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章 诛逆清君侧,并州干戈兴

 红豆居士 2016-09-12

晋王杨广在杨素的扶持下终于如愿以偿,触摸到权力的神杖。现在,他可以依靠大隋王朝殷富的国力,肆意自己的宏图壮志一一展现。

但是,杨广头上还悬着一把剑,那便是驻守并州的汉王杨谅。原来,出于对杨谅的溺爱,隋文帝给了他最广阔、最富饶的封地,西临太行,东至渤海沧海,南距黄河,北齐旧地五十二州尽皆在他的统领之下,其粮盈仓廒,兵满府库。

任何势力强大的藩王都会引起新皇帝的恐慌,杨谅的存在,就搅得杨广如芒在背,更何况他还因大哥杨勇被废之事对自己怀恨在心。

没有什么必主动出击来得更实在,杨广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蒋国公,排名第十二)带着隋文帝的假诏书,召杨谅回朝。

这并不奇怪,新皇帝利用死去老皇帝的余威铲除自己潜在的威胁,这种实例数不胜数,当年赵高和李斯瞒天过海,杀害扶苏和蒙恬。但是,汉王杨谅一下子就看出来那份诏书是假的。

为什么呢?

原来,汉王杨谅年满20才出任并州总管,比起杨广、蜀王杨秀、秦王杨俊出任一方总管的年龄小多了。

另外,隋文帝还在他出任前,说了一军悄悄话:“若玺书召汝,敕字傍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为征。”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如果日后召你回京,在诏书的“敕”旁会多加一点,还有一个玉麒麟兵符,父子俩各一半。

杨广哪里知道父皇和五弟之间有这样的猫腻?

看到诏书非父皇所发,杨谅也料定父皇死于非命,其凶手很有可能是基于登基坐殿的二哥杨广,又联想到大哥杨勇并无打过,却被废为庶人,四哥杨秀也是不明不白就入狱了。

事态的一步步发展,让杨谅意识到杨广下一个将要对付的就是自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因此,杨谅思前想后,认为自己统领广阔的北齐旧地,坐拥天下最雄厚的精兵,进可夺权,退可割据。

但是,造反毕竟是掉脑袋的事啊,他还是犹豫不决。

这时候,两个人的怂恿,让他豁了出去。

一个是王頍(因跬),南梁名将王僧辨之子,另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萧摩诃。

两个人都是陈朝降将,在文帝年间都属于有力使不出、郁郁不得志那种典型人物,其中王頍还通略五经、颇晓兵法,萧摩诃年轻时和吴明彻屡破北齐,虽是古稀之年,却也回味当初那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

逮到这种机会,虽然危险,但比起他们空负雄图,却身陷囹圄,倒也愿意搏上一搏。

看到杨谅犹豫不决,王頍进言:“大王部下之将吏,其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则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关东之人。”

不愧是名将之子,进攻夺权,防守割据,都兼顾到了,好一条计策。

但杨谅却怂了,虽然有意造反,但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之间,他迟迟做不出决定。最后,他想出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进攻,要是不行,再防守。

说干就干,杨谅起尽并州之兵,大军择日西进,其余支路分略河内、燕赵,浩浩荡荡。

我们知道,任何战争,都需要一个正义的借口,即所谓师出必有名,希特勒闪击波兰的阴谋也用反击波兰侵略为理由。而杨谅提出的口号,让我们不得不把他归为庸人的范畴之内,因为他居然用“杨素造反,清君侧”为出师之由。

这位仁兄,显然没有好好学历史,因为早在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中央的财政收入,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联合其余六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向中央进兵,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无奈地将晁错杀掉,师出无名的七国联军随后“细柳将军”周亚夫一一铲除。

当然,800年后的明成祖朱棣也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最终一战攻下南京,这另当别论,因为在朱棣造反之前,齐泰、黄子澄的削藩政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很多藩王已经被削了。是事态的发展形势,让朱棣拥有这面看似还可以的政治大旗,造反也罢,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罢。况且,齐泰、黄子澄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建文帝不可能杀了他们,因此,朱棣的起兵更加名正言顺了。

好了,现在杨谅也学着吴王刘濞打着“诛杨素、清君侧”的政治口号,起兵靖难。俗话说:名利危中得,富贵险中求,自然有人为杨谅打头阵。

这个人叫裴文安,他认为,汉王杨谅现在控制着井陉关以西的大部分晋地,这次造反是非死即生的冒险,所有的兵马都应该囤积在晋阳,以候军令,老弱病残留守各处险要之地,作为战略后方。汉王坐镇晋阳,为各路兵马调拨中心。

裴文安自领精兵西进,直取吕梁山脉南面的军事重镇蒲津(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然后西渡黄河,闪电攻袭霸上(昔鸿门宴汉王刘邦屯兵处),趁朝廷兵立足未稳,惊慌之余,直下长安,诛杀杨广。与此同时,分兵南下攻略黄河以北,太行以东,将经济独立区变成军事武装区。

杨谅听完后哈哈大笑,他确实有理由笑,这确实一条绝妙的战略部署,汉王杨谅统领太行山脉以东广袤的华北平原,进兵无后顾之忧,屯老弱之兵于天下雄关井陉,据守天险,作为战略大后方,若非韩信重生,克之难矣,此其可行之处一也。

汉王杨谅率精兵西进,裴文安领轻骑直取黄河东面的渡口蒲津,太原至蒲州直线距离400公里,规模不大的轻骑兵团七八天可到达,以雷霆万钧之势,攻下蒲津。而这段时间内隋兵即使有所动作,这么短时间也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哪怕没有渡过黄河,也可以以蒲津关为据点,其北面是巍峨的吕梁山脉,南面是浩荡奔流的黄河,西面则可以利用山西平原的战略纵深,与隋兵周旋,鹿死谁手,尚且不明,此其可行之处二也。

与此同时,裴文安还规划了其他方向的进军路线,分别为:大将军余公理率部出太谷(今晋中市太谷县),向河阳方向(晋豫交界线以南的黄河北岸)进攻;大将军綦(音七)良部出滏口(今河北邯郸市磁县西),进攻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此两路兵马,攻取河内(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域,因其表里山河,故而得名),控制山西与河南、关中与河北之间往来要冲。另外两路:大将军刘建出井陉关,攻取燕、赵之地;柱国乔钟葵兵出雁门关北上。若非实力雄厚的藩王,兵分五路来造反,实属罕见。

正当裴文安以动若脱兔之势,拿下蒲津关时,准备等待援兵西渡黄河之时,却收到了杨谅让他退兵的军令,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裴文安蓦然长叹,愤愤罢兵东归,并烧毁河桥,去当杨谅新任命晋州刺史(今山西运城一带,蒲州东北35公里),其部将王聃被封为蒲州刺史,与茹茹天保共同守御蒲津,阻止杨广东进。

如果说前面用“诛杨素,清君侧”为名造反,可以把杨谅归为庸人范畴之内的话,那他接下来的做法,我们只能把他归为另一种人——白痴。

事到临头,这位仁兄越来越觉得把脑袋系在腰间的勾当不好玩啊,整天当惊受怕,担心腰带一松,脑袋掉了。他,居然不想再往前打了。

这一来一回,废掉的时日虽然不多,但却错失了战机。而战机的失去,成为夺取他性命的第一刀。

我们一直没有提到杨广那边的动作,蒲津关失守后,听着“诛杨素,清君侧”这一搞笑的起兵口号。隋炀帝心知肚明,他可以效仿汉景帝杀掉晁错那样杀掉杨素,这样可以给杨谅结结实实的一巴掌。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甚至没有为杨素作任何辩解,因为最好的解释就是派杨素自己去平息判乱,除去最后一个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藩王。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提到,统领陆军、水军、骑军,百战百胜,此时虽已年过六旬,却也掩不住盖世名将的英风伟姿。

这一次,叛军来数众多,分布范围较广,应分兵击之,举荐江州刺史李子雄和相州刺史长孙晟火速赶往山东,征兵讨贼。

为了与时间赛跑,扭转隋军的被动局面,他统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驻守在蒲津关的王聃和茹茹天保。他先率骑兵到达渭口(渭水入黄河之口),搜集几百艘商船,在上面铺上稻草,防止走动时发出声音,人衔枚马摘铃,半夜偷渡黄河,折而向北,黎明时分出现在蒲津城下。

本来就消极防御的汉军还在睡梦中,杨素突然间神兵天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蒲津一战而克,守将茹茹天保趁乱逃走,王聃因害怕而开城投降。

偷袭永远是打击敌人有生力量最有效的作战方法之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日本偷袭珍珠港,秦少府章邯雨夜斩杀项梁,楚霸王项羽拂晓击溃刘季。

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击败第一波叛军,结果不出所料。杨广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增兵数万,准备给杨谅致命的反击。

未完待续,作者:谭选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