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赤壁四小卷

 昵称36474447 2016-09-12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赤壁四小卷

 

壬戌七月,轼王子,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朽。这一历史重地,打响赤壁之战。

 

历史是道的过眼云烟,江山依旧,英雄往事只是渔樵们的笑谈。苏轼留下前后赤壁赋,供后人想象。在人们看来,这不仅是对赤壁之战的遥想,是文学经典的诵读,是宇宙人生的思悟,是题诗作画的墨赋。

 

天地盈虚,有如千字文的宇宙洪荒。

举酒属客,有如兰亭序的天朗气清。

 

 

【文以载道,万顷茫然】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赤壁图的想象,仇英想象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是心旷神怡,诗从赤壁,充满细腻的诗意;是秋高气爽,月光如银,充满陶醉的画意。

 

说明: 明 仇英 赤壁图 绢本 ;26.5x94 画心

(明 仇英 赤壁图)

 

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唐寅被后世并称为“吴门四家”。初为漆匠,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业而画。

仇英曾临摹过《清明上河图》,以假乱真,他有着极其细腻华丽的画风。绘赤壁一图时,却一改往常,笔触淡雅了起来,以渲染出苏子的高瞻远署,宽阔远大的赤壁赋。

 

一片扁舟,于湖心。言简意赅,正是这种简洁的画法,道明的是苏子浩浩乎凭虚御风的的境界。

 

当然,这是仇英自己对苏轼赤壁一文的理解,毕竟,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成不同的心绪。

当我们细细品味来,会发现苏轼此文的孤冷、旷达。而仇英描绘的赤壁,是一种娴雅和适意。

 

用庄子的话来说,“子非鱼,焉知鱼之痛”。苏轼经历的苦难人生,让他拥有对造物者这样的思悟。岂是旁人能想明白的呢。

但像仇英一般,以平和的心态去拥抱一种简单却不乏趣致的人生,也是对赤壁赋的美好解读吧。

 

 

【初来惬意,前赋吟者众】

 

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作《前赤壁赋》,也就是高中语文课本上朗朗上口的赤壁赋。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共适的吧,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一游赤壁,遥想公瑾当年,作诗道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在赏美景的时刻想到造物主的恩惠,轼王子的世界观可谓凛然。

 

说明: 宋 苏轼 赤壁赋绢本24.57x251台北故宫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说明: 元 赵孟頫 行书前赤壁赋(一版)绢本40x196.

(元 赵孟頫 前赤壁赋)

 

苏轼是文学大家,赵孟頫是书法大家。一楷一行,苏轼有他行楷书的端正阿直,秀气灵动。赵孟頫则有他行书的缥缈和解读。

仰观此卷,秋意盎然,清风明月的美感脱颖而出,字里行间暗香浮动。

 

 

 

【故地重游,后赋少人识】

 

同年十月,轼王子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才相隔三月,这景色竟然认不出来了。肃然而恐,不可久留。

 

这天是在夜里,梦一道士,羽衣蹁跹。后赤壁赋像是梦一般,来去匆匆。美景一现,糅合玄幻气息,苏子说不可故地重游。

 

赵孟頫书后赤壁赋,依旧行书。

说明: 元 赵孟頫 行书后赤壁赋(一版)绢本40x196.

(元 赵孟頫 后赤壁赋)

 

后赋少人识,同样珍贵。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深秋中的你填密我梦想。

 

观赤壁图,文对应上了景,对应上了读者的想象。

读赤壁文,行云流水,字里流淌着气息。这是对自然对造物主的解密。

赤壁赋自有一种优雅和灵气,不可比拟,遗世独立,欲乘风归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