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挽救婚姻的总是女人?

 昵称535749 2016-09-15
发表于2016-09-13 09:05:17

46632905_xxl.jpg

文|石欣 壹心理专栏作者

为什么寻求婚姻咨询的女性更多?

我的心理咨询室里经常会迎来各式各样的女性来访者,原本似牡丹若玫瑰的女人们遇上婚姻难题总是被折磨得打了蔫儿,诸如老公出轨、无性婚姻、家庭暴力、离异再婚……

不管哪一桩都让人泄气到极点。有时候加上一个难搞的婆婆和叛逆的孩子,日复一日的苦闷生活把原本温柔似水的女人打磨得坚硬,硬到谁碰上就戳出血。女人自个儿内里却是被泪水沁了个透,浇成了软软的湿棉花,瘫坐在墙角,撑不起站立的姿势了。

到底是所谓感性的特质让女人更容易陷入婚姻的迷局,还是婚姻危机更容易激发女人的不安呢?

基因、激素、进化论之类那是生物学的范畴,单从心理层面来看,女性和男性的分别从婴儿期就开始了。心理学家在对人类早期性别差异的观察里发现,女婴向母亲哼哼的次数要多于男婴,更粘人也更不愿意离开他们的母亲。以性别认同的角度来讲,女孩需要比男孩更多地接近与自己同性别的的母亲,才能有助于发展出对女性身份的认同。

生活中,不少女人对“妈宝男”、“娘娘腔”等缺乏男性气质的异性退避三舍,除了不得不与婆婆争风吃醋让人无奈,面对一个不见阳刚之气的男人,似乎只有自己照顾这个大孩子的份,手忙脚乱做保姆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风情万种做女人?

放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男性没有完成和母亲的分离,心智还停留在儿时的水平。

早年共生期的正常中断得以促使男性认同,让男孩子更早地去模仿爸爸,为今后成长为一个男子汉打下基础。所以对男性而言,与异性的母亲分离不仅成了一件相对容易,并且绝对有必要的事情。这种早期形成的体验也被潜移默化地带到了后天的生活中。

在以婚姻为主诉的咨询中,大部分女性会祈祷她那岌岌可危的婚姻焕然一新,使出浑身解术却回天乏力。其中似乎暗含着一种潜台词:我要留住这个男人,我要抓紧这场婚姻。诚然,自古以来老话道“劝和不劝离”,且不说老话不代表真理,关键是心理咨询师并非情感调解员。

一些来访者经过咨询变得更独立,更成熟,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于是结束之前令人身心俱疲的婚姻,重新投入到一段全新的健康关系中,这样的结果也是曾经的她们始料未及的。因为那时的女人还是会被分离二字打击得手误无措的小女孩。

对另一部分女人而言,失去经济来源赤裸裸地标明了离婚的现实代价。如果上文谈到的是女人在精神上的依赖,金钱从表面来看就成了一种物质上的依赖。然而,一个成年人何以需要通过他人的供给来维持自身的养分,或许沿着背后的缺失探讨下去又见证了一部成长血泪史。

20090212151408788.jpg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不少女人形容自己是为了孩子才忍辱负重维持一段痛苦的婚姻。但这种决定和表达带给孩子的伤害却不可小觑。它不仅让孩子压抑地生活在貌合神离的父母身边,也没有机会从父母那里获取对幸福婚姻的认识。

更悲哀的是,由于被母亲的自恋心态当成了自体的延伸,孩子被迫扛起了为母亲悲惨婚姻负责的大旗,在情感绑架下认同了自己的母亲。小天使们被强烈的负罪感掐断了翅膀,自此沉重前行。

精神分析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告诉我们:“在性爱中,两个独立的人结合为一,而在母爱中,过去是一体的两个人却分开了。母爱不仅应该容忍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支持这一分离。就是在这一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母爱要求无私,贡献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以外别无所求。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许多母亲都失败了,没能完成母爱的任务。”结合的前提是独立,一个从未活出自己的女人,丈夫和孩子成了她枯萎心灵的殉葬品。

女人,把惧怕分离标在了脸上。

男人真的不愿意为了婚姻踏进咨询室吗?

很多女人抱怨男人看上去和家庭更独立更分开,为什么女人总在追,男人总在跑?本是与伴侣亲密温存的时间却躲进了公司,踏进了麻将馆,爬上了另一个女人的床?见着别人家媳妇那是磨人的小妖精,想起自己家媳妇就成了吃人的白骨精。借一双精神分析之眼来透视这个问题,反倒咂出几分趣味来。

从弗洛伊德老爷子时代流传下来的俄狄浦斯情结大家已经不陌生了,通俗点讲,那是处在3-6岁的孩子由于萌发对异性父母的性渴望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困扰。

最典型的表现是:在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者母亲都十分强大,所以担心自己会受到阉割惩罚。这种情结延伸到成年,常常会通过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体现出来。

假如一个男人没有在小时候修通这种让他感到内疚和恐惧的情结,无法认同自己的父亲,尤其是父亲作为妈妈的丈夫这个身份,那么他就很难让自己停留在一段良好稳定的亲密关系里。因为一旦自己与妻子关系亲密,就会勾起潜意识里代替了爸爸占有妈妈的感觉,而这将给自己的男性象征物带来灭顶之灾。

代表男人的阴茎到底在心理层面上有多广泛的延伸和深刻的影响呢?记得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这样形容:男女交欢为什么是进进出出呢?因为男人要的不仅是进去,关键是要证明自己出得来。此言一出引发哄堂大笑,之后众人立即佩服得物五体投地。

道理很简单,对男人而言,和老婆连体婴似的亲密,无异于是精神上的阉割。这时候,怕是也怪不得男人们在娇妻悍妇面前扮起唐三藏,退避三舍了。

说到这里,恐怕引起一个误解,就是男人不止是下半身动物,还是高度理性的动物。不然为何面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枕边人不肯流露半分情谊?个中缘由也并不复杂,因为过度的理性本身就是一种防御,用来保护自己原本脆弱的情感。

曾在创伤治疗的培训中听到老师分享这样的实例:经历老年丧偶的重大创伤后,男性和女性通常会呈现明显的区别。男性往往要么在一两年内重新找了老伴,要么三五年内郁郁寡欢,不是重病缠身就是驾鹤西去。而女性却有不少越活越自在越精神,不解之人问之,答曰:再也不用当老妈子了。

可见,男人在承受情感打击的能力上并不比女性强,可谁让他们要管叫自己“大男人”呢?所以不寻花问柳也好,沉默寡言也罢,总之不能叫人看出来——其实男人也脆弱。

在我接待过的男性来访者中,主诉为婚姻问题的确实不比女性多。但有意思的是,往往谈着谈着,他们也会毫不讳言地告诉我,希望能够改善自己的婚姻。然而为何少有丈夫愿意陪同妻子一起走进咨询室呢?

也许这就像没有哪个贪玩的小男孩愿意一回家就被焦虑严肃的妈妈拎着耳朵唠叨赶紧写完家庭作业一样,尽管他原本的第一打算就是先认真完成作业。当然,不管是扮演妈妈的妻子,还是扮演孩子的老公,这场嫁接于童年的戏码,很难讲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灾难。

男人,把渴求自由写进了心理。

说穿容易参透难

即使结为夫妻,也不等于谁属于谁,骨血相连。那人还是有那人的自由,而我们也应当保留自我,互不侵犯,互相尊重。当我们怨天忧人抱怨婚姻的乏味或不幸,指责伴侣的控制或隔离时,其实我们都在犯着同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们将婚姻悲剧的源头指向婚姻本身或伴侣,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我们的可悲之处。

王尔德有一句精妙的言论:“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是谁制造了不幸的婚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女人们尝遍各式鸡汤打算对症下药,殊不知如果我们把婚姻当做一场战争,它就真的会变成一场战争。到底是知夫之妻智,自知之妻明。怎奈婚姻这门功课,说穿容易,参透难,是以,凡人难免纠缠。

112.PNG

作者简介:石欣,动力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个人心灵深度探索与成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工作邮箱:annapsycho@qq.com

首发于《婚姻与家庭》杂志(微信号hunyinyujiating99)

原文题目:《面对离婚,为什么不敢点头的总是女人》

图片来源:作者 原文配图、123rf.com

责任编辑:谢蜜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