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 亲 的 月 饼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6-09-14

     

陈林如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大街小巷的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仰望明月,心寄故乡,每当此时此景,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儿时母亲做的月饼。

我的童年,正当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月饼也成了奢侈品,一是要凭证供应,每户一两斤;二是没钱买,有时分了指标,也买不起。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七月刚过,我们就扳着指头数日子,盼中秋节快到,因为中秋节有月饼吃。虽然那时的月饼,只是普通的面粉做的,馅子也只是一点点红糖,上面撒了点芝麻,硬梆梆的,俗称“麻饼”。如今市面上也几乎看不见了,今天城里的孩子可能送给他都不会吃。可在那时,简直是我们心中的宫庭点心。记得每到中秋节那天,吃过晚饭,母亲就拿出月饼,一人分一个。于是,我们就紧紧攥着月饼,得意地举着,跑到外面去,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慢慢地咬,细细地品,尽量让这种滋味、这种享受多停留一些时间。

可即使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月饼,有时也吃不上。我家人口多,弟妹五个,父亲身体不好,主要靠母亲挣工分,不但没有年终分红,连口粮钱都要欠生产队的。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策控制下,所有赚钱的门路都堵死了,如果生产队分不到钱,家是连一分钱都没有。

中秋节越来越近了,妈妈想了好多办法弄钱,想把计划供应的月饼买回来,好让孩子们吃上月饼。可借吧,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好不了多少;找点东西卖吧,可家里能卖钱的东西都卖光了。母亲急在心里,脸上布满了愁云。可我们几个孩子仍是成天议论着吃月饼的事,甜滋滋的回忆着吃月饼的美味,数着指头计算着吃月饼的日子。

转眼,中秋节到了。母亲对我们说:“孩子们,妈没钱买月饼,妈给你们做月饼吃”。那天,母亲早早的起床,不知从那儿弄来的糯米,掺上一些粘米。然后用石磨磨起来。磨好粉后,母亲又去生产队开工。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一回家,洗了手,立即开始和面做月饼。从什么地方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是糖精(那时,糖同样是一种奢侈品,计划物资),兑上水,倒入米粉中拌起来,然后做成一个个形似月饼的米粉团,再在上面撒上一些芝麻。母亲在灶上忙着,我在下面烧火,红红的火光映红了我和母亲的脸庞,弟妹们围着灶台,盯着母亲做月饼,口里不停地咽着口水。母亲在锅里放了一汤匙油,一会,又加了一点。一边说:“今天吃好一点”,然后把“月饼”一个个摊在锅底,嘱咐我说,“火不要太大了”。

月饼熟了,软软的,黄黄的,香喷喷的。一出锅,我和弟妹就抢着吃,人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不停地说,好吃,好吃。看着儿女们兴奋的样子,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这就是母亲做的月饼,一种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月饼,一种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每年的中秋节,每当我看到月饼,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母亲对儿女的博大爱心。 

20038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