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Kengo Kuma 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等。 建筑作品融合日式和禅意。擅长使用木材、布、竹子等天然材料。“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隈研吾
长冈市政厅(日本) “长冈市政厅”建筑物中央部分被称为“中央土间”的广场。在隈研吾看来就是一个洞穴。因为儿时对家乡洞穴的记忆,使得“洞穴”成为他建筑设计的一大主题。而洞穴是连接左右两侧事物的媒介,使得左右两侧的空间发生对话。在物体间,人和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就通过这种方式在洞穴的环境中牢固地牵连着。它不像洞窟那样封闭,而是在唤起公共性的同时,光明正大的展现出来。
大量的运用了千鸟格(有点像西洋跳棋,只是将表面设计得凹凸起伏不平)的形式。这样的手法将表面设计的更加轻盈,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 墙面和顶面用的是本地产的带树皮的杉木,这让整个空间里附着着生物般的温暖感,使得建筑成为了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那柯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日本) 这是一座展示浮世绘画家安藤广重作品的美术馆。其设计理念是:将安藤广重在木刻版画作品中创造的独特空间结构,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来。安藤广重曾尝试通过层次的叠加表达三维空间,该方法与西方绘画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并对印象主义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产生过重大影响。该建筑以当地杉木制成的百叶窗来体现这种叠加方法,所有的杉木都经过防火和防腐处理。
顶面和墙壁都笼罩了木质格栅。展现出了木板的轻巧,同时也感受到材料带来的柔软的感觉。 这种格栅所带来的细小的褶皱感,使得整个空间并不固定封闭。 竹屋(中国) 位于中国长城脚下。是一个彻底用竹子做出来的建筑。与其说是做一个建筑,不如说是希望做出一片竹林。 在这里,竹子不是单纯地作为材料,而是作为竹林状态的一部分。比起竹子本身的质感,竹林中的光线、声音和触感显得更为重要。 竹屋内部的地面高度有着不同的变化,应和了在竹林中上上下下的失重感觉。 可以称之为“竹林避舍”,算是一种反城市、反权力的竹林。 CIDORI(意大利)
星巴克咖啡太宰府店(日本) 也是使用积木拼接的原理。 其中细小的木头部件不只是室内装饰,而是作为建筑支撑的重要结构部件。 钢筋混凝土这样的材料无法回收利用,而且改建也很困难。面对这种极权主义的特征,积木般木头的搭建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并在一步步地进化发展。 银座Tiffany 大楼(日本) 格栅被称为是隈研吾先生建筑风格的特殊标志。而格栅最重要的是留有间隙。比起组成格栅的一条条木棒,留出间隙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Tiffany大楼的立面正是因为有了间隙才变得很生动。 大楼立面幕墙中的每一片玻璃以四个角为线索,每一片的角度都不一样,这样才能使玻璃之间产生间隙。 水玻璃(日本)
“水玻璃”正是在日向邸边上。不以形为主要,以陶特的关系为出发点,进行了空间和细部的设计。使它成为一个消失的建筑。 Tee Haus(德国) Tee Haus是用一种叫做“Tenara”的柔软膜材料制作的一间轻柔的茶室。 要使用时只要从仓库中拉出来,让膜舒张开之后就是一个茶室。 建筑似乎可以像衣服那样亲近。 伞·Umbrella(意大利) “伞·Umbrella”是用一种叫“Tyvek”的廉价防水布做成的。比起用普通伞的尼龙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建筑一直保持轻柔感。 非常容易搭建和拆除。 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感受空间。与人们处于建筑空间中的感受相比,再华丽的装饰也是无用的。我想,有时简约、质朴也正是从另个方面更加注重感受吧。 本文小编
最喜欢的建筑师是高迪,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才属于上帝。”每当看到他运用的曲线,在光线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流动的形态,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柔起来了。 「设计疯语」:建筑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才是建筑的至高境界。 .................................................................................. |
|
来自: Ruogu_Desig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