通志。氏族略》: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不育。十一年。開其左脇而出三人焉。又開其右脇而出三人焉。長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於衞墟。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周時為胡國。楚滅之。三曰彭祖。名翦。彭姓。封於韓。大彭之墟。即彭城也。四曰會人。妘姓。封於鄭墟。五曰安。曹姓。封於邾之墟。六曰季連。芉姓。其後為楚。昆吾氏為夏伯。湯伐桀滅之。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2:19

廖叔安出自巳姓,不是直接从而八姓中已有的董部落。有八姓:巳、董、彭、秃、妘、曹、斟、羊。该董姓部落在韩
09:33:0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3:03

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4:03

董父,则:董氏:己姓。或言姬姓。
09:36:27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6:27

豢龙:(huàn lóng) 《世本》说:是董父的后代,今天的临颖有豢龙城,长垣有豢龙氏的墓。《史记》记述中的桀臣关龙逢,《路史》中作案龙逄逢。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37:11

此董基因或为绛地出土几种古基因之一
山东济宁史胜 2016-9-17 09:37:27

即P201'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37:43

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參氏.董姓.陸終第二子參胡之後.又見姓氏書辯證.
09:41:34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41:34

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唐有三王蠻,白馬氏之遺種,楊、劉、郝三族,世襲為王。又,松外蠻趙、楊、李、董,為貴族。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45:42

秃即为董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46:26

出于《姓氏通譜》
09:47:15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47:15

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芈。
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焉。
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朡川。
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
豢龙逢以忠谏,桀杀之。凡因祝融之子孙,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
 
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
09:49:25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49:25

《潜夫论笺校正· 志氏姓》:〔一〕郑语“秃”作“董”,“姜”作“秃”,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50:02

可见,董与姜、秃的源流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50:26

间接证明,所谓炎帝的姜姓,其实就是董姓

09:52:31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52:31

出自东汉王符著《潜夫论》论述:郑语“秃”作“董”,“姜”作“秃”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09:54:31

上述:廖有叔安,異封于董。
  则不可能廖有国君,为叔安。毕竟是封在董部落,是董国
10:04:12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0:04:12

上古传说只能证以史传。否则说不清楚。况且相关文献都是互相抵梧,谁也驳不到谁。直让人一头雾水。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4:54

最乱的是董姓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5:22

只因为出现两个董的来源
10:06:38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0:06:38

所以让人头疼。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6:43

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不育。十一年。開其左脇而出三人焉。又開其右脇而出三人焉。長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於衞墟。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周時為胡國。
   而董父出于長曰昆吾。名樊。為己姓。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7:45

而所有指向,姓出于部落,董部落早于祝融八姓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0:08:28

我认为潜夫论的说法比较可信。因为它是现存最早的姓氏书啦。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8:32

其后,氏出于姓的分化,一个姓出现不同的氏。氏的命名很多,又姓氏混淆
10:08:46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08:46

国语最早
10:17:2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17:22

汉之童恢碑作董,盖董姓也
10:25:10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25:10

以《国语》史伯曰:秃姓,舟人,祝融之后,彭祖之别也,有八姓:巳、董、彭、秃、妘、曹、斟、羊是也。《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琇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
  结合《潜夫论笺校正· 志氏姓》:〔一〕郑语“秃”作“董”,“姜”作“秃”。
    则开始的六姓:吴回生子陆终,陆终与鬼方氏族的女愧结婚,其后代分为己,董,彭,妘,曹,芈六个姓族,而后彭姓又分出秃姓分族,曹姓又分出斟姓分族,由此形成“祝融八姓”。
    董,彭,妘,秃。都与董有关联
10:29:04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0:29:04

〔一〕郑语“秃”作“董”,“朡”作“鬷”。郑语云:“秃姓舟人,则周灭之。”按史记楚世家云:“陆终生子六人,四曰会人。”索隐引系本作郐人,即下妘姓之会也。此“会人”盖“舟人”之误。国名纪六引潜夫论:“曹有姜姓者。”“曹”又“会”之误。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
   则以“会人”盖“舟人”,“曹有姜姓者。”则曹与董也有关联

 11:00:3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1:00:32

《路史·疏佗纪》,高辛氏上妃有胎氏女,曰姜 嫌是也。闻喜于古为台胎邑。台部之称有胎,优陶唐之称有唐也。··…台部所处 大原,兼带汾、洗,在河东,降大泽,实相当于今之闻喜,即姜嫌之有邻,而后攫之 所生也。
   《路史》:廖有叔安,異封于董。那么,该台胎邑,是为董部落。所处 大原,兼带汾、洗,在河东,降大泽,
 11:16:1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1:16:13

《国语》说“青阳,已姓,从母得姓”。 闻一多《伏羲考》说“颛顼高阳氏与其妻家女禄高娲氏连姓,从母得姓”;
11:23:58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1:23:58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湖阳县,古飂国。”南阳唐河之湖阳镇,是其墟也,东有廖山,北有廖阳河。飂、蓼、廖相通,故亦称廖叔安,其后有以国为姓者,尊叔安为廖姓始祖。
11:57:08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1:57:08

《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在史籍《国语·郑语》中则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
12:10:50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10:50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12:13:1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13:1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14:00

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1075
12:16:3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16:33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又名《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2:22:05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22:05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ⅰⅰ之《姤》ⅰⅳ,曰:『潜龙勿用。』其《同人》ⅰⅵ曰:『见龙在田。』其《大有》ⅵⅰ曰:『飞龙在天。』其《夬》ⅷⅰ曰:『亢龙有悔。』其《坤》ⅱⅱ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ⅶⅱ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2717
12:51:05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2:51:05

《春秋左传》: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黎城县;古黎国。《春秋》曰:'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今县东十八里黎侯城是也。”王应麟《诗地理考》卷一引黄氏曰:“今潞州上党、黎城、壶关三县,皆古黎国地。”
  《元和姓纂》记载:“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河南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
 13:56:46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3:56:46

按照唐朝的《元和姓》董晋支系划分为河东郡,不是后来的陇西郡:
   黄帝之后已姓国有□叔安生董父舜赐姓董氏晋有董安于汉有董仲舒清河广川人后汉有犍为人【案通志后汉有董宣董钧宣陈留人钧犍为人此盖脱名】晋有董京董养
  陇西 汉江都相董仲舒少子安子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繇生昭昭七代孙徳林北齐匡城令又居匡城曽孙寳亮安西都防陇州刺史天水公生元质元珎元质右门监将军生憬忱愼恒恽憬军器监生珣琬瑜琬度支郎中晋陵太守江南东道采访使慎右常侍生璿恒通州刺史隋骁骑将军顺政公董纯纯孙恭训唐海陵县令
  宏农 隋有随州司马董泚生庆庆生感感生敬元仓部郎中幽州刺史生庭琰
  河东 状云仲舒之后唐右仆射平章事董晋生全道溪全素澥全道殿中少监溪仓部郎中全素太子中书舎人【按唐世系表澥太常寺太祝】
  范阳 京兆尹董叔经右史董思恭范阳人检校司空平章事秦亦范阳人大厯赐姓李氏改名忠臣从朱泚反伏诛
《东周列国志》:開左脅,生下三子,又開右脅,復生下三子。長曰樊,己姓,封於衛墟,為夏伯,湯伐桀滅之。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周時為胡國,後滅於楚。三曰彭祖,彭姓,封於韓墟,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會人,妐姓,封於鄭墟。五曰安,曹姓,封於邾墟。六曰季連。羋姓,乃季連之苗裔。
   可见:參胡,董姓,封於韓墟;三曰彭祖,彭姓,封於韓墟,為商伯,商末始亡。
   结合董,彭,妘,秃、曹,都与董有关联。而韩墟也可以佐证。
 14:11:1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11:12

七世:陆终氏娶于鬼方氏之妹,称为女嬇(隤)氏。她一胎怀孕三年。结果生子六人,取名樊、惠连、篯铿、求言、(晏)安、季连。因儿子太多,遇上难产,只好剖腹产,先破左腹取出三人,再剖右腹产出三人。这六子以后分别发展成六个大部落,各有封国。而篯铿即彭祖
八世:樊昆吾、参胡、蚩尤、籛铿、求言、晏言和季连,分别取姓已、斟、彭、耘、曹和芊
樊昆吾:陆终长子,姓已封于卫墟,夏朝诸侯,建都河南许昌,汤灭之。
参胡:陆终次子,名惠连,封于韩墟,为夏伯(周时改为胡国),亡于楚。
铿:  陆终三子,封于大彭国,建都彭城,历尧、舜、禹、汤四代。
会:  陆终四子,名求言,封于郑墟,耘姓。
晏安:陆终五子,封于郝墟,曹姓。
季连:陆终六子,姓芊,楚国始祖
1世彭祖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篯名铿,传以长寿见称。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奉为仙真
在帝尧陶唐氏时,篯铿受封于彭,地在彭城(即彭城县,秦置,故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立大彭国,有了大彭氏。后来子孙繁盛,部族众多,便尊称他为彭祖。彭祖在殷商为守藏大夫,在周为柱下史,寿767岁,接近八百岁。因年寿长,又称老彭。他娶 49妻,生54子。他是彭姓、彭氏的开始,而且,以他的彭姓,受封于彭城,两彭合一彭了,是姓和氏的巧合。
夏又将他的后代另封豕韦(孙子元哲,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诸稽、舟人三个国家。到商代中期,大彭、豕韦都是伯爵诸侯。豕韦的后裔又别为韦氏。诸稽的后代无闻。舟人的后代自为秃姓。只有大彭一直为彭姓。商代末期灭了大彭。彭姓的大彭国子孙仍以大彭国氏为氏,就是彭氏。而不是大彭国氏的彭姓子孙,同样是彭祖的后代,就不是彭氏了。因此,对于彭来讲,彭姓彭氏较早就合在彭祖一身,彭的起源很“纯正”,横插进来的姓或氏较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b092ee0100ebm8.html
14:14:58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14:58

南方之国曰楚(湖北姊归),芈(音米。)姓,子爵。出自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贵州安顺)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古奇事。)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桀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河南郾城),后灭于楚。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墟(即彭城。),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会人,妘yún姓,封于郑墟。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墟。六曰季连。芈姓,乃季连之苗裔。有名鬻yù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俱师之。后世以熊为氏。成王(姬诵)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得鬻熊之曾孙熊绎,封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都于丹阳(在荆州枝江县,非吴之丹阳也。湖北枝江)。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僭号称王。(熊渠便已称王,可知他何尝定要王命。)周厉王(姬胡)暴虐,熊渠畏其侵伐,去王号不敢称。又八传至于熊仪,是为若敖。又再传至熊珣xún(音舜。),是为蚡fén冒。蚡冒卒,其弟熊通,弑蚡冒之子而自立。熊通(楚武王)强暴好战,有僭号称王之志;见诸侯戴周,朝聘不绝,以此犹怀观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febda90100ta4b.html
 14:23:49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3:49
查阅:郾城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中南部、东与召陵区接壤,东南与召陵区、源汇区相连,南濒沙河,与源汇区隔河相望,西南与舞阳县相邻,西北、北面与临颍县毗邻,东北与召陵区、临颍县、周口市、西华县交界。
   《寰宇记》:“今长葛西四十里,临颖县有育龙城,育龙氏邑也。而汝之龙兴东南五十里,又有育龙城,长垣东南龙城,灵宝西南七里有育龙坟。”,也就是参胡居住的董邑,后来成为豢龙的地方之一。
    晋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于唐(今山系翼城西)叔虞子曼改称晋。后迁都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山西翼城) 新田(山西侯马)。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4:25:34


14:25:5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5:52

记载比较乱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4:26:07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6:26

胡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又一个以胡为国名的诸侯国,子爵,又称胡子国,国君为归姓。前495年亡于楚。历史上胡国国都在今安徽阜阳市。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7:05

在商朝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年在位),归夷一分为二,留在中原的归夷,于今安徽阜阳建胡国,而南迁川鄂交界三峡地区的归夷,则建立了夔国。据《通志·氏族略》载:"左传,胡子国,姓归,为楚所灭,后以为氏。"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4:27:29

所以我认为咱们董氏有些家族上古的谱系不可信。
14:28:22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8:22

上古的只有部落,那些炎黄世系是部落联盟首领,不是世系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9:02

部落以姓区分,母系传承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4:29:06

是有些家族的先人们杜撰出来的。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29:20

是的
山西太原董有 2016-9-17 14:30:46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30:52

从胡国,也是参胡之后,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妢胡之笴。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说明:妢胡国盛产"美笴",也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一种细木。在春秋末期,胡国被迫参加以楚国为首的诸侯联盟,结成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参加了吴楚之间的"豫章之战",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楚昭王熊珍八年 鲁定公二年)"秋,楚人伐吴。"结果,楚昭王熊壬(熊轸熊珍)在"豫章之战"后的班师回程中,反而顺便吞并了同盟国的胡国。胡国被灭后,其国王族子孙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在史籍《路史·国名记》中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盖楚之所立。"楚昭王在吞灭了胡国后,又吞灭了貀国(一作:豽国 读作:纳国),然后,将其后代迁徙于颍州汝阴西北的妢胡国故址--胡城(今安徽阜阳市),转封其为胡子国。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32:08

其实,归姓胡子国的历史,比姬姓胡子国还要早,屡见于卜辞和金文,周初甲骨及周穆王时的铜器铭文都多次提到"胡麸、胡侯"。1973年,在陕西蓝田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麸叔鼎。铭文中所说的麸国就是文献中归姓的胡国,其地望在今安徽阜阳市,是自成周通往淮水流域的必经要地。而归胡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期,是殷商时期就已经有的一个小封国。
   殷商则在参胡之后了。
14:35:20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35:20

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公元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公元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国都:邯郸),前228年俘虏了赵王,赵灭。公子嘉逃到了代郡,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代王也被俘,赵彻底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 

公元前225年,魏国(国都:大梁)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国都:郢)。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国都:临淄)。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决定性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拉开了与赵国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廉颇与秦坚壁对垒,秦将白起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白起装着败退,诱赵军深入,尔后断赵军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然后吃掉。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奋力突围,伤亡很大,没有成功,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赵军45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38:18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38:18

这个资料的韩墟,是指国都:新郑。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郑州,南连长葛,东邻中牟尉氏,西接新密市。属郑州市。新郑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寰宇记》:“今长葛西四十里,临颖县有育龙城,育龙氏邑也。而汝之龙兴东南五十里,又有育龙城,长垣东南龙城,灵宝西南七里有育龙坟。”则长葛、临颖是豢龙地方之一
14:41:14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41:14

韩国(战国七雄之一):
   中国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为姬姓韩氏,起源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国姓:姬姓、韩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称王
国都:1.平阳((山西临汾)、2.宜阳(河南宜阳)、3. 阳翟(河南禹州)、4. 新郑(河南新郑)
始封此国者:周威烈王始祖:韩景侯韩虔
兴亡年代:前403年―前230年灭亡原因:被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韩世家》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历时173年。韩国先后13位君主,其中后五任称王,王国历时一百零四年。史载,韩氏部族乃周武王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史记·韩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于韩原故城也。”今陕西韩城县境内。,遂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由韩氏部族而诸侯,而战国,漫长几近千年的韩人部族历史,有两个枢纽期:第一个枢纽期,春秋晋景公之世,韩氏部族奠定根基的韩厥时期。其时,韩厥尚只是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当时握晋国兵权的赵氏(赵盾、赵朔)、重臣魏氏(魏悼子、魏绛)之权势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语。韩厥公直,明大义,在朝在野声望甚佳。其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重大事变。在这一重大事变中,韩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保护了赵氏仅存的后裔,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重新得封,成为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这便是流传千古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韩厥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第二个枢纽期,是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韩氏立国之后多有征战,最大的战绩是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迁都郑城,定名为新郑。此后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迅速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天下霸主。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冲突骤然加剧。当此之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起用京人(京,战国地名,故郑国之地,今荥阳东南地带)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术治而能归于法家,原因在申不害的术治以承认国法为前提,以力行变法为己任。在韩非将“术治”正式归并为法家三治(势治、法治、术治)之前,术治派只是被天下士人看作法家而已。究其实,术治派与当时真正的法家主流派商鞅,还是有尖锐冲突与重大分歧的。分歧之根本,法家主流主张唯法是从,术治派主张以实现术治为变法核心。《申子》云:“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史记·韩世家》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韩非是韩国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韩国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晋穆侯。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晋成为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韩康子与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中国历史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验到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前230年,韩国军队在屡战屡败下,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七雄之一。
14:43:43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43:43

韩国:国都:1.平阳((山西临汾)、2.宜阳(河南宜阳)、3. 阳翟(河南禹州)、4. 新郑(河南新郑)
大事年表
前403年:周命晋大夫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
前400年:韩联同魏赵伐楚,至桑丘。郑围韩阳翟。
前394年:韩救鲁于齐。
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公。
前380年:齐伐燕,取桑丘。韩联同魏、赵伐齐,至桑丘。
前378年:韩联同魏、赵伐齐,至灵丘。
前376年:韩联同魏、赵三家废晋静公,分其地。
前375年:韩灭郑,徒都新郑。
前366年:秦败韩师、魏师于洛阳。
前362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前353年: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前341年:韩被魏伐。齐救韩,马陵之战。
前337年:韩申不害卒。
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
前333年:合从。
前323年:韩、燕皆称王。
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前317年:秦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
前316年:侵秦,败北。
前314年:被秦败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前312年:秦、韩、魏南袭楚,至邓。
前308年-307年: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前306年:秦以武遂复归之韩。楚王与齐、韩合从。
前303年:秦复取韩武遂。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兵去。
前301年:秦会韩、魏、齐兵伐楚,败楚。
前296年: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前293年:韩、魏伐秦。秦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前291年:秦伐韩,拔宛。
前290年: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前286年:秦败韩师于夏山。
前284年:乐毅领燕、秦、魏、韩、赵联合伐齐。
前275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前273年:魏赵联合伐韩华阳。秦救韩,杀魏赵兵十四万。秦王欲令韩、魏与秦一起伐楚,未行。
前265年:齐赵联合伐韩,取注人。
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韩献上党与赵。
前256年: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前249年:秦伐韩,取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三川郡。
前246年:韩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前244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
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韩亡。楚汉争霸时期,韩国曾复国,后被灭。

 14:48:04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48:04

彭城,又名彭城邑、彭城县,曾为古都涿鹿和今江苏徐州的旧称。彭城邑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是帝王之都,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48:43

《汉书·刑法志·注》,“郑氏曰:涿鹿在彭城南”。《晋太康地里记》也提到,“阪泉、涿鹿,盖当如《世本》说,谓在彭城为是”。而《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中的《舆地志》亦认为“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59:09

看来,参胡的居住地在韩墟,至于是哪一个呢?是河南?山西?江苏?
  我倾向于河南

广西贺州董全吉 2016-9-17 14:59:49

也就是董部落的范围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