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36期整理者 江洋、商建臣 
1、亚败血症案 杨某,女,10岁,1992年11月9日初诊:原有变应性亚败血症病史,不规则发热,皮疹持续不退,住院两次,检查血象:WBC2~3万/mm3,N88~89%;ESR49~34/h;粘蛋白152;骨穿涂片示感染骨髓象;EKG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变化。病已2年,曾应用强的松,近又住院服倍他米松,8片/日,病程2年,如减少半片,病情就反跳,如用中药清热解毒,病情只重不轻。董氏通过①望诊,满月脸,两颧红赤,自诉灼烫难忍,然视其舌质淡胖而嫩,苔白厚腻,形神不振;②问诊,低热不清,胸闷气促,膝关节疼痛,大便时泄,小溲清长;③闻诊,语音低弱,委靡无力;④切诊,脉沉细微,按腹满软。因服激素,胃纳颇佳。按四诊所得分析,断其为风寒湿三邪所困,非大剂温振阳气散寒化湿,不足以驱阴霾。药用川草乌、桂枝、附块、干姜、苍术、川朴、牛膝、生姜、茯苓、木香等。服用一周,药后平稳。二诊续加仙茅、仙灵脾增其温肾通阳之力,病情逐步缓解,激素递减。前后服药3个月,厚苔化尽,寒湿渐蠲,各项化验基本正常,激素剂减大半,获准出院。久病阳气衰微,今见阳气渐复,阴寒尽化,出现阳复阴耗现象,上方去川草乌、苍术、干姜,增入护阴养血之品,使阴阳平衡,速其康复,终至停服激素,诸症向愈,目前已上学复课。 [评析]本案亚败血症,中医无此病名,以发热持久,关节疼痛为主症,视其激素面容,红赤灼烫,难以忍受,低热不楚,似为热痹。然从舌质淡胖,苔白厚腻,神委音低,脉微沉细,便泄溲清,则为里寒湿盛,病已2年,是以阳气衰微为本。辨证求因,抓住病本,分清阴阳寒热,立法选方丝丝入扣,药随症变而能救治重危难症。此为董氏辨证论治,望诊为重之精深功力。告诫吾辈曰:西医诊断的病名和理化测验数据,理应慎重作参考,但切不可被框限而无所适从,激素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仍须熟研医籍,明理识病,辨证施治。“非有定识于平时,曷克有定力于片刻耶?”
2、肾结石案 周某某,男,9岁,1993年9月4日初诊为肾积水症,检查两肾有泥沙样结石,病已4年,曾作2次手术,未能根除。形体虚浮,汗出淋漓,小便不畅,面目黧黑,形神委靡,腰肾时痛,舌质淡胖,苔润,两脉沉细软弱。病程太久,且甚复杂,肾阳虚耗,不能运水,治疗属难。近日稍有感冒,先拟真武汤加味主之。茯苓20克、生白术10克、白芍20克、淡附片5克、怀牛膝9克、防风6克、炙黄芪10克、车前子(包)15克、生姜3片。 二诊:服上方14剂,邪化胃和,小溲时短时长,且有沉淀,近日B超复查,肾阳渐复,病情好转,水运尚差,仍宗原意,茯苓30克、焦白术10克、生姜3片、淡附片5克、炙黄芪9克、仙灵脾10克、炒白芍15克、怀牛膝10克、车前子(包)15克,7剂三诊:据述昨日小溲中有细石2粒,尿已通畅,时有沉淀,纳可便溏,舌苔薄腻。自诉系有食伤。形神面色基本恢复,再以温运兼理积滞。川朴5克、茯苓30克、焦白术10克、制苍术9克、淡附片3克、怀牛膝9克、炒神曲9克、陈皮5克、广木香3克、车前子(包)10克,7剂。 四诊:小溲有芝麻样细粒泻下,舌净便调,纳和色润,再拟徐进调补。党参6克、焦白术9克、茯苓30克、怀牛膝10克、淡附片3克、泡米仁10克、杜仲10克、仙灵脾10克、怀山10克。 五诊:上法调治1月,小溲通畅,尿量见多,达3000ml/日,沙石数枚同下(见于瓷盆底),脉细有力,舌仍淡白,症情稳定,再拟上方加熟地15克,调补巩固。 半年以后,经详细检查,沙石尽去,肾气亦复,已上学。 [评析]西医诊断为右肾积水和积石(泥沙样石)。二次手术治疗并服各种西药,一年多来,病情如前。小溲涓滴不利,沙石不能下来,且见面目黧黑,形神委靡,腰肾时痛。经过细察,两脉细弱,舌淡而胖,神委无力,病情沉重,非比等闲。从中医角度对此病详察之下,乃肾气大耗,整体极度阳衰,阳不济阴,不能运水下输,沙石更无出路。此非一般常法所能见功。旋思张仲景《伤寒论》有“真武汤”一方可温阳利水之法(内含茯苓、白术、附子、白芍、生姜)。应用此方,再加牛膝、车前两药以协助之,且加重生姜、茯苓用量以温通,充分调动周身阳气,集中于肾。迭进温阳之剂,肾阳充足,推动气化,水道畅通,泥沙杂质,自能随之而下,肾气随之而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