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群日本人每年都出现在中国塞北沙漠里!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bg1bgb 2016-09-13

在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沙漠里,83岁的他,带领7000名日本人,种了300万棵树

恩格贝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这里曾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后来,植被破坏,渐次沙化,弥天狂沙日夜不停地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向人类的生存空间进逼。

年均降雨量仅250毫米,30万亩土地不见人烟,恩格贝治沙之艰难,超乎想象。

风狂沙漫,张嘴就是一口沙。走路时必须手拉着手,否则人会被风卷走。

没有电、没有水,种一棵树却需要浇6桶水,种树的成活率,只有20%。

恩格贝,因此被称为无法治愈的“地球癌症”。

直到,这个日本老人的到来。

83岁的“日本沙人”,退休后来到中国

这位日本老人,就是远山正瑛

远山正瑛是日本鸟取大学的教授,世界著名的沙漠治理专家。

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治理沙漠很感兴趣,早年曾留学中国,研究农耕文化和植物生态。

在远山正瑛的长期努力下,日本漫长海岸线上的24万公顷沙丘得到了有效治理,美国《明星》杂志赞誉他为“日本沙人”。

青年时代在沙漠治沙的远山

1972年退休后,他开始研究中国的沙漠绿化,多次漂洋过海,沿着丝绸之路,足迹踏遍了中国的沙漠。

1990年,远山正瑛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从日本来到狂风暴沙的恩格贝,成为了一名治沙志愿者。


眺望漫天风沙,远山正瑛立下誓言:今生今世,不治住沙,就不离开恩格贝。

那时,他已经83岁。

这个“坏脾气”的日本老头儿,扎根中国沙漠14年

沙漠气候极端恶劣,夏天,气温高达40度。冬天,气温又下降到零下20度。

最初,83岁的远山正瑛和志愿者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树:

先用木棍砸一个坑,然后横放沙柳条,固定住,确保柳条格子里的沙子不再流动。一个人一次只能提一到两桶水,而种一棵树却需要浇6桶水……

远山正瑛(右)带领日本志愿者在沙漠植树

每栽一棵树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个坑,一棵树,一桶水,这个日本老人,坚持了14年。

远山正瑛的勤勉与认真,让中国志愿者惊叹:

他每年会在沙漠住八九个月,每天最长工作达10小时。

1998年,远山正瑛(右)研究治沙方案

不管是统筹全局的大事,还是扫地、捡垃圾这样的粗活,都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他人。

在种树上,更是细致入微。

插条的切口要平整,长短粗细要均匀,树苗之间的距离要合理,土壤的松软程度要适中,用完的农具要清洗,摆放要整齐划一,垃圾要随身带走……


远山正瑛在修剪树木

他要求志愿者严格遵守种树的每一个步骤,即使不起眼的细节,也要做到精益求精。

每一批沙漠绿化队种植的树木,远山正瑛都会亲自做好标记

远山正瑛的“坏脾气”也是出了名的。

他脾气很倔,追求细致与务实,容忍不了毛手毛脚和只说不干。

为保持水分,树坑要深挖80厘米,志愿者少挖一厘米,远山正瑛都会破口大骂。

远山正瑛在植树

当地农民图方便,进出恩格贝不走大门喜欢翻墙,围墙被爬豁了口。屡劝屡犯,屡修屡坏,远山正瑛拉来一车大粪,把围墙涂个遍,一举杜绝了爬墙。

远山正瑛劳作时不喜欢被打扰,即使当年盟委书记到访,也被他晾在了一边,最后书记卷起袖子陪着老头子松了一个多小时的土。

记者来采访也要跟着去种树,因为远山正瑛曾训诫日本记者:“只靠报道,世界是不会绿起来的。

2002年,远山正瑛回日本过年时摔坏了腿,刚到恩格贝,就摇着轮椅直扑试验田。

……

7000多名日本人自费来到中国,治愈了“地球癌症”

为了筹集资金,远山正瑛变卖了老家多处房产。他还在日本影响最大的NHK电视台摇旗呐喊,在车站、码头、商场门口发表演讲,讲述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发动日本民众帮助中国。

远山正瑛在日本做讲座

为了培育树种,远山正瑛号召日本小学生到车站、码头捡被丢弃的可乐纸杯,收集起来整理好运到中国,抵达库布其沙漠之后再在里面放上种子,作育苗之用。

他还号召日本人“每星期少吃一顿饭”,用一年积攒下的钱来中国种树。

在远山正瑛的感召下,许多日本人踊跃捐款。

恩格贝,这个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过的地方,先后有7300多名日本人,自费自愿参加绿化沙漠运动。

日本志愿者

19岁的日本青年泉彦智,曾报名来恩格贝植树,临行前却不幸病逝。父母为了却儿子的心愿,将儿子的骨灰安葬在恩格贝。

在远山正瑛的带领下,几代志愿者不懈地努力,在恩格贝种下300多万棵树,染绿黄沙4万亩。

正是远山正瑛的勤勉与执着,治愈了“地球癌症”。

为了赎罪,他改变了恩格贝,遗愿是葬在中国

一个耄耋之年的日本老人,为何如此执着于中国的沙漠植绿?

“为了赎罪”,远山正瑛一直强调,“作为对侵略中国的一种补偿,日本应该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

以前,扛着枪来;现在,扛着树苗来。一位当年跟随日本侵华军队到过内蒙古的日本老人,再次来到恩格贝。他说他的心都在颤抖。他要栽下绿树,栽下一份忏悔,让绿色见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功勋墙上写满了日本志愿者的名字

远山正瑛曾说:我就是想快快治沙、快快栽树。我们用了三年种了100万株树,太慢了,我希望一年100万,一个月100万!

2004年2月27日,97岁的远山正瑛去世了。

根据10年前就立下的遗嘱,远山正瑛的骨灰一半埋在日本故乡,一半埋在了恩格贝——他奋斗了14年的地方。


联合国授予他“人类贡献奖”,中国政府授予他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沙漠绿化之父”的光荣称号。

为了纪念远山正瑛,当地政府制作了一尊雕像。雕像屹立在公路边,远山正瑛身着工作服,手持铁锨,脚穿胶靴,目光眺望着远方,那是他眷恋一生的土地和亲手培育的绿色。


远山正瑛雕像

铜像基座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远山先生视治沙为通向世界和平之路,虽九十高龄,仍孜孜以求,矢志不渝,其情可佩,其志可鉴,其功可彰。”

14年的寒来暑往,血汗浇灌,这片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

多年治理,恩格贝已经绿树成林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感谢远山正瑛,感谢他的勤勉与执着,感谢所有的志愿者,让沙漠变绿洲。

感谢远山正瑛,感谢这个倔强的日本老头儿;他教会我们,如何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1993年,远山正瑛先生在恩格贝矿泉水井口


一群日本人每年都出现在中国塞北沙漠里!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2016-09-16 远山正瑛 

距北京600公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一个地方叫恩格贝。这个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因风狂沙漫、植被稀疏,被称为无法治愈的“地球癌症”。

30年前,这里荒凉贫瘠,30万亩土地不见人烟;

30年后的今天,这里绿树成荫,变成了沙漠绿洲。


这个奇迹,源于一位日本老人和他带领的7000多名日本人。

一个日本人在10年前就立下遗嘱:死后一定要葬在中国。

这个日本人叫远山正瑛,日本的“沙漠之父”。

3月5日,97岁高龄的他逝世一周后,骨灰就被不远万里带到了内蒙古,埋在中国的八大沙漠之一库布齐腹地———恩格贝。


“沙漠之父”——远山正瑛


在他83岁高龄之时,义务到中国的恩格贝种树治沙,一种14年,直到逝世。


14年啊,从83岁到97岁,

远山在恩格贝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

被称为来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14年啊,一批又一批,7300多名日本志愿者

在远山的感召下先后来到中国恩格贝,种下300多万棵树,染绿黄沙4万亩!


1935年,留学中国的远山在北京东郊民巷住处与新婚妻子合影


作为国内最早采访恩格贝创业者和远山的媒体,记者王晓鸥曾于1996年和1998年两赴内蒙古,大特写《恩格贝境界》和《大漠因之壮丽》,震动全国。


远山魂归之时,记者再赴内蒙古,寻访远山的足迹,走进恩格贝。


大漠每亩5毛钱


车出了包头,一路往南植被越来越少。突然,眼前一亮:公路两旁一溜高大的杨树,间隔一望无际的草甸,隐隐泛出绿意。


不远处,七八座红瓦白墙的别墅簇拥着一幢大楼———恩格贝到了,


15年前以每亩5毛钱买下的30万亩沙漠,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胜地。


正逢植树的季节,远山先生走了,但事业后继有同胞。


助手安田变卖家族公司的财产来了,志愿者齐藤智子辞去丰田公司的工作来了,还有400多位日本志愿者已经报名参加恩格贝自费植树,日程排到了8月份。


听说来意,安田特地带记者去看远山的墓地所在。


那是恩格贝广场前的一块空地,背靠老人亲手植下的一棵垂柳,面对以老人命名的一块试验田,他曾在这里种李种杏种葡萄,还引进了日本的花种。


劳作时的远山,永远是广场上塑像的那副打扮———头戴旧遮阳帽,一身黄工作服,脚蹬高筒雨靴,左臂佩着“实践”的袖标。


一群日本人每年都出现在中国塞北沙漠里!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劳作时的远山,不喜被人打扰,即使当年盟委书记到访,也被他晾在了一边,最后书记卷起袖子陪着松了一个多时辰的土。


墓地不远处,安葬着1995年临行恩格贝前病逝的日本志愿者泉彦智,按19岁孩子的遗愿,他父母把一半骨灰带到了恩格贝。


恩格贝人都记得,2002年远山回日本过年时摔坏了腿,他是坐着轮椅飞回恩格贝。刚落地,摇着轮椅直扑试验田。


恩格贝人都记得,去年先生腿伤渐重,不得不回日本治疗,全体职工齐齐到广场送行,先生答应一定还来。半年后,远山的腿伤奇迹般好了,他孩子气地爬上园子里的大树高叫:“可以去中国了!”但病菌很快侵染了这位九七老人的肺。弥留之际,远山嗫嚅着:“我还想到中国的沙漠去……”


一梦六十年


采访三天,天天跟安田去种树,因为远山先生曾训诫日本的记者:“只靠报道,世界是不会绿起来的。”


记者知道了,什么叫“风沙漫天,一张口一嘴沙子”。好累啊,为保持水分,树坑要深挖80厘米。安田回忆,过去志愿者少挖一厘米,先生都会破口大骂。


远山的“坏脾气”远近闻名。当地农民图方便,进出恩格贝不走大门爬围墙,直至爬豁了口。远山屡修屡坏,最后拉来一车大粪,把围墙涂个遍,一举杜绝爬墙。


也是这种近乎任性的较真,才取得如此成绩———杨树的栽种成活率从50%提高到80%。甚至沙漠里气温高达50摄氏度的酷暑八月,年近百岁的远山竟也带着志愿者出门植树。勤加浇水,存活率居然超过70%。


“如果在中国不能每天种树100万棵,将会输给沙漠!”这句话,是远山四处宣传的信条。


一个垂暮的日本老人,如此执着于中国的沙漠植绿———究竟为什么?


“为了赎罪。”在生命最后,远山不断向安田重复一段记忆:1936年,留学中国的农学博士远山沿黄河考察,第一次面对库布齐的茫茫沙海,骤生“治理沙漠”的宏愿,还买了一块实验地。但日本侵华的战火烧毁了他的美梦,更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回到祖国,远山成为一代“沙漠之父”,把24万公顷的沙丘地变成了良田,日本从此无沙漠。


可远山始终无法忘记年轻时的梦想,更无法释怀日本对中国的伤害。一梦六十载,直到耄耋之年,远山终于有机会选择恩格贝作为最后的归宿———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中国创业者,这里有年轻的回忆,这里还有侵略的伤痕,境内一处“死人塔”,傅作义部队在那与日军对峙三天三夜,黄沙里中国军人的累累白骨,至今可寻。


远山坚信,绿化沙漠是通向和平之路。去年,先生获得称为“亚洲诺贝尔和平奖”的“麦格赛赛奖”,他致词说:日本自卫队应该放下枪炮拿起铁锹,去中国的沙漠种树!

沙不变绿我跳楼!


恩格贝实业开发公司总经理、远山的沙漠战友王明海再三向记者强调:远山是恩格贝的“精神导师”。


那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决定撤资恩格贝,王明海急得大面积心肌梗塞,躺在医院里五天五夜昏迷不醒。当在病床上睁开眼睛时,王明海第一个看见的,是刚刚回日本过年又折返回来的远山,老人裹着棉衣吸着鼻涕说:“我回来看看你!”


最艰难的岁月里,远山在日本全国巡讲,号召“每人每周省下一顿饭”,支援恩格贝。讲到激动处,远山常振臂高呼:“请相信恩格贝一定会变成绿洲,不然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安田就是这时认识远山的,这位家族公司的董事长,从此把生意扔给妻子,一心跟着远山种树。去年4月,安田家中着火,妻子被活活烧死,等远在恩格贝的安田赶回日本,只见冰冷的骨灰。这一切也没有阻止安田今年结束公司,到中国完成先生的遗愿———从恩格贝起步,三十年植树一亿棵!


不离不弃是远山,伴着恩格贝走出困境。1996年本报记者首次到恩格贝,这里“整整一年发不出工资”。1998年再去,“账面上人均月工资300元”。今日再见的恩格贝,已是拥有400多名职工、2亿多元固定资产的集团公司,养殖了万头种羊、鸵鸟和孔雀,种植了2000多亩苗圃与经济作物,开办了年生产能力7000万吨的矿泉水厂,还是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多年治理,恩格贝已经绿树成林


十数年艰苦奋斗,30万亩恩格贝黄沙“绿”了12万亩。“如果在中国不能每天种树100万棵,将会输给沙漠!”恩格贝人未酬的壮志,也是远山至死的牵挂。


离开恩格贝时记者获悉,今年6月,日本国内将为远山举行盛大纪念会。8月,远山的下葬仪式将在中国恩格贝隆重举行。


一衣带水、渡尽劫波的两个国度,

将永远记得这位“治沙愚公”

———远山正瑛。


来源 | 国际传媒

bg1bgb个人图书馆:http://bg1bgb.360do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