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全球盛行走路运动
薛烨是中国走班族”中的一员。他抛弃了自己的小奥拓,每天走4.8公里,耗时1小时多一点。体重由160多斤降到140多斤,坚持2年多的时间,体重慢慢递减,人瘦了,精神也越来越好。现在不管去哪儿,他能走就走,坐久了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在步行成风的西班牙,下班后,更是举国上下都会外出散步。美国最新一项调查发现,全世界最爱走路的是澳大利亚人,每天平均要走9695步,其次是瑞士人,每天走9650步。在亚洲,最爱走路的是日本人,每天要走7168步。
在荷兰,有一个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经坚持了100年的时间。心血管病专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记者,如今,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走路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项目。仅北美洲,就有8000万人参加步行运动。美国有350个徒步俱乐部,瑞士则有120个。英国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明确写到了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
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鼎力推荐走路,目前已走路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保健运动。当你为没时间健身、打球,缺少运动而苦恼的时候;
当你苦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而心烦的时候;或者正准备尝试识某项健身运动却为其难度望而生畏,那就采纳我们热忱的建议,请不妨试试;
走为上计的魅力!让走路为你的健康护航.

三. 走路的频率和标准
日本学者认为,成年人每天应步行5000步,大约需时45分钟,相当于4公里路程。青年人应步行10000步。
步行时间(分钟)=100-年龄,例如,70岁老年人每天应步行30分钟,40岁中年人应步行60分钟。请记住一条规律:6000步=60分钟=6公里。
健身步行速度的标准:以能和同伴从容交谈为适度。如果喘不过气来,就是速度太快了。当你走上坡路时,这条规则更为重要,一
般把步行一定距离而不至于产生疲劳的速度叫做经济速度,即以消耗能量最小、最省力的速度。达到健身效果的运动心率为有效心率,其有效心率范围是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85%之间,即心率控制在110-130次/分,但是,要保持该强度至少需要步行15分钟以上才会有效果而且是安全的。
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运动强度应从轻度、再中度循序渐进。一个理想地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是:以运动强度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步行5公里,每周至少3-5次,每次45-60分钟或慢跑20分钟,就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各人要根据自身的体能情况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
快走的速度:每秒走两步。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认为,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
步行运动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逐步适应后要坚持每天锻炼。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的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用走跑结合来达到健身目的。
曹建民说:步行运动并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最好是锻炼完微微出汗。洪昭光则指出,要想看走路的运动强度够不够,可以自己测一下心率,一般来说,走路后心率 年龄=170左右比较合适。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
据专家研究,快速步行以每小时走5.7--6.4公里的健身效果最好。一位78岁从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医教专家工作40多年,不幸于1980年胃癌手术,1989年胆总管改道手术,以他20多年的健身体会,采用散步、快步走、快慢走交替、快走慢跑交替较好,并按照运动处方锻炼更佳,现已存活25年,受益匪浅。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每天的走路时间加起来最好不要低于一个小时。以中等速度(每分钟90—120步)来算,走一个多小时,路程在一万步左右、5—10公里之间比较合适。

四.走路的益处
简单的走路为何有这么多好处呢?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长时间、有节奏、速度相对较快的走路,之所以能改善健康,
在于六方面原因:消耗热量,利于控制体重;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延缓衰老;活动筋骨,疏通淤滞脉络;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疲惫的大脑放松,恢复精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补充说,按正确姿势行走,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最关键的是,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老少皆宜。
快走能防治防很多疾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
美国《临床肿瘤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经常快走锻炼,生存率要比不爱走路的乳腺癌患者高45%。
对更年期女性来说,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显,过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弗勒说:'很多人对这种简单而效果显著的保健妙方持怀疑态度,但一经依照方法实践,
在心情欠佳时随意快步走10分钟,事后都觉得自己的疲倦顿消,身心畅快无比,处事有冲劲。这种美妙的感觉至少能够维持两个小时左右。这说明每天10分钟快步行走不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裨益,且更能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而且,每天散步30分钟,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
另外,多走路还可以预防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骨和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病变。医生常给予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药,但效果并不理想,如大剂量服用则可损胃伤肝。最近的研究发现,按时坚持散步可增强常用剂量药物疗效,使膝关节功能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服药量减少,步速敏捷。所以,老人即使无病,坚持按时步行还可舒筋活血,有益健康。

五.走路的姿势
走路有这么多好处,是一项人人都会的运动,但是,
如果方法不对,则会适得其反。要让它真正的发挥实效,还必须注意姿势不能太放松,正确的走路姿势:
“应该是抬头挺胸,放松肩部、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 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 上肢随步子有节奏的摆动,全脚掌着地,
两脚落地有节奏感,步伐适中,走的线路要直,不左弯右拐。每分钟大致走60~80米。每天步行30-60分钟,强度因体质而异,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这是正确的走路姿势。
闲庭信步、低头走路、背着手溜达、把手揣在兜里、两臂紧贴在身边……步行时身体太放松,这样是没什么效果的。虽然都在走路,但,这些并不是正确的走路姿式,对健康的帮助也不大。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零
健身步行和普通走路或闲庭信步式散步是不同的,健身步行要求必要的速度和时间对身体产生代谢刺激作用,并要有步行技巧才能有运动效果。要充分发挥双臂的作用,只有甩开手臂才能迈出大步,还要有意识地直起腰背、由腰部带动身体阔步前进。注意迈步时脚跟先着地(跑步是脚尖先着地),再以脚尖用力蹬离地面。两脚脚宽约5-8厘米,避免步伐过大产生身体摇晃。呼吸节奏保持在每三步吸一次,再走三步呼气。
美国《预防》杂志有文章指出,走路时把意念放在脚上,感觉脚跟到脚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的作用。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楼梯;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缩小腹上,走路时臀部适当地向前扭动,让腹部肌肉承担更多的力量。归纳起来,走路有以下姿势;


1.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指出,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但是,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苟波提醒,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2. 走一字步缓便秘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3. 拍打行走呼吸畅
这是传统的健身方法。就是在散步时,利用两臂的摆动,手臂拍打肩﹑胸﹑腹﹑腰等各部位,有舒筋活络﹑缓解紧张﹑消除疲劳之功效。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据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介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4.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
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5.走走跑跑燃脂肪
授苟波指出,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6.正步走气质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身体健朗、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周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别,采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7.踮脚走能护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教授李跃华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
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8.快走减肥提精神
快走易于掌握,快走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平地快走对膝关节、踝关节的压力小,适合包括老年人、体弱者、严重肥胖者等几乎所有人。作为典型的有氧运动,快走消耗的能量与慢跑接近。近年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它的健身作用是多方面的: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快走比慢走消耗的小腹赘肉多出了5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周快走三次。每次时间不长,15~30分钟,远远比你每周散步两次,每次走上一两个小时更能减小肚腩,即使两种方法消耗的总热量是一样的。这些快速走路能在八周里让你减掉将近10公斤。
每小时步行5-7公里之间,每次锻炼30-60分钟。步行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次以下,这样可振奋精神。此方法是在普通散步的基础上加快步行速度,配合手臂摆动,这种步行方法,加大了运动强度,身体健康者可多练习。每周2~3次就可达到满意效果。'快步行走,情绪放松,特别是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你会心情轻松、愉快、平静,减少忧虑,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


9.普通散步享休闲
用慢速和中速行走,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适宜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休闲。
10.定量步行验锻炼效果
包括在平地和坡地上步行。例如在3度斜坡上步行100米,渐渐增至在5度斜坡上行走15分钟,再在平地上行走15分钟。此法就是每次规定时间或距离、规定数量,从而提高练习质量来健身的方法。如步行的时间不变,逐步提高走路的距离。这种方法对检查评价自身锻炼的效果有一定意义,可适用于中年人。
11.摆臂散步法强心肺
散步时两臂有节奏地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带胸廓的活动,适用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同时对增强心脏功能也有益处,因为手太阴肺经与手少阴心经均分布在两手臂上,有节奏的摆动手臂,
无疑能够牵动这两条经络所联系的心肺二脏, 增强心肺的循环功能.
12.摩腹散步调肠胃
一边慢走,一边逆时针揉腹部,
这对有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的人很有益处。药王孙思邈就坚持“食后即以热手摩腹”,他认为:“食毕摩腹,能除百病”。
13.听曲散步减压力
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也有助于消化。但不要听那些感动的歌曲,那样会不自主的加快步子,不利消化。


六.步行的惊人效果
一项针对2603名男女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左右的人,不管其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于30分钟的人的4倍。综合专家和走路践行者的体验,步行能够产生以下惊人的效果;
1.走路有助于大脑健康; 步行能防治老年痴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化,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意大利学者召集了749名记忆力有障碍的病人,记录他们的体育锻练情况。4年后发现,那些爱散步的人比不爱散步的人最终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低27%。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
美国专家通过长达1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证实,120名年龄在55岁~88岁的男女志愿者每周散步3次,每次40分钟,结果证明多走路确实可延缓大脑衰老,维护大脑健康。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大脑会随着年龄老化会萎缩,这会引起记忆力的减退,然而,科学家发现受测者在坚持走路一年后,走路不但有助于维持大脑的体积,还能让大脑体积增大了2%。与此同时,另一组中老年人则进行拉伸运动等一系列的其他锻炼,一年过后,测试发现他们的大脑同一区域尺寸不但没有增长,确缩小了1.5%。可见,走路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大脑体积的变化,他们之间存在成正比的关系。根据一项新研究映正,走路帮助大脑增长是无疑的,即使是老年人,每周进行3次步行锻炼,大脑负责记忆的组织范围也会增大。散步能够维护大脑健康,
也能防治老年痴呆症。
匹兹堡大学的科克·埃里克森表示:即使人的年龄已经很大,但大脑仍然处于可发育期。直到非常老的老年期,大脑仍是可以调整的。即使大脑收缩,认知水平开始下降,这个趋势并非如我们最初认为那样不可逆转。走路运动似乎是最有效的改进脑部健康和认知能力水平的方法,直到很老的时候,甚至一生都可以。这不需要很大量的运动量才能取得如此效果,只是非常少的运动量,就能把年龄的时钟往回拨两年。
增强大脑功能:美国专家研究表明,步行防大脑萎缩、阻止老年痴呆的途径之一,
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步行能增强血液循环,增强大脑功能,使之获得充足的氧气,
改变精神恍惚,使神志清楚灵活,坚持挺胸走路还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力,推迟大脑衰老。人的大脑所需的氧是全身的40%,其血液的需要量是其他器官的30倍。供给大脑的血液越多,其思维记忆能力就发挥得越好。挺起胸膛可使丰富的血液顺利输送到脑部,保证大脑所需的乙酰胆碱、卵磷脂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保持敏捷的思维、良好的记忆。


2.疏通经络:中医学的理论认为,经络具有联系全身脏腑,器官,四肢百骸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是由分布在全身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任督二脉等组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沟通表里、联系脏腑、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脏腑有病, 可以通过经络联系内外的功能反应于外, 反之人体感受外邪也可通过经络传到内脏,
针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的原理就是根据经络的这一作用来实现的. 步行之所以对经络有益处, 是因为足上有经穴, 足底本身就是全身的缩影,
按摩足底, 具有保养全身的作用, 再就是有节奏的步行, 客观上也起到牵拉整个经络系统的作用, 这对强化经络系统,
疏通经络阻滞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本条为yzy感悟语)
3.增强心脏功能: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使心搏和缓而有力。长期坚持步行,能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的症状。
洪昭光指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