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书 | 请不要错过北岛的散文

 雪儿哈哈98 2016-09-13


是要从2001年讲起。这一年,因为父亲病重,阔别祖国十三载的北岛获准回到北京。下了飞机,重回故土,他觉得不可思议,“北京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因此,他要通过文字借由记忆重建自己的北京。于是,有了《城门开》的写作和出版。而2001年冬天的回国,显然不仅仅只是为了令北岛感到愕然和惊诧,并由此为一本书的诞生埋下伏笔。



《青灯》作者:北岛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他最重要的目的,是看望父亲,同时,借这个机会,与多年未见的朋友们重新聚首。


中日友好医院里,他见到了中风八次躺在病床上“任人摆布”的冯亦代伯伯,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曾在冯伯伯的家里与他讨论诗歌的翻译,《今天》创刊号上的英文译名正是采用了冯伯伯提出的“The Moment”而否决了之前拟定的“Today”一词。


这段时间,他还见到了青年时代一同玩耍,同游白洋淀的日本朋友AD;见到了虽然没有加入《今天》但确为《今天》元老级人物的刘羽;见到了曾经鼓动舒婷加入《今天》的诗人老友蔡其矫……


北岛的散文集《青灯》记述了这些会面,以及由此展开的关于故人的一个个故事。2001年是一个中间点,不仅仅因为这是北岛多年后的首次回国,而且在于,这些会面有不少成为了永别。死亡总是幽灵般地出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与《城门开》不同,在这本同样是回忆性质的散文里,北岛不再是少年,而是中年,一个历经沧桑,饱含风霜的中年,文字里不是那个被记忆隔绝了的童年辰光,而是扎扎实实的现在,此刻,当下,是时间的百转千回,是生命的一息长叹。


这本书里文字周正,沉稳,与天空很远,与大地很近。


时空回转,但自在把握,不急躁,不轻浮,少有清丽俏皮,多是半百回首的人生。


北岛七十年代末活跃于北京的地下文学圈子,和芒克等朋友办起《今天》诗刊,八十年代,在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化浪潮中,和顾城、舒婷一起成为偶像级别的当红诗人。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因为政治事件离开中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漂泊生涯,仅1989年到1993年四年内,北岛就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一个诗人的异国生活,与我们如今常谈到的投资移民显然不是一个频道。


说起北岛,好像他还是那个斩钉截铁说出“我不相信”的年轻诗人,而实际上,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十年之前,他在大陆出版了离开中国后的第一本散文集《失败之书》,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他写道:“散文往往是中年心态的折射,与荷尔蒙、血压及心跳速度等生理因素有关。就像一个下山的人,需要调节呼吸,放慢步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旧在所难免,那是对气喘吁吁的爬山过程的回顾,对山的高度以及风险的再认识。”从1997年开始,北岛陆续写起了散文,他说,漂泊正合适散文,“这些日子你都去哪了?干了什么?这是诗歌交代不清的”。那么,就交给散文吧。这些年,他的散文作品结集的有《蓝房子》《午夜之门》《青灯》以及《失败之书》《城门开》等。北岛自言,写散文是为了赚稿费,是诗歌之外的补充,但是,在中文的散文写作里,北岛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似乎诗人写散文,都驾轻就熟,不仅叙事不马虎,还总在纸页翻动的缝隙里留下几许诗意。


如果,你错过了北岛的时代和他的诗,请不要错过他的散文。


文章选自《独立日1: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编辑:辛巴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