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神话传说

 蚂蚁爬网 2016-09-15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作者:潜明兹

第十章 最后的话


  以上所提及的古神话传说,无论是种类还是作品本身,远不是全貌,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轮廓。通常的神话著作,都是把开天辟地放在首篇。那是用现代意识去理解原始人的思维进展。人类对于宇宙世界的好奇,并希求得到解释,只可能在思维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才有可能。本书力求按神话产生发展的顺序梳理,一般先产生的神话种类靠前,依次排列。其中也有个别情况例外,如文化英雄神,从渔猎社会、农耕社会,直至原始社会末到奴隶社会,随着文化的进展,一直没有停止产生。创造文字的神不可能出现在没有文字的社会。文字的产生,本是人类经过结绳记事,以物代语,刻划象形符号等长期实践的结果,自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文字被创造出来,对推动人类文明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古人对文字的作用有直接的感受,却不可能科学地总结文字起源的过程和规律,仓颉造字之说便是这么来的。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灵光四射。既聪明,又有德行。有龙的样子。一生下来便能写字。(见《世本》)又说,仓颉创造出文字以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路史·前纪六》)把文字的威力作了极度的夸张。就其表述的方式完全是神话的。仓颉这位文化英雄,无论如何应是原始社会文化英雄们的子孙。任何一位个别的文化英雄,可以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找到其位置,然而文化英雄的神话传说作为一个大类,就不好硬性给它划分时期。

  图14 四川大凉山耳苏人的图画文字

中国神话传说图片

过去,外国学者因对中国神话传说不了解,误以为中国神话传说少,甚至没有。其实我国的神话传说很丰富,只是因为古代没有流传下来的史诗,神话的系统化和文学化很不充分。可是,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还有那些哲学家、历史家、地理家等的著作中,都客观地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神话。近几十年,我国所发现的数以百计的少数民族的史诗,其中有的已将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系统化。如前一章提到的傣族史诗《巴达麻嘎捧尚罗》(即《创世之神》),开篇所述是茫茫太空,只有滚动的烟雾和升腾的气浪,加上呼啸的大风和晃荡的大水。从气浪中诞生了太空巨神英叭(即气浪或光波之神)。此神的母亲是气浪,父亲是大风。后来,水中又出现了一条水神鱼。巨神英叭用自己身上的污垢捏成了一个大果(即地球)和一只大象。天分16层,英叭所创造的神分别住在16层天上,组成了庞大的神系。神造的人相互婚配,繁殖的人越来越多,在绿蛇的引诱下吃了神界的疾病果,从此人便有了死亡,而蛇只蜕皮,却能长寿。第一代人毁灭于水灾与火灾;第二代人因乱伦被天神所消灭;第三代人是幸存于葫芦之中的兄妹,即“葫芦人”的后代。这部史诗不但有成体系的丰富的神话,而且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风俗以及传说。最后是叙述傣族两个支系,由分支、迁徙到定居的过程,其中一支叫“西双邦”,“西双”是十二,“邦”指部落群。此外,我国少数民族还有为数可观的散文神话。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人类的幼年期,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因此,对我国神话传说这座文化宝库,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观点加以批判接受。

  神话既是一种原始文学,也是自成系统的文化现象。后人可以借助它认识和描述原始初民的世界。

  第一,古神话传说是上古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体。那时候的人不可能像我们现代人,把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历史、文学艺术等等作明确而细致的分工,而这些恰恰在神话中都有体现。

  从哲学的角度看,古神话传说反映了上古人们原始的整体观。他们从感性出发,把自己所感觉到的世界看作是一个极大极大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个大整体,神话创作者认为是绝对不可分割的,天不能没有地,地上的变化跟天有关系,天上如果缺了口子,地上必然洪水横流。人和动物不但相互有密切的关系,甚至人和动物、植物和无生物都是同一个层次,可以相互变换位置,物可以变人,人可以变物。基于这种观念,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于是主观想象非常活跃,事物与事物之间可以借助想象发生联系,以至混同。所有的空间,全部的历史流程,都成为神话活跃的背景与舞台。这自然十分荒诞离奇,但却蕴含了可贵的原始文化史资料,证明人类思维确实曾经历过一个缺乏分析综合的整体观的阶段。这是集体无意识的成果。并不是以理性认识为基础,与科学的整体观有本质的不同。

  从宗教的角度去观察,神话与宗教的关系尤其密切。原始人认为处处皆神灵,这种多神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人们有神灵观念,正是人类最初从蒙昧到创造文化的肇始。宗教本身就是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蒙昧无知到通过神灵的帮助去认识世界是一个进步,将来人类由有宗教信仰到宗教的消失自然是更大的进步。根据我国对少数民族的考察,他们神话的主要功能是原始宗教的圣经,凡在重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中,都要由有威信的年长巫师,诵讲本民族的创世纪,即诗体的神话传说。世界,很多宗教研究家,同时也研究神话。

  神话的发展演变,有社会发展的投影。神话的女性神,后来成了男性神。太阳之母羲和与月亮之神常羲,很可能是早期的太阳神和月神,后来她们竟然都成了帝俊的妻子,这明明是一夫多妻制以后的变化,表明女神的地位已一落千丈。以后,太阳成了统治者的象征。人们对太阳的态度便有了改变,有崇拜、惧怕,也有诅咒和憎恶。有些民族后期的传说

  故事,如已介绍的苗族的《仰阿莎》(清水姑娘),太阳已完全是反面形象。刑天是最著名的反抗神,他要与天帝争位子,天帝砍掉了他的头,他使用乳头作眼睛,以肚脐作嘴巴,拿着盾牌、斧头挥舞不止。天帝又砍断了他的手,使其尸体不全,被埋在常羊山上。(见《山海经·海外西经》)与《淮南子·地形训》)一般都认为这一神话是被压迫者要推翻最高统治者的折射,刑天的斗志不移和天帝的残酷无情都很鲜明。

  图15 刑天

中国神话传说图片

第二,古神话传说的原始自然科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

  原始先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一般说缺乏科学的理解。但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扩大了知识,对客观事物有可能得出一些接近事实的推测和理解,才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尽管仍然还算不了是科学,但至少可以说是原始自然科学的先声。我国学者把《山海经》这部神话专集同时看作是综合的百科全书,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代学者还从地理、天文气象、医药、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产等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有人认为,旱神女魃被安置在赤水一带,雨神应龙到南方,正确地记述了我国南方易涝、北方易旱的气候特点。有的从医学角度作了初略的统计,《山海经》共列举了135种药物名称,其中矿物类五种,植物类28种,木类23种,兽类16种,鸟类25种,水族30种,其他五种,体现了我国医学进程中的较早性质。还有的认为,《山海经》所载共计435种动、植物,可以当作我国古代一幅生物分布图表。书中甚至有关于石油、天然气的记述;所记矿物,大约有29类92种之多,包括金、银、铜、铁、锡、玉和石。治水之神除鲧、禹之外,还有共工、相柳,可以从他们的失败和成功中,了解我国上古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概貌。当今科学界正在搜索的“野人”,《山海经·海内经》所说的“赣巨人”,可能便与之有关。原文为“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图16 相柳

中国神话传说图片

对于人类的起源,自古以来就被学者们所注目,提出水为万物之源,人从土中来、人从鱼变来等种种自然发生说。其实,古神话传说已经萌芽了人类自然发生说,如卵生神话在许多民族普遍存在。当时,这种发现还是很了不起的,说明原始初民已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直感到人类的进化与禽鸟有某些类似,以后发展为生肉蛋,人从肉蛋中出来的解释,这便已经接近婴儿在胎包中孕育的事实。人类的认识史,总是由荒诞到不荒诞,由幼稚到不幼稚。如果这样去理解卵生神话,就能把握住神话中某些合理之处。

  天空多日、多月的神话,正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曾有过一个潮湿而炎热的时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综合古文献和近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现桃花开、杜鹃鸣、家燕至,古代比近代要早。还有的科学家研究出商代商地的地面多竹,黄河流域一带有象。象是热带动物,说明商代那些地方是炎热的。到周代文献中便没有了这方面的记载。从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亦可以知道,多日多月的神话绝大多数出现于南方炎热地区。这都表明,日、月神话和天文气象是有关连的。

  当今科学家们发明了火箭、飞船,能够进行宇宙航行,征服太空,把跨上另一个星球作为即将实现的理想。难道这一切未曾从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想象中获得智慧的光芒!

  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而我们却是原始思维的超越者。我们既不信神,更不造神。对原始初民的神灵崇拜,需要我们揭开神秘的外衣,作出科学的解释。

  这,正是有趣的神游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