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元以下面额假币“一条龙”生产,为何又是记者先发现?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6-09-15

20元以下面额假币“一条龙”生产,为何又是记者先发现?

刘鹏(微信公众号“刘言抨语”)

  仅用一台电脑和一部打印机,假钞团伙就能印制上千万的假钞!历时数月,河南某媒体记者卧底假钞团伙,真实记录假钞制造全过程,取得重要证据!(9月14日《华商报》)

  记者暗访调查,取得相关重要证据之后,除了公开曝光制假团伙,显然还会报案,会向公安部门提供证据。有了相关证据,制假团伙必将被一锅端。

  但拍手叫好、欢欣鼓舞之际,我们明显还需要反思:一者,相关假币制造者,此次瞄准了20元面值以下的钞票,制作小面额假币,为什么?二者,制假者多为团伙,但绝对不止只有一个团伙,打了一个,是否还有其他?再打一个,又是否会冒出另一个?对相关小面额的假币,该如何防范?三者,记者通过暗访,就能够掌握制假团伙犯罪的相关证据,公安部门为什么总是对类似的犯罪行为后知后觉?

  很明显,面对小面额假币的制造、流通、买卖和使用,我们明显还需要群策群力、群防群治。

  首先,相关部门有必要就小面额货币的真假识别,多做相关宣传教育。此前,我们防假币宣传中,多以防百元以及五十元面额的假币为主,人们对大面额假币的识别能力比较强,对20元以下的假币识别能力则差,这个识假能力的“短板”,必须尽快补齐。

  其次,有了识别能力之后,对小面额货币,也要多一些警惕。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知道20元以下面额的货币也有假,因此,收到20元以下面额的货币,一般很少用心识别。这也正是被制假团伙所利用的识别缺陷。比如在记者的试验时,超市老板收到149元的商品款之后,只仔细检查了一下100元的,另外20元与10元的(假币),则“看也没有看就放进了收款机”。这种毫无防范的意识普遍存在,明显需要改变。假币毕竟不同于真币,人人都认真仔细检查与识别,拒绝接收假币,假币自然就会没有了市场。

  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防假币必须保证将假币堵在进入流通市场之前。这就要求,相关公安等执法部门,要有记者一样的敏锐嗅觉,要有敢于卧底调查的勇气,要将相关制假行为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确保不会有一张假币流入市场。总之,不能每次都是记者先发现,更不能依赖于记者去暗访,依靠记者提供相关假币团伙的犯罪证据!

相关新闻

起底假钞产业链:一条龙生产 一天最多卖百万

http://news.163.com/16/0914/02/C0SVQ4SD00014Q4P.html#f=sfocus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刘言抨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