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第二性的闲篇儿

 姑苏记忆 2016-09-15


    在讲宏观经济学时, 关于GDP的核算,教材中讲,家庭妇女在自己家里做家务活不计入GDP,与学生讨论,总能得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学生回答时妙语横生。教材中说,由于家庭妇女的劳动没有经过市场交换,因此无法计算其价值而不能计入GDP。


    为什么做家务活的基本上是女性?如果说女性的家务活间接上促进和帮助了男性创造GDP,那么也应该有一份是女性的。为什么不是男性而是女性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除了女性本身的特点和气质之外,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在考查劳动与分工理论时,是绕不开男性和女性劳动的分工,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划分和性别歧视问题。如果阶级被简单地划分为上层和下层,那么是否脱离生产是最主要的划分标志。封建社会里,战争和教士轮座。总之,关乎上层阶级的内容是: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比赛。它们都是非生产性的,从而是有荣誉的。


    不禁想起尼采在《偶像的黄昏》里咒骂和批判苏格拉底的文字。他认为苏格拉底长相猥琐、出身卑微,编造诡辩术在那个缺乏的时代蛊惑了上层,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由于诡辩术无法继续下去,从而在受到雅典法庭审判时,苏格拉底喝了毒酒,尼采认为是苏格拉底想找死。那么如果苏格拉底出身贵族、财富充盈,尼采会这样剥皮削骨地咒骂苏格拉底吗?


    苏格拉底出身卑贱,他就该去从事生产性活动,而不能从事政治、思想和语言文字的事情,这是尼采批判苏格拉底绕不过的一个因素。中外历史上,研究这些的只有那些出身高贵的人、不需要考虑从事生产性工作而谋生的人才有资格,苏格拉底没有。


    出体力、生产和谋生的事情都是下层人从事的活动,包括奴隶甚至女性。尽管高层贵族女性不参加劳动,但是生育仍然是躲不掉的一个体力活,它的血腥更加让男性和女性自己都厌恶这项自然劳动。因此孩子生完,关于哺乳、养育孩子的事情立即交给下层妇女去做。


    我们在曾经接受的知识中,认为男性由于体格强大,他们从事狩猎活动;而女性由于体格弱小,从事采集能活动,而由于采集能够得到保证,从而能够保证氏族部落吃上东西,从而从劳动及其带来的效应来讲,女性是占据主流的,因此,她们在交配方面也是出于主动地位的,孩子只认娘不知爹。因此原始社会是母系社会。


    由于男性认为他们应该做打仗、狩猎、运动比赛和宗教崇奉的事情,这样才显得光荣,高尚。而女性所从事的事情为他们所不齿,而女性所从事的事情就是粗鄙的,而且也是后来更加细化的生产性工作的根源,一并被不齿。在某些宗教里,女性是被禁止进入教堂的。女性顶半边天,实际上是做着男性不愿意做的粗鄙的事情。


    回到前面,男性狩猎这件事情,被认为是不能保证氏族部落肚子饥饱的问题,因此男性地位低下。其实,男性从老早时起,就不认为自己是在劳动,他们所做的事情根本就不能与女性等量齐观,因为女性的工作是苦工贱役。


    侵占猎物,通过战争掠夺财物都已然成为男性的习惯,一种高尚的生活习惯。一旦在一个群体中根深蒂固,体现男性优越性的就是厮杀,以及厮杀的数量,从而带来的那种荣耀感和地位感。甚至他们都不屑于将打下的猎物自己扛回家,而是由卑贱的女性和奴隶完成。


    而光荣在战争中就是掠夺,且在士兵内部以掠夺的数量进行歧视。当然抢夺奴隶和掠夺美女就自然而然成为众多战利品中升级换代的产品,而他们都是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种类。而最漂亮的和懂得诗词歌赋的女性是靠近这些侵占型男性所属阶层的特点的,因此更加得到亲睐。中外历史上多少次战争因女性而起,多少次战争因献上女性而平。


    两性之间,从人类社会伊始,就在身材上、体力上、气质上不同。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因此后来的女权主义者是一个伪命题、伪存在。只不过,从目前很多成功女性那里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已经成了一个强大的综合体。厅堂、厨房、庙堂、卧房都可以鱼水般出入。一副柔弱的外表,女性气质尽显,却有一颗强大的男人的心,也就是从事战争的、工作的、奋斗的心。


    女性性工作者,她们从事的是利用自己身体的体力劳动,身体既是劳动材料又是劳动工具,不知道她们能否从该项劳动中获得快乐和升华;男性性工作者,在从事这样的工作时,性质一样,但是心理多少与女性不一样,即既赚钱了又贪图了便宜。失去和占有的心理是女性和男性之间永远存在的不同。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里面说,一个男人(一般来讲是贵族)应该有三个女人,妻、妾和情人。妻是正室,门第高贵,门当户对,她是不从事劳作的,只负责传宗接代管理家庭;妾是负责这个男性的生活,以及帮助正室做一些杂事的,地位自然地下。情人是负责谈情说爱和唤起男性对青春的记忆的。这是一个男性在各个方面占有各种资源和地位的象征。


    在福柯那里,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这样描述的。作为家庭主妇,妻子是管理好家务方面的一个主要人物。


    在波伏娃那里,男性,他首先是一个公民,一个生产者,其次才是丈夫;她则首先是一个妻子,而且往往只是一个妻子。女人在家里的工作并没有给她带来自主性;它对社会没有直接用途,既不能开拓未来,也不能生产产品。它只有在超越出自我的、在生产和活动中走向社会的生存者相联系时,才具有意义和尊严。


    在色诺芬那里,家有里外之分,外面属于男人,里面是女人的专属之地;家是用来收集、积累和保存财富的地方。为家庭提供财富一般是男人的事,而如何花费这些财富,则完全靠女人来管理。因此在他的《经济论》的小册子里,一个奴隶主娶妻,就是为了讲家庭经济管理好,为家政学。


    色诺芬的话我是基本赞同的,尤其喜欢最后两句。在当代社会,更加要求女性有金融、投资的头脑,才能管理好这些财富,一反中国传统说法:男人是赚钱的耙子,女人是存钱的匣子。


    而作为与萨特在灵魂和思想上的伴侣(勿论其他奇闻逸事),波伏娃是反对女性从事家务活动的,尤其是把家务作为事业劳苦一生的行为。尽管她将一个女性的一生的各个阶段都解读得细致而到位,但是她只是静静地告诉世人,女性就是女性,是第二性。


    那么作为一个女性,似乎经营好家庭、做好本职工作、联络好家族情感、摆脱和升华自己非生产性的特质,就是一个完美的女性。中国的很多女性是这样的,让人钦羡之。会赚钱、会花钱;既是男人又是女人。会找到社会位置,又会找到心灵位置;将下层粗鄙的生产性劳作上升为有闲文化和情趣。


    那么家务活到底做不做?谁来做?社会分工让家务活转让给了保姆和钟点工。可是亲自动手做家务、清洁房屋是一些女性心甘情愿做的,这会给她带来舒适惬意、温暖和幸福。女人总是用做家务来证实她的家是属于她自己的,向社会证明她是无可非议的,并且向自己提供可以有效地、令人满意地处理物质性东西的一种工作,一种活动。


    我不敢想象每一天,我与灰尘与污垢的斗争,这是与撒旦在搏斗。然而生活本身就是:干净的东西变脏,脏的东西又被搞干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Melanie, New Jiangwan City, Sept.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