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执”与“觉知”的辨析/慧广法师

 cg1226 2016-09-14
“我执”与“觉知”的辨析/慧广法师X

如何在我们当前的生命中,直接指出这个我来,以便证明人生命中有些永恒的存在?
这可能要配合修行的功夫了。
首先,我们先将心静下来。心静下来之后,内外一切动的现象对我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明显。于是我们很清楚的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有车声、人声、风吹草动的声音、鸟叫的声音······这些声音有大有小,但都是有生有灭的;某些声音生起了,我们知道;某些声音消失了,我们也知道,尽管一切声音都是有生有灭的,可是,我们这个“知道”——内心的觉知,并没有随着声音而生灭。
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知道心里:一个念头生起了——消灭了,而这个“知道”并不生起也不消灭。心里有了念想,它知道心里有动相;念想消灭了,它知道心里的宁静相。
平常,我们不注意它的时候,当它觉知动的时候,似乎就融入动的一部分;静的时候,又成为静的一部分。其实,它不动不静的,当我们静下心来体会时,就知道,它和动静是对待的;动静是所知的,它是能知,也就是说:动静是客观上的存在,它是主观上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包括我们人的身心,的确是有生有灭,所以说它们是无常无我的;但这乃是所知的、客观上的东西而已,不应该将它们看作是真正的自己。
不论外在世界,或是我们的身心五蕴,都是经由我们内心的觉知才存在的。从此,我们就知道,生命中除了五蕴之外,还有个觉知五蕴的东西存在,我们所以知道有五蕴、有山河大地、是非人我,都是源于这个觉知。
它似乎是无时不知,不仅在我们醒着时,知道一切声音的生灭,就在我们睡觉时,它似乎也没有消失;否则,梦中的事,醒来后我们如何会记得?我们睡觉时,它不但不消失,似乎也不睡觉的;不然,我们在睡觉时,如何经人一叫喊,我们就知道而醒了过来?
可是,它不是无常的。
它不生也不灭,有生有灭的乃是相对于它的五蕴,是它所认知到的客体,不是它本身,它本身似乎是恒常如是的。
而且,它也是独立存在——只此存在,不见有两个、三个,因为,它既不生,就不会增减;不灭,就不会减少,恒常如是,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是独立的。
它也是自主的,它知道动
、知道静,知道妄想、烦恼,但它不随之动静,不随之妄想、烦恼,只是知道而已。人们所以没入动静与妄想烦恼中,那是人们舍弃了它,而以动静、妄想烦恼为自己,无知而甘愿如此。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在动静或妄想烦恼时,有个知道动静,知道妄想烦恼者,它本身并不动也不静,不妄想也不烦恼。它在一切中,却又超于一切,不受一切的影响;这岂不是自主的存在——自由而自在吗?
它也能够支使身心,它要说话,嘴就说话了;它要走路,脚就走路了;它要心里不妄想,妄想就停止了(如果妄想停止不了,这是个人妄想习气重,怪不得它。)从此可以知道,它是统治着我们的身心。
如此,这个存在,岂非具足常一主宰的性能?这不就是我吗?
六、结论
当然,说它具足常一主宰,说它是我,都还只是推理之言。
但有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了,那就是:人的生命中,除了五蕴之外,还有它的存在。
而且,五蕴的存在,还是经由它的认知。然后才知道存在的;它是能知,五蕴是所知。如此,已经可以确定五蕴只是客,不是主。五蕴无我,已不能说是人无我了。人,应该是指它而言;五蕴只是人的附属品,不是人的本性。
只是,不可否认的,它仍然是相对于五蕴的存在。五蕴是所,它是能。如此,便还不是真我;必须能所不立,而后独露真常才是。但,话说回来,体用是不二的,当用之时,全体是用。前节的推论,纵然是以用为体,然而,已经将“我”彰显出来了。所以,人是有“我”的。
——摘自慧广法师(台湾)所著《生命的真相》,原章节题为““我”的指认”。
相关博文:
榴莲、我执与爱情(阿明)
识破我执心的诡计/吉噶康楚仁波切
断法—能最快断除我执的‘极端’法门
斩断我执根株—摧魔军阵舞/钦哲沃色吉美宁玛
凡夫“自我”认知的三个特性/竹清嘉措仁波切
五蕴非我的引导开示/竹清嘉措仁波切
“阿赖耶识”与“烦恼识”的运行机理/创古仁波切
凡夫与佛的觉知有何不同?/创古仁波切
禅修其实是一种不带评论的觉知过程/明就仁波切
噶玛巴嫡子敦谢增巴临终猛修解脱的公案/乌金祖古仁波切
认知明觉被称为“独一圆满之王”/措尼仁波切
“本觉”像是一个天生的秘密/措尼仁波切
藏传佛教各派“大手印”见地综述/札勒那措朗仁波切
所有本尊修持的唯一目的/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不要将“光明”误解为“光芒”/创古仁波切
为何分别心到最后总是失落和失望/措尼仁波切
与道友关于“自我”及“梦境”的Q聊记录/阿明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四点差别/慈诚罗珠堪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