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学在历史中的发展脉络进行整体梳理。 汉传文明的根源是焚书坑儒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但是威胁文明发展的罪魁祸首不是秦始皇,而是项羽。 清代刘大魁作《焚书辨》:“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项羽进入咸阳以后,火烧阿房宫,摧毁的大量古代典籍,造成了先秦保留下来的文明毁于一旦,所以,真正把历史文明整理和传承的是汉代。汉代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树立了儒家文化的正统文化地位,儒家学派对文明继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家不需要政治,但政治需要儒家。以儒家文化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石,形成正统文化。 历史选择了儒家。 儒家在文明传承中的主角地位保持至今。 中国文明没有断过但在汉代被重新架构,先秦的经典文化遭遇重创以后,汉代通过文学者的记忆重新复原古代重要典籍,在著书过程中,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整理,使得中国文明第一次被重新架构。 焚书坑儒:来源于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五厄: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 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 五厄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牛弘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挟书律:是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和个人一律不得藏书。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 独尊儒术: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先秦的情况,撰写对汉传文明这种情况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