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源
不少人以为易经就是周易,两者只是称谓不同。实则不然。此二者乃从属关系,易经包含了周易。
具体来说,易经不是单独成篇的,它包含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此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不过前两部书已失传,唯独《周易》一本流传至今。
周易内容
相传其是由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而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主要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有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之“经”
周易内容《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以下分别一一说明。
1、卦画:即卦的符号,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2、卦名:顾名思义即如上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3、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4、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5、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如“复”卦,上“地”下“震”,内“震”外“地”,“谦”卦为“坤”上“艮”下,内“艮”外“坤”。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