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剖析当前VR产品和行业现状及发展

 8V科技 2016-09-15

深度剖析当前VR产品和行业现状及发展

从人类具有想象力开始,再严酷的现实也无法阻挡人们对梦境的追求与留恋,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有一天,梦境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叫人如何能不兴奋,对于大众来说,虚拟现实既神奇又神秘,现在市场上的VR产品体验怎么样?能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什么有的要卖到6、7千,而有的只有9块9,VR未来之路如何,真的能把一只股票带上34个涨停板么,今天我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移动VR

提到虚拟现实很多人不应该陌生,一款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就是一切的原点,年轻人的程序员卡马克天才般的利用3D绘图引擎开创了第一人称视角游戏,游戏画面尽可能真实的还原,随着主角移动人眼看到物体远近的变化。

第一次让我们有了一丝置身虚拟世界的错觉,但是当你控制移动不是迈腿而是按键,转向不是扭头而是移动鼠标的时候,才会清晰的认识到眼前的这些并不真实仅仅是游戏。

梦想再一次被点燃,是乔布斯在iphone4中为智能手机第一次配备了能够感知方向的角度变化的传感器,我们突然发现现代战争可以这么玩了手机转向哪儿视野即跟到哪儿,当年还流行过这样的应用,用手机游览风景名胜。

这时,你是否也像很多科技发烧友一样,被勾起了再进一步的冲动,假如我们用一个架子,把手机和头部绑定,岂不是就可以真的进入到虚拟世界了么,从用鼠标调整视野到手机的自然转向,这种改变带来体验上的提升,揭示出了VR的本质。所谓虚拟现实,即是欺骗感官。

越能成功骗过人类视,听,触觉的产品,就越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是,我们智人的大脑,在20万年前基本完成进化以后到现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身体每个感官,对外界的反应判断已经深深的写进DNA里成为本能,想骗过它谈何容易,当你刚刚把手机架在眼前的构想付诸实施以后会发现,除屏幕外余光还能够看到周围很多现实中固定不动的景物,这一个小小的屏幕根本就欺骗不了眼镜而如果试图把屏幕拉近彻底盖住视线不光两只眼睛都只看到画面的半边而且距离近到根本就无法聚焦看清,只能放弃了么?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先行者们是这样解决的,想让左右眼都看到正常的画面,我们可以用一套算法把图像左右分屏,而且分屏以后两眼的图像略有差异还能够产生远近的立体距离感,太近眼镜无法聚焦,加个凸透远视镜片就可以把屏幕推到1米远的地方,凸透镜会让画面变形边缘还会有彩虹般的色散,那么先把画面做反变形边缘做反色彩,然后通过凸透镜负负得正就抵消了,余光能够看到现实中的景物,套一个盒子不光能够固定手机还能把多余的视线遮住,这就是谷歌推出的第一代简易VR设备Cardboard。

本来是展会上到处去送的,如果硬加一个价格人民币9块9吧,一个这样的纸盒加上每个人都有的手机,就是我们进入VR世界成本最低的途径,但是,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产品狗,我决定要对它做些改进,纸的用不长久必须要换成塑料的,使用时不能老投举着,得加一个头带,头带还需要能根据头部大小调节松紧,盒子与脸部,鼻子接触的部位太硬了,最好用海绵或者橡胶,男人和女人的眼距差别比较大,还希望能够有调节眼距的功能,如果能够针对近视眼的人群调节屈光度,这样就不用再戴着眼镜去看了,使用的时候手机可能会经常被取下操作再放回,得做个方便点的卡盒吧,对了,卡盒还要给耳机留一个出口,这些改造工作完成,9.9可就打不住了,加上运费和商家利润,怎么也得卖到四五十到一百吧,不知不觉我就把市场上最常见的VR设备介绍完了,这类产品我们统称VR盒子,他们只是在谷歌Cardboard上做了些许个改进,技术含量很低以至于随便一个山寨小厂,都可以声称自己造出了通往未来世界的钥匙。

小米冠以“玩具版”就是有自知之明,而想暴风魔镜4这样,已经卖到了199,那就是天价了,消费者再选购VR盒子的时候,标准也非常简单适应性强------能够放进多种尺寸屏幕的手机,以及穿戴舒适就好了,最终的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取决于手机和手机中的内容,手机可以为我们营造出无数精彩纷呈的梦境世界上到火星下到海底大到宇宙小到血管,平静如森林海景,激烈似战场魔幻,远到白垩纪看恐龙,近到夜店撩美女。购买VR眼镜加V peigl90hou

但这些能否让感官认为是“真实”的,首先取决于手机能否对人体动作,进行精准的跟踪捕捉以及能及根据捕捉到的动作及时呈现相应的内容,但是对于手机来说,这个过程有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手机无法做到平面,位置坐标的精准跟踪。

众所周知,手机是靠GPS卫星定位,民用级别的精度是2到3米,这对头部有任何微小位移,都要及时做出反应的VR来说,太过粗糙,这样虚拟世界就无法根据你的移动来及时变换景物,其次手机中测量高度是用气压传感器,测量高度偏差更大,这样虚拟世界就不知道你的身高,也就无法决定地面应该离你有多远,也无法判断你是否在做下蹲和起立

另外对于你的双手四肢的动作更是无从知晓,手机唯独能够知道的就是利用重力加速计和指南针确定上下左右等方向以及最关键的陀螺仪能够洞察角度的变化,陀螺仪的构造很像中国的香炉,通过三轴万向支架,可以确保无论手机如何转动,陀螺仪的内部都能够保持稳定,当头部转动的时候,陀螺仪可以根据内外的相对位移差来知道你偏转的角度,让显示的景物随着头部角度变化而变化成为可能

所以如果你奢望能在VR盒子当中体验到多么沉浸的虚拟世界,还是先认清现实吧。虚拟世界里的你位置不能动,高度不能变,能发出的交互指令少之又少,能够做的基本上只是固定一个点四处张望,即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我们的VR梦,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现在市面上一些VR资源聚合的应用比如说3D播播,橙子VR,暴风魔镜以及在论坛中常被分享的VR资源一般都属于下面几类:第一类是巨幕影院,用最简单的方式,在你面前模拟出一块400寸的巨大银幕,银幕上放映的虽然还是纯2D电影,但是当你转头的时候会感觉到置身于影院家中或者野外,不出屋就可以享受影院级的观影感受。

第二类是VR全景电影,很多商家宣传VR盒子的好处都是用这种让人血脉喷张的小电影,当然还有更多类型的优秀作品,全景电影当中无论你往哪个方向望去都可以看到360度环绕立体的影像。谷歌制作的HELP仅仅用5分钟的时间,制作费就高达300W美元效果也是极为震撼的,这种新诞生的全景类型电影,未来势必会对传统影视造成颠覆,但会不会彻底取代呢,我想不会,就像摄影替代不了画画,传统的电影有很多构图,剪辑,画面,蒙太奇等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应该会与全景电影并存发展

第三类是VR直播,和全景电影类似,赛场边上插一台VR全景摄像机,所有远程看直播的人都像坐在这个位置上,这次里约奥运的开幕式VR直播就已经被大量使用,观众能够感觉自己仿佛就在现场,或就坐在好声音的评委席,或就坐在新人婚礼的主桌,影像完全同步,甚至旁边的人说话声音都一清二楚,这势必会引爆婚礼VR录像和远程VR会议等很多产业市场。

第四类是具备一些简单交互的游戏,比如说竞速或者是跑酷类的游戏,你的头往哪边偏就往哪边偏向,还有解谜类的游戏不需要反应速度,想取一个杯子,钥匙或者往前移动之类的操作,盯住目标看上几秒就能够执行指令。这四类场景的应用都只需要你坐在沙发上戴上VR盒子塞上耳机就可以尽情欣赏了,更多VR资源加V peigl90hou

但是非常遗憾的告诉你,哪怕是像一些从不晕车晕船,对第一人称视角游戏很适应的人,不出十分钟也会立刻把VR盒子取下来,因为太晕了,人类产生眩晕的原因,从根本上还是由于不同感官的感受发生了冲突,没能成功骗过大脑,在车内,船舱或电梯里,我们的眼睛告诉大脑,我们正处于一个稳定封闭的空间,但感知平衡的前庭器官认为,不对,明明就是在上下颠簸晕吐感随之产生

VR盒子由于先天的缺陷,让你的大脑感觉怪异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说,手机不知道位移,如果头部做了一个包含位移和转动的大幅动作,软件就只能计算出角度的变化,而无法对平面的位移做出判断,手机只当你在固定位置变化了一个角度渲染出的画面景物和大脑认为应该产生的变化就会有轻微的不符,晕手机不知道高度,所以VR内容制做的时候都会默认一个视角距离地面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很可能与你多年对自己身高感知不符,会觉得自己突然长高了或者变矮了,也无从知道头部运动当中高度的变化,大脑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晕,手机不知道你四肢的动作,所以虚拟世界里面取物,移动不是靠手和脚而是盯着看,大脑还会觉得,咦,哪里不对,不行,我要让这个人难受难受,赶快回到踏实的现实世界,即使你什么都不动,只是固定位置看巨幕影院,还是会发现问题。

影片的分辨率太低,像素点清晰可见,手机明明是一块1080P的高清屏幕呀,为何会这样?我们就大致换算一下,横屏时1920像素被各分成一半,宽度只剩下960左右需要再留五分之二来显示银幕之外的景物,还剩576像素,576的宽度按16:9进行转换,高度也就是324,也就是说你用一块1080P的手机屏幕看VR巨幕影院,每只眼睛直看到了相当于324P分辨率的影片,离得还这么近看到像素点很正常,有人说看VR手机得上2K屏,其实就算你上了2K屏转换下来也是432P,于事无补,想和人类视网膜分辨极限相接近,像素密度至少要目前的400ppi提升到6000,换算成5.5寸屏幕的分辨率就是16K

以上这些不是最严重的还可以忍受,而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也就是现在所有VR从业人们的噩梦,延迟,当我们头部转向的时候,屏幕要立即显示应该出现的景物,如果画面要延迟一会儿才跟上,就会有一种全世界被“甩来甩去”的感觉,大脑又要严重抗议指示你的胃来折磨你

VR的先驱们计算得出,要想让人体没有明显的眩晕感,动作和画面之间的延迟,必须控制在0.02秒也就是20毫秒之内,这是什么概念,我们通常说一眨眼的功夫是400毫秒,20毫秒只相当于蜂鸟震动一次翅膀的时间,而在这期间手机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非常的庞大,当动作发生的时候,首先陀螺仪要花时间才能够捕捉到,然后传信号给GPU(CPU),GPU(CPU)要及时计算并渲染出那个方向应该显示的图像再传给屏幕,屏幕则要尽快刷新出,应该显示的画面,这全部过程目前在一台性能强劲的iphone 6s中,全都完成也需要至少300毫秒,降到20毫秒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整个行业充满悲观的时候,一个英雄出现了,他的名字是卡马克,没错,就是23年前将我们带进3D游戏时代的那位天才程序员,此时他的身份是VR创业公司Oculus的CTO,因为Oculus与三星的战略合作,他帮助三星在Gear VR这款产品上成功的把延迟做到了20毫秒以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手机内的陀螺仪设计之初是为导航用的,刷新率约为60Hz,也就是每秒要测量60次,每次相隔16.7毫秒,卡马克在Gear里边是放置了一个刷新率在1000Hz的陀螺仪,将动作捕捉的时间,压缩到了每1毫秒捕捉一次,常玩手机游戏的人可能有个经验,我们现在手机的运算能力,在显示复杂画面的时候,想保持每秒30帧都比较困难,每秒30帧,就是每33毫秒渲染一幅画面的速度,这在VR里面远远不够看,我们的视野在以最快的速度转动的过程中,至少每13,4毫秒就要显示一帧,才能够骗过眼睛,也就是要把帧率从每秒30帧提升到75帧才有希望

并且VR需要双眼看到的画面不一样,这意味着运算量还要在加倍,这给GPU带来的运算压力非常大,拿一个需要显示四帧的转头过程来举例,常常中间的两帧根本就没时间渲染出来,画面就会从第一帧直接变到第四帧,我们就会感到转过头,数字5突然就变成数字6了,这就是画面跳跃,短期内想让市场上主流的手机运算能力提升几十倍上百倍无异痴人说梦,但是卡马克没有放弃而是从更深入的细节进行分析

他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方案,手机继续保持75帧的刷新率,当计算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把前一帧做一个简单的变形显示出来,就这样,数字5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变形和位移把中间的两帧填充上,眼睛虽然始终没有看到数字6,但总归是成功的欺骗了一部分,这种把前一帧简单变形的计算量要远远小于真实的重新渲染,这就是异步时间扭曲(Asynchronous Time Warp,ATW)

为此,卡马克甚至改写了部分安卓底层,当然异步时间扭曲从本质上只是一个障眼法,过度的运用眼睛还是会察觉,根本的办法还是提升GPU的运算能力,所以卡马克规定至少要有3亿三角形填充能力并且刷新率能够达到75帧以上的手机运用异步时间扭曲才会有不错的效果,否则基础太差也是于事无补,但不管怎么样,因为有了这个技术终于让现在一些旗舰手机的运算能力能达到VR的标准了,为此,1ms的动作捕捉加上13,4ms的运算渲染,已经耗费了15ms了

别忘了还有一件事要干,由于通过凸透镜看屏幕边缘会产生变形和彩虹般的色散,所以手机还要通过运算把画面边缘做反向变形和颜色变化,反畸变和反色散算法还会再占用2~3ms,时间紧迫剩下的事情,我们当然希望每一帧的画面推送给屏幕就能够立刻同步显示,不要再耽搁了但遗憾的是,液晶屏由于其原理所限,每次接收到画面数据的时候,都要经过15~20毫秒才能够改变液晶体的姿态来显示新的画面,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吗?

好在三星手机屏幕使用的不是液晶而是OLED,OLED原理不是液晶体,而是一个个发光的小灯泡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2毫秒并且液晶由于反应慢会有余晖效应,一个物体移动放慢速我们可以看到是这个样子的,大脑就会隐约感觉这个物体在跳动,而OLED由于反应快即使在同样的刷新率下,也可以做到这个样子,大脑就会自动把中间的黑暗脑补成这个物体是在连续移动,所以由于液晶的高延迟和余晖效应,OLED屏幕才是VR应用最佳的选择,最后再加上2ms的OLED反应时间,全部工作完成完美控制在20ms之内

这就是行业中常说的入门级VR的几大指标,必须有1000Hz的陀螺仪刷新率(1ms),3亿三角形填充能力,75Hz以上的刷新率(14ms),叠加抗畸变和色散的算法(3ms),以及使用OLED显示屏(2ms)才能够让整个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内,这时候完美是不是应该把卡马克,哦不,卡神,抬起欢呼呢?尤其是当你知道卡马克为了让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当中玩到我的世界,在微软和Oculus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独自完成了我的世界转VR的移植工作,敬佩感可能更会更加油然而生

的确,我之所以深爱这个行业,就是因为它总能够不断涌现出新的英雄,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另外一个角度呢?20毫秒这个概念也许只是卡马克第一个做以后自己提出来的之后被所有跨过做到的人反复提及,目的是给那些还没有做到的竞争对手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有童话般的英雄,也有残酷的竞争,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我相信这个延迟越短越好,20ms远不是尽头,VR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

言归正传,卡马克把三星的Gear打造得跟普通VR盒子有很多不同,它内置了高精度陀螺仪,控制器,通过数据接口与手机相连,可以全程不用摘下眼镜就能够在虚拟世界做出很多操作,并采用了Oculus的VR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这种与手机结合但是把一部分硬件功能外置加强的产品我们叫它VR分体机,有分体机就有一体机,有些VR产品不用手机,而是自己内置了屏幕和一整套架构系统,但其实这类一体机多数也是基于安卓系统,比起分体机可以通过更换手机来升级换代而言,并无太大优势,价格还贵,前景堪忧,我们就此略过不提。

VR盒子,VR分体机和VR一体机组成了全部的移动VR,有人说三星Gear是目前所有移动VR当中体验最好的并不精准,应该说是Gear加上三星的Galaxy高端手机再加上Oculus的系统,和底层算法组成的一整套系统,确实在一起跑就将其他对手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三星理应抓住领先机遇建立自己的生态壁垒大卖特卖才对,然而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来摘桃子了,谁有这样的资格和本事呢?也只有安卓生态的霸主——谷歌

他意识到安卓下移动VR产品形态和标准混乱,不利于内容的开发,于是,在2016年谷歌IO大会上,推出了白日梦(Daydream)认证标准,标准中规定的产品形态就是三星Gear这样的分体形式,同样要求手机具备很强的GPU,刷新率和OLED屏幕,比Gear更进一步的是,白日梦标准里的蓝牙手柄,不光支持简单的方向和确定按键,还能像WIFI的手柄一样,支持各种动作和像激光笔一样的镭射指向,这样就可以实现虚拟世界当中的挥剑,击球,出拳,拾取等动作,我们再也不会只能靠眼神来杀人了,Gear的优势你我能够明白,谷歌更是了如指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Gear为白日梦趟了路做了嫁衣,谷歌在沿用一个已被验证过的硬件方案之后,把系统和商店替换成google play,收割一波完事,谷歌的大旗一竖,小米,乐视,锤子,华为等等必将迅速行动,推出符合白日梦标准的分体VR,一下子就可以将自己与三星之间的产品技术差距抹平,广大内容开发者,也乐得标准统一,全部转向开发符合白日梦交互标准的游戏和视频了,移动VR即将告别标准混乱而迎来大爆发,皆大欢喜.VR产品代理创业加V peigl90hou

悲惨落寞的似乎只有三星,Gear,Daydream两条路如何取舍?怪只能怪当初为了击败诺基亚与大魔王谷歌鉴定了一份出卖灵魂永远开放的契约吧。

更低的延迟,更好的体验,适中的成本已然让VR分体机成为潮流,移动VR也将从玩具式的Cardbroad时代进入到Daydream时代,目前所有VR盒子都不具备购买的价值,要买就买台符合白日梦标准的分体VR好了,暴风魔镜5和乐视VR pro都是不错的产品,天下大势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但是似乎我们遗忘了点什么

主机VR

关于移动VR的一切讨论,都是局限在手机这样的移动计算平台,我们应该还记得仍然有很多遗留的问题,诸如无法精准跟踪动作,性能缺陷,分辨率不够等等哪怕是白日梦也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相对之下,主机类VR的使命则是,将我们带进更彻底更完美的虚拟世界,三星Gear只能算是Oculus和卡马克的副业,他们真正的旗舰产品——Rift,采用了两块OLED屏幕分别都是1200×1080的分辨率和90Hz的刷新率,加起来就相当于在4K的分辨率下以每秒90帧的速度在渲染画面,天文数字一样的计算量对于性能要求极高,所以它用了一根线与家用电脑当中的主机相连,这样就借助了桌面电脑强大的图形计算能力(要求GTX960以上显卡),在如此高的分辨率下实现了极低的延迟,这类形态的产品就是今天VR领域的明星,主机类VR

他们借助了电脑或者是游戏主机的强大性能,实现了更清晰的画面更低的延迟代价就是价格也提到了6、7千块,而且必须要用线相连严重限制了使用空间,其实仔细想想,限制了使用空间也许并不完成是坏事,这样我们可以固定地点清除障碍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是在虚拟世界中移动而与现实世界发生碰撞和受伤了,并且固定空间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借助外部的装置来实现对头部位置的精准跟踪成为可能

Oculus Rift上有很多像星星一样的红外灯发射红外线旁边两台每秒100帧的高速摄像机实时在拍摄,摄像机只拍红外灯过滤掉其他的可见光线,来降低需要处理的数据,几个摄像头根据看到红外灯不同的位置进行对比合并来构建出Rift的三维模型,从而监控玩家的头部运动,这套定位体系我们叫它“星群”,星群定位精准度高,而且延迟低,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某些超过范围的位置或者是低头的时候,红外灯光辨识不完整,导致定位系统失效,这时候就只能再启用机身内置的陀螺仪,就和手机一样了,这也是有些人对Oculus Rift的体验有点失望的原因,VR之神卡马克遭遇尴尬

HTC是昔日智能手机的先驱和霸主,如今略显凄凉落寞,但是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靠得不是粉丝的同情而是坚实的脚步,早在2013年,HTC就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研发精英调配到VR产品线的开发,被外界看作是衰落信号的前技术功臣CEO周永明的辞职,其实也是被暗中调去领导这个团队,HTC的VR开发工作刚刚起航就果断调整方向,壮士断腕般的放弃了与手机相结合的移动VR方案,专攻体验更好的主机VR,这对于一个手机起家的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从头再来,好在如今已经开花结果

HTC的第一代VR产品VIVE与Oculus Rift一样采用了两块OLED屏幕,双1200×1080的分辨率和90Hz的刷新率,也都是与主机电脑相连,所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另外一种定位技术Lighthouse激光定位,两个安装在对角位置的不是摄像头而是激光发射器,我们称之为灯塔,VIVE的机身上则放置了七十多个接收器,当灯塔以很高频率分别以横向和纵向发射激光扫描,经过VIVE的时候,由于扫描的恒定,上面不同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信号时间略有不同,就可以通过这非常微小的时间差,来计算得出接收器相对灯塔的准确距离,从而构建出VIVE的三维模型,HTC的灯塔相对于Oculus的星群不光运算量低延迟小定位更加精准,正负只有1mm,而且不依赖可见光也就避免了遮挡问题适应性更强,当初的破釜沉舟,如今造就了消费领域体验最好的VR产品

相比Oculus和VIVE,索尼的PS VR的定位原理就简单很多,头显和手柄上会放置不同颜色的LED灯球,通过两个摄像头监控彩色灯球来对位置进行跟踪,光球的大小即是距离的远近,因为颜色不同所以也可以轻易分辨各个发光体之间的区别,原理最简单成本最低,但效果也是最差,有时候会把环境光中的彩色物体识别成手柄,有时候光线比较强烈还会失效,甚至在动作较快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摄像头的捕捉跟不上等问题,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的PSVR,并称三大主机VR VR体验店加盟加V peigl90hou

它们之间的竞争并不能现在就判断HTC占优索尼劣势,因为最终成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各家平台当中的内容,机能很强但是最终失败的例子,在游戏机的发展史上比比皆是

目前Oculus已经被facebook收购,虽然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然关闭,但也赢得了VR社交这个领域巨大的蛋糕,并且游戏方面和微软走的很近,Oculus Rift所配备的手柄OculusTouch和XBOX的布局非常接近,从我的世界开始有望获得XBOX平台上所有游戏资源的支持

HTC的背后内容平台也不弱,绑定了Steam这个最大的PC游戏发行平台,巫师3,老滚5,辐射4等这些游戏如果能在VR里体验想想都觉得激动,另外由于VIVE的精准定位,所以目前该平台上一些工具类甚至生产力,创造类的软件也是发展迅速,这势必会让VIVE的适用领域更加宽广,向所有人证明VR并不只是个玩具

索尼PSVR背靠5000万PS4主机玩家更是不必说了,不光VR设备只售两千多块,而且用不着搭配昂贵显卡的电脑主机,购买体验门槛最低,并且PS平台的游戏内容是最为强大的,真三国无双7,方舟,生存进化,最终幻想14,这些耳熟能详的大作不是将要支持而是已经支持了,这就是今天VR领域群雄混战的格局图VR创业加V peigl90hou

谁都在标榜自己是真VR,内容多,但实际上战场分成两块,体验最好的主机VR,当中Oculus,HTC,索尼,三大厂商不光已经推出自己的硬件,而且对于现在优秀的软件游戏内容和内容资源也是各自划地割据,鼎足之势已然形成,不管未来谁胜谁负,一定都是一掷千金的豪赌,要么赢得天下,要么一败涂地,而在注重体验的移动VR战场,盒子时代依然是过去时,三星的Gear悲情陨落,谷歌的Daydream标准即将一统江湖,为手机硬件商小米,乐视,锤子,华为等等,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内容开发者们也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借助VR的混乱战火把BAT拉下马,重塑新的秩序,又一个强者生存的新时代俨然拉开了帷幕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两个最大的隐藏BOSS,微软和苹果还未出手的前提下而谈的,微软始终不认为自己是VR领域的玩家,他把虚拟现实分成了三类,即——VR由全部虚拟的世界构成,AR——增强现实,像谷歌眼镜一样,在现实中叠加一个随着体验者移动而移动的景物或标识,以及MR——混合现实,像宠物小精灵一样,增加一个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虚拟物体,自从微软推出了Hololens,并宣称自己是MR之后,AR和VR似乎变成一个比较低端的概念,确实,MR混合现实不光要像AR一样创造出虚拟物体,还要像VR一样实时变化虚拟物体与观察者视角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还得对现实中的物体进行识别和判断,想要做好MR,需要的技术积累远比前两者要更复杂,至于苹果我们始终察觉不到他将在虚拟现实领域有什么动作,但是我们依然不放弃每一场发布会上寻找蛛丝马迹,希望有一天能够像07年一样带给我们所有人一个惊喜

虚拟现实的未来会是怎么样?产品没有定型,性能缺口极大,应用形式亟待开发,一切都是极具想象空间,也许我们很快就可以用上Omni这样的万向跑步机,也许我们马上就会用上Leap motion来感知我们的双手,也许我们会穿上一种紧身衣,来体验全身打击和触摸,也许会在一个可以感受到湿度变化和闻到味道的玻璃房里待上一整天。未来我们会不会因为在VR里边逛街购物而改变现在的零售行业,会不会因为在VR中旅游而改变旅游行业,会不会万人虚拟听课而改变教育行业,会不会虚拟会议协同办公而改变现在公司的组织形式会不会因为足不出户而改变房地产的价格,电影院会消失么?汽车会减少么?体育馆和演唱会还要看台么?肯定有人说这些都不可能,VR产品还有太多的不完美,但是劳拉从这样变成这样,赛车游戏从这样变成这样都只用了10年的时间,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势必会用到更接近我们真是感受的产品,也一定会让我们的感官越来越以为虚拟就是现实,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也分不清两者之前的区别,而这时可能就是我们人类彻底迷失自我的时候,更可怕的是,谁能保证我们现在不是已经这样了呢?VR创业加V peigl90ho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