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而宁静: 聆听卡农,感受音乐的魔力

 昵称33091868 2016-09-13



听音乐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音乐里承载着太多的东西:有笑声有泪水,有回忆也有憧憬……一首好的音乐就是这样能够拥有引人入胜的魔力。而《D大调卡农》就是这样一首音乐。

1980年,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使这首沉睡了三个世纪的乐曲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此后,这首乐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旅行者(Voyager)无人太空船送入太空……



为何一首乐曲能拥有如此大的魅力?皆因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卡农曲式进行谱曲,简单的音乐元素、迂回的旋律看似平行地进行着演奏,在最后的一个小节或者一个和弦却能融合在一起,让人诧异而沉醉在那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中。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一起感受卡农曲式的音乐魅力。

卡农曲式简介

卡农曲式(Canon)简称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方法,和赋格一样运用了模仿方法,可理解为“轮奏”,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终止。


卡农曲式的产生

卡农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狩猎曲、轮唱曲等民间音乐形式。轮唱是一种小型的声乐形式,它的形式是各个声部间隔一定距离进入的同度卡农,13世纪以后开始流行于英国。

15世纪才开始用比较完整的卡农曲,并且被法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广泛使用。它常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农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

在这些卡农曲当中,以约翰·帕海贝尔的卡农最出名。非常简单的旋律一再反复,各个声部遵循严格的规律,和谐地演奏着动听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整体听起来没有一点单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卡农曲式的主要类型

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卡农、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以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

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

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

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作品欣赏

《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

——Johann Pachelbel

流传至今世界上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创作的《D大调卡农》。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



聆听该曲总能让人不禁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当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更是令人感叹音乐没有国界,音乐没有知识的限制,音乐有的只是心的感受,便能体会创作者的思绪心情。



帕海贝尔十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一个小村庄里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当年年轻的帕海贝年在创作卡农时,忍受着爱妻去世巨大痛苦,把所有情绪上的起伏寄予乐曲创作,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在这首《D大调卡农去》中定然融入帕海贝尔与妻子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回忆以往的快乐幸福到最后失去亲人无法往回的巨大痛苦,在这首卡农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D大调卡农变奏》


《哥德堡变奏曲》——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晚期的作品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卡农手法的运用是这个首曲目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增加了这首曲目的起伏之感,而且朴素而不油腻的音符回旋,增加了这首歌安祥氛围。


欣赏:古钢琴演奏《哥德堡变奏曲》


《命运之力》序曲——威尔第

Prelude ——Giuseppe Verdi

歌剧《命运之力》的序曲其中也运用了卡农谱曲技巧。此乐曲以铜管乐器类似号角齐鸣般的强奏作为开始,暗示出了命运不可逆违的力量。接着,出现了剧中女主角坚定信念的第一主题。不久,就被命运那不可抗拒的力量遏止住了,引人注目地传来了铜管乐器嘹亮的音色。随后,在慢速度上,木管乐器轻声奏出一支柔和而稍带忧郁情绪的显示爱的曲调。后来音乐进入急板,情绪也变得激奋,充满戏剧色彩。



乐曲的整个结束部分始终充满着悲剧性的感人力量。其中间运用轮唱,复调的方式,增强了所要表达的气势,同时暗示着女主角爱情力量伟大之处。结尾盘旋而下的音符,更是为曲中悲剧性的色彩加强了铺垫作用,不变的是主调,采用对位的方法,变换的是音节,是节奏强弱。使得歌剧的整体剧情伴随着音乐更为揪心,令人情绪随之起伏。


欣赏:《命运之力》序曲——穆蒂指挥

《法郎多尔舞曲》——比才

——GeorgesBizet


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法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


欣赏:《法郎多尔舞曲》——洛林马泽尔指挥


《D大调卡农》小提琴广告版

泰国某品牌杰出的商业广告——《You can shine》,其长达四分多钟的短片至始至终贯穿着小提琴独奏的《D大调卡农》音乐,此次创作是卡农曲与戏剧元素的结合,它讲述的是一个从小聋哑的女孩,怀揣着音乐的梦想长大,却经常遭受同学的不屑与打击。正当她对自身的价值产生疑问的时候,一个流浪艺人告诉她:“音乐,只要你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当她参加音乐比赛并入围决赛时,却受到同时参加比赛的同学的伤害,致使小提琴摔破,但是女孩仍然出现在比赛现场,飞扬的卡农从残破的小提琴中破茧而出,震动了所有人的心。



极具冲击力的运动镜头,充满情绪化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引导人物命运的卡农乐曲,赋以这部影片激昂的史诗感。其中卡农曲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盘旋而上围绕听者之感,给这支广告带来了听觉上的灵魂感受,这也是创作者选用此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一大原因。同时《D大调卡农》整曲的画面感呼应了广告中流浪艺人的那句:“音乐,只要你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得到了点缀的作用。



结语: 音乐的魔力,并非一首卡农可以笼括,但卡农所表现的,正是音乐的微妙所在:那反复不变的和弦,就如在铺叙那日出日落反复不变的时光,在这似乎没有变化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让时光慢慢的流逝,在这些往复而又不断前进的时光中,卡农曲里又用它由慢到快的变动旋律中弹奏复杂多变的人生。

然而人生的故事又是简单的,就像是那些钢琴键只是黑白而已,却足以打动你我的心,因为那是一颗心在黑白键上跳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