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陵穴

 zeek88 2016-09-13

外陵穴

外陵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另說「在天樞下半寸」(《千金要方》);「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泄瀉痢疾痛經疝氣腹脹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布有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

〖主治疾病〗 腹痛,疝氣,痛經。

〖人體穴位配伍〗 配子宮、三陰交穴治痛經。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穴義〗胃風吹揚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名解〗外,指本穴氣血作用的部位在經脈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脾土微粒輸送胃經之外。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諸穴,胃經下部氣沖穴等穴傳來的天部風氣及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塵埃,上下風氣交會後在本穴形成了一個風氣場的駐點,隨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則隨著在本穴的風停氣止由天部沉降於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積的土丘,故本穴名為外丘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及地部脾土。

〖運行規律〗脾土微粒隨氣態物冷降並由天部沉降於穴外的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