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初步讲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唐朝人在总结诗词创作规律的时候,产生了近体诗和古体诗这两个词。 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汉字是单字发音的语言系统,诗词的音乐性,并不是字与字相隔排列的原因。 汉语具有一个特点,每一个字都有声调,于是,唐朝人把这种汉字的艺术总结为四个发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是按照北方人的发音规定的,记录在《康熙字典》里。而南方人的音调很多,且十分复杂。近体诗的出现就把音韵这个问题解决了,编了一本书,专门讲音韵,按照韵律作诗是规矩。 唐朝人整理的韵书,是按照唐朝人的发音编纂的。宋代时刘渊整理了唐朝的音韵,并流传了下去。文明的流传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使得音韵作诗的方法广为流传,并且有了大量的实际应用,这在唐朝是无法实现的。 民间流传下去的音韵有了些变化,但是“平水韵”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并且自然而然的被人们当做参照来作诗。 现代人们读有些诗的时候,发现念着不太好听,原因在于现在人们的发音与当时唐宋时的发音不同。写诗的音韵是一种艺术,日常中,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音韵来作诗,不一定非要依照过去的音韵来写诗。 黄向军《拜入诗门:中华古诗教程——古诗五天入门完全手册》 |
|
来自: 东方竹马 > 《儒家释家道家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