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词目:紫芝 拼音:zǐ zhī 基本解释: 1.真菌的一种。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宁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于 甘泉 ,自麟呈于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 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于墓前,号泣不绝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闾。” 基本介绍紫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子实体。 【文献名】:紫灵芝、黑芝、芝、中国灵芝、木芝、灵芝草。 【采制】:采后洗去泥沙,晒干。 【化学成分】:子实体及菌丝体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香豆素、甾体及三萜化合物。子实体并含油脂、蜡、挥发性及升华性物质。 【性味】:性淡、温,味稍苦。 【功能主治】:能补中强智、宁心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解菌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形态特征菌盖木栓质,多呈半圆形至肾形,少数近圆形,大型个体长宽可达20cm,一般个体4.7×4cm,小型个体2×1.4cm,表面黑色,具漆样光泽,有环形同心棱纹及辐射状棱纹。菌肉锈褐色。菌管管口与菌肉同色,管口圆形,每毫米5个。菌柄侧生,长可达15cm,直径约2cm,黑色,有光泽。孢子广卵圆形,10~12.5×7~8.5um,内壁有显着小疣。 世界世界上紫芝科的种类主要分布在亚洲、澳洲、非洲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处北半球温带的欧洲仅有紫芝属的4种,而北美洲大约5种。我国地跨热带至寒温带,紫芝科种类多而分布广。 紫芝的国内分布:我国紫芝类真菌自然分布的总特点是东南部多而西北部少。如果从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向南方向的西藏东南部画一条斜线,便可将紫芝的分布划分为迥然不同的两大区,正好说明紫芝科种类的分布与我国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相吻合。目前已知此条线以西由于干旱或高寒等原因,缺乏紫芝繁殖生长的天然条件,只分布有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和紫芝(G.lucidum)两种。在青海、新疆和宁夏几乎没有发现常见的紫芝(赤芝)。将这条线的以东地区根据南北气候及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紫芝种类的 热带分布范围大致在南岭以南的两广、福建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香港地区。还包括云南西双版纳和西藏的东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热带季雨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热带紫芝(Ganodermatropicum)、喜热紫芝(G.calidophilum)、弯柄紫芝(G.flexipes)、无柄紫芝(G.resinaceum)、薄树芝(G.capense)、背柄紫芝(G.cochlear)、胶纹紫芝(G.koningsbergii)、黄孔紫芝(G.oroflavum)、紫光紫芝(G.valesiaum)、黑肉假芝(Amaurodermaniger)、皱盖假芝(A.ruda)、咖啡网孢芝(Humphreyacoffeatum)、长柄鸡冠孢芝(Haddowialongipes)。其它还有海南紫芝(G.hainanense)、黑紫芝(G.atrum)、黄紫芝(G.multiplicatum)、大圆紫芝(G.rotundatum)、茶病紫芝(G.theaecolum)、黄褐紫芝(G.fulvellum)、大孔紫芝(G.magniporum)、黄边紫芝(G.luteomarginatum)、赭漆紫芝(G.ochrolaccatum)、有柄树舌(G.gibbosum)、橡胶树舌(G.philippii)、三角状树舌(G.triangulatum)、南方紫芝(G.australe)、大孔假芝(Amaurodermabataanense)、黑漆假芝(A.exile)、粗柄假芝(A.elmerianum)及二孢假芝(A.subresinosum)等,共计有66种,占已知紫芝总数的66%。在该区还发现了大量紫芝的新种。 紫芝 亚热带区大致包括南岭以北至秦岭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区常绿阔叶林区具有代表生的是紫芝(Ganodermasinensis)、长孢紫芝(G.boninense)、紫芝(G.lucidum)、四川紫芝(G.sichuanense)、小孔栗褐紫芝(G.dahlii)、硬孔紫芝(G.duropora)、拱状紫芝(G.fornicatum)、无柄紫芝(G.mastoporum)、华中紫芝(G.mediosinense)、褐树舌(G.brownii)、层迭树舌(G.lobatum)、福建假芝(Amaurodermafujianense)、假芝(A.rugosum)、江西假芝(A.jiangxiense)、耳匙状假芝(A.auriscalpium)、小孢紫芝(G.microsporum)、黑假芝(A.niger)等,共计25种,占紫芝类总数的25%。其中以紫芝和紫芝分布较广泛。另外此区域是我国紫芝类南北分布的过渡地带。 温带其范围包括秦岭向东北至大小兴安岭。其中以辽宁南部及华北落叶阔叶林区又属暖温带,辽宁以北即广大的东北地区为主是中温带,兴安岭区属寒温带针叶林区,目前在区内仅分布紫芝属的松杉树芝(Ganodermatsugae)、紫芝(G.lucidum)、树舌(G.applanatum)、伞状紫芝(G.subumbraculum)和蒙古紫芝(G.mongolicum)。树舌和紫芝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两个种,前种分布27个省区而后种分布19个省区。蒙古紫芝原发现于河北省北部,在内蒙古北部的大兴安岭附近亦有分布。目前人工栽培的种类中,除了紫芝(赤芝)外,松杉树芝质量最佳,在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省人工栽培产量大而普遍。我国目前人工生产最多的主要是以上两种,其次是密纹薄芝(G.tenue),紫芝产量低而不广泛。在我国已知的种类中,目前驯化栽培而知其名称的还不到10%,可见从野生种类中驯化德育优良生产菌种,或具有药效的种则潜力很大。 我国分布1.紫芝GanodermaeLucidi产于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 2.紫芝GanodermaeSinensis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也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2000年的中国药典中加入了赤芝,紫芝几个灵芝品种,医学上使用赤芝与紫芝是较多的,人工栽培也是这两种为多,那么这两者有区别吗?常有人问到这个问题:紫芝好些还是赤芝好些?为什么好?从以下<药用植物栽培--栽培赤芝与紫芝化学成分的比较>>的研究情况分析来看:赤芝药用是优于紫芝的: 我们知道,赤芝最苦,所谓良药苦口,中药一般都苦,而紫芝味淡,没那么苦,甚至人工栽培的灵芝中会有不苦的现象,而为什么苦呢?现代医学,化学分析表明,苦与不苦主要是灵芝中的灵芝酸类物质,也就是三萜类化合物,这是灵芝为什么很苦的原因? 那么三萜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灵芝酸(Ganodenic acid) 灵芝酸是三萜类物质,目前已分离出100多种,一般味苦的灵芝灵芝酸的含量较高。灵芝酸具有强烈的药理活性,有止痛、镇静、抑制组织胺释放、解毒、保肝、毒杀肿瘤细胞等功能。 三萜类功能: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三甘油脂、脂蛋白的功能,从而抑制血小板凝结,帮助血液流通,消除血栓,增加新陈代谢,从而使身体达到平衡健康的状况。 所以,对于肝功能,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病,癌症辅助治疗来说,赤芝药理活性是强于紫芝的! 药用植物栽培--栽培赤芝与紫芝化学成分的比较>《神农本草经》记载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本草纲目》记载《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紫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因此大别山是赤芝的发源地。大别山地处华东和中原的中间,淮河上游,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上。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着。 Ganoderma Sinensis 紫芝也称“中国灵芝”,味甘,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多糖醇、脂肪酸,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紫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紫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紫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1)紫芝粉末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人工栽培的紫芝在色泽、形状、大小都比较统一、有规则,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盖面黄褐色至红褐色,盖缘为淡黄褐色,有同心环带和环沟,并有纵皱纹,表面有光泽。而野生紫芝在色泽上不统一,形状大小不一,表面没有明显光泽。 (2)取紫芝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