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珍小識│怎樣保存沒有裝裱的書畫?

 昵称33029374 2016-09-14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Mr. Shu Guangqiang, who is an expert in handsrol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preservation. Through his experiences in repairing and framing paintings, he noticed some artists and collectors have no knowledge of preserving unframed art pieces. In fact, improper storage will shorten the life of artwork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about ways of storing and preserving unframed paintings.

專業卷軸書畫修復師舒光強先生多年來一直從事書畫修復和裝裱,在他實踐的過程中,常發現一些書畫藝術家和收藏家對沒有裝裱的書畫保存欠妥當。發現作品上常有裂痕、髒物、人為性的污染、撕裂、破痕、油蹟、塵埃、折裂、手印、墨污、油污、殘缺、墨色洇散、顏色脫落、擦破畫面、印泥擦花等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人為性損害」。這些錯誤對字畫的保存不宜,有損作品的壽命。鑒於此,與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這類書畫作品的保存方法。




沒有裝裱的書畫,行業人稱之為「軟片書畫」,它是指作者寫繪在紙和絹上的作品,未經托裱加固,行外人則將此稱之為沒有裝裱的書畫。這類作品具有質地軟,易變形(主要是絹、綾類材質作品),表面細膩平滑,均勻綿韌,容易撕裂扯破,表面容易弄髒,容易產生折痕,空氣中的水份和塵埃容易積澱在作品上,長時間會導致表面發黃,生產黑點等特點。還常會與 外界發生摩擦,從而傷及到作品。有時空氣中的塵埃、鹽類物質與作品接觸,遇水後容易發黴發潮,還容易和作品粘連在一起,若發生這種情況, 對作品的危害就很大了。由於軟片書畫的這些特點,常會造成保存不當, 毀於戰爭火焚、黴爛蟲蛀、水浸塵蝕等人為性毀壞。另外,軟片書畫,容易被看成是不好的作品或被視為書畫 家的創作稿(與完整書畫作品有別),而不被重視,有時會被順手遺棄。種種情況,實在令人痛惜。

 

對博物館、美術館層面而言,此類書畫作品的保護是一個寬泛概念:既包括書畫作品的保存環境、管理者的宏觀決策、經費的長期投入、博物館的選址、博物館材料的選擇、博物館庫房、展廳緩衝間的設置,以及書畫保存的整體環境、保存展示小環境 的恆溫恆濕、照明、防空氣污染、防蟲害,對溫度、濕度的控制、工具、運輸、包裝、安全保衛設施,對自然災害的預防等方面。也包括書畫作品的包裝、運輸,以及包裝、運輸過程中,使用的囊匣、木匣、盒等外包裝形式。同時根據作品質地的不同,需要進行「量體裁衣」,專門設計囊心。對易損壞的書畫,還需設計專用的防護加固裝置,以此避免書畫在運輸和佈展中的損害。

 

軟片書畫的保存與材質有密切的關係。書畫家所使用的書寫材料多種多樣,所採用的保護方法和注意事項各有不同,概而述之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紙質類材料,這類材料又有生紙和熟紙的差別,生宣主要用於大寫意作品,自明清以來是書畫創作的主要材料,常用的生紙有宣紙(主要是特淨皮、淨皮和棉料三種)、竹紙、白麻 紙、夾江紙、富陽皮紙、遷安桑皮紙、溫州皮紙等。熟宣則多用於工筆類作品和兼工帶寫作品的創作。除此之外,又有各類加工紙,這類紙在明清時期主要用於書法創作,常用的加工紙有蠟箋紙、粉箋紙、流沙紙、雲母紙、瓷青紙、金粟山藏金紙、虎皮宣、灑金紙、泥金紙等等。就一般情況來講,生紙、熟紙和各類加工紙都不能用力折疊,一折就會斷裂,造成作品的破壞。




二是絲質類材料,常用於寫字和畫畫的絲質材料有絹、素綾(板綾)、 花綾、帛、羅、布、緞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絹和素綾。寫繪在絲質材料上的作品在保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用力扯拉,否則經線和緯線的位置發生會移動,作品發生錯位元,造成對作品畫意的破壞。另外,絲質類材質,大多不耐髒,容易污染,操作者在對此類作品進行保存的時候,一定要將手洗乾淨,並用毛巾將手擦乾,再戴上白色的手套,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破壞。



綾本

 

無論是紙質類材料還是絲質類材料的作品,其保存都有一定的方法:存放此類作品時,不可將其沿邊折疊成豆腐形狀的小方塊兒,否則會將紙和絹的經緯折斷或折損,造成書畫的受損。其次,折疊過的作品,還會在折痕處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跡。折痕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折疊者用力去捋平折線,使折疊得更為牢實,手上的汗和塵埃會在潔白的紙或絹上留下一道清晰明顯的黑色折線。由於折疊存放作品的方法方便、快捷、所佔空間小。 因此,此種存放作品的方法在藝術家、博物館、美術館等美術機構中有不同 程度的存在。這種保存軟片作品的方法極不可取,會對作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這種做法應該杜絕,相關人員應當引起的重視。



小幅軟片書畫的保存

 



此類作品正確的保存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二種 :一是平放法,即將軟片作品直接平放在畫櫃裡,並在作品的上、下兩面各襯一張潔白的棉薄的油紙。油紙主要起到防潮、防塵埃和防摩擦的作用。若無油紙,用一般的宣紙代替也可以。這類作品應該存放在專門的畫抽櫃中,將畫存放好後,要將抽屜鎖起來密封好,免得其他外物、塵埃及水份入侵。此類作品的存放,適用於尺幅較小的作品。




二是卷存法,這種方法實用於一些尺幅較大的不宜直接平放的作品。可選一根乾淨的圓形的塑膠管(口徑因書畫的大、小來定)並在塑膠管上包一層乾淨的宣紙。再將作品卷在塑料管上。作品的卷放要鬆緊得當,兩邊沿口要卷平。將作品卷好後,可在外面包一層乾淨的宣紙,起到防護畫心的作用,若有條件的也可在外面再包一層水油紙。這類作品的存放,一般是獨立成幅,單獨存放。為了便於查找,可將作品的作者、尺寸、質地、作品名稱等基本內容,寫出來放在顯眼的位置,方便以後查閱。

 

平放法與卷存法,是軟片書畫保存的常用方法,它宜於操作,不費時,對作品又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只要保護得當,損害隱患相對較少。但此兩種方法均是保存軟片書畫的權宜之計,只可作為臨時性的短期保存。若要長期存放,則應該採用更周密、更科學、更系統的保存方法。

 

軟片書畫的保存與其它裱件作品的保存一樣,又有一些禁忌—忌火、 忌水、忌黴菌和忌蟲蛀等。其中火和水是最大的兩個禁忌,黴菌和蟲蛀可以進行人為性的防範。

 

軟片書畫若遇到明火,立即就會成為灰燼。有些朋友有一邊抽煙,一邊欣賞書畫的習慣,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若不慎,火星掉到畫心上,輕者在作品上燒個洞,重者則全毀。而且煙熏對書畫作品也有一 定的損失,這種不好的習慣應該引起注意。

 

同樣,軟片書畫作品也忌水,若遇水,短時間的浸泡還可以想辦法處理,方法是將浸泡過的書畫作品,取出放在自然處晾乾,待乾透後。再用清水進行清洗,再將畫心托裱起來保存。



水漬痕

 

軟片書畫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水和塵埃不停的運動,會遂漸集聚在作品上,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作品上就會萌芽長出細菌,細菌與空氣中的水和塵埃進一步結合,細菌會進一步擴展,逐漸形成菌群落,會長成黴斑。軟片上的黴菌極其細小,直徑約幾微米,通常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得見。黴菌會浸蝕書畫材質上的原料,從中攝取養分,再分解出有機酸,從而逐漸侵蝕書畫作品的原材料結構,使之遭受嚴重的破壞,長有黴菌的作品長期存放,會大大的減少書畫作品保存壽命。

 

蟲蛀


為了防治軟片書畫上的黴菌,我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進行預防 :一是控制好溫度和濕度,軟片書畫的保護溫度大約在 22 到 28℃之間最為合適,濕度可控制在 80% 到 90% 之間;二是在包裝好的軟片書畫內,存放一些防黴的化學試劑,如五氯酚鈉,多聚甲醛,環氧乙烷,麝香草酚等。存放的時候,最好將這些防黴劑包裝嚴實,不能污染到作品,這是一個千萬要注意的問題。

 

古人為了書畫不被蟲蛀,想了很多的辦法。常用黃檗或花椒,苦楝子熬成汁液染在紙絹上。又常用麝香、芸香、樟腦、萘球等來驅蟲,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對防蟲和驅蟲都有一定的作用。近年來,一些博物館和美術館,除了對作品本身進行防蟲和驅蟲以外。還採用借助外物的方式進行驅蟲。他們用少量的樟腦和冰片,將其溶於 80% 的酒精液中,再將溶液刷在一張乾淨棉薄的紙上,將其晾乾後,根據畫心的大小方裁好,夾在書畫中間,對防蟲蛀有明顯的果效。

 

另外,一些人為了方便,常將軟片書畫用圖釘直接釘懸上牆上進行欣賞。也有用漿糊粘貼或透明膠帶直接貼在牆上的,這些方法都是對作品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應該堅決禁止。

 

軟片書畫不像其他經過裝裱的作品,有命紙和覆背紙進行過加固工藝的處理,畫心的上、下、左、右四邊又加飾了鑲嵌料進行保護。相比較而言,軟片書畫更為脆弱,更容易遭到破壞,更容易遭到外力的侵蝕。它更弱不經風,更「小鳥依人」,更需謹慎小心的呵護。處處注意,有針對性的保護,才可以避免軟片書畫少遭各種「劫難」。(節錄文章,擇自嘉德通訊2016第四期頁154-157 舒光強《怎樣保存沒有裝裱的書畫?》)


長按右側二維碼

選擇識別,即可關注

中國嘉德香港微信


↙ 點擊原文鏈接 訪問嘉德香港網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