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意心理学》(美)斯腾伯格 创造力的六大心理资源(4)

 退休工程师 2016-09-15

动 机

低买高卖的投资者受利益最大化驱使会不管别人怎么想,高创造力的人也是如此。要超越潜能真正表现出创造力,个体需要动力。创意人员应该 充满活力 , 多产 并且 目标明确 。目标可以是外在的(如钱、权力以及名望),也可以是内在的(如自我表达,个人挑战)。在金融市场中,赚钱是最重要的。对于创造性工作而言,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都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体全力以赴。

创造型个体的确精力充沛,专心致志。西蒙顿的研究表明,比起普通人来,他们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在学术领域,他们发表更多的文章,而在技术领域,他们也能做出更多的创新。格鲁伯(Gruber)观察到,这类人的一生中充满着一连串相互关联的计划。他们的目标可能很清晰,也可能不那么明确,但他们总是会努力去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正如被试指出的那样,尽管具有创造才能的人 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成就 ,但实际上他们是被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他们几乎总是在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同理,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很少能做出杰出的贡献。

环 境

有的环境能滋养创造力,而有的环境则会压制创造力。试想一个三年级学生正在学习太阳系知识,他的老师想了个好主意,让学生穿成宇航员的样子模拟登陆火星的情景。作为心理学家,我们很欣赏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有比假装成宇航员更好的理解宇宙问题的方式吗?接着,另一个学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在宇航员着陆时他想扮成马丁叔叔和他会面。教师立即否决了这个提议: 我们都知道火星叔叔马丁是不存在的。

显然,这不是一个能促进奇思怪想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力是人与他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能够激发和鼓励不同凡响的创意的环境必然能使新思想层出不穷。

要产生创意,要低买高卖,个体必须承担冒犯甚至威胁到他人和他人信念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甚至要拿自己的职业生涯、朋友或名誉做赌注。那么,谁还会想要创造力呢?我们的答案是,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因为创造力是技术、文化、金融、知识革新,甚至个人提升的源泉。如果那些本应该培育创造力的人真正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那么这个世界必将充满日新月异的活力。但是,这真是他们想听到的话吗?第2章

什么是创意,谁需要它

只要随便瞥一眼报纸,或者和你的朋友、同事聊聊天,你就会发现许多各种急需创造力来解决的问题,而其中一些已经被个人或公司巧妙地解决了。我们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档电视节目给两个厨师提了一个可笑的要求 做出150加仑的人造鱼子酱,结果他们用木薯淀粉包裹焦糖调味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一个为学校募集资金的项目中,学生学习推广健康食品,学校则可以从销售收入中分得部分利润。一家建筑公司准备为有孩子的女职工提供灵活的日托服务,因为这些女职工是公司的重要成员。由于这项工作的时间表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而且母亲们经常加班到很晚,甚至周末也要加班,所以她们经常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公司为这些孩子办了可随工地转移的流动托儿所。

什么是创造力

我们所说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产品很新颖也很实用,那么我们称其富有创造力,这是创造力的两个基本元素。新颖指的是从统计的角度看很少有,与其他生产商生产的东西很不同。新产品具有原创性以及不可预知性,可以给人们惊喜,因为它远不是通过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够想到的。产品的新颖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些产品与之前的产品有略微的差别,而有的则可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最高水准的创造力表现为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于先前的产品,而人们对于产品新颖性的知觉也取决于他们先前的体验。

据说天才一秒钟就能记住本站网址 psy.jingjixue.info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